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现代海洋环境中,高精度海底地形地貌资料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获取海底地形资料的众多方法中,多波束测深系统是获取高精度海底地形资料的重要途径.原始数据采集后,内业数据处理是获取数据成果的关键步骤.运用CARIS HIPS and SIPS V8.1软件包,结合南海某海域实测多波束数据内业处理流程,对多波束处理过程中的参数校正、声速与潮汐改正及噪声数据处理等重点流程进行分析,着重分析两种潮汐改正方式对成图的影响,对成果数据精度进行评价.根据成图效果可知,预报的潮汐数据能够满足数据处理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MVDR在低信噪比时分辨性能下降问题,提出了波束域MVDR(BMVDR)方法,并提出了在实际声纳系统中用BMVDR代替现有的分裂波束精测定向法,与多波束系统结合成定向设备的新思路.BMVDR不仅能有效解决MVDR在低信噪比下分辨性能下降问题,而且不需要对声纳定向系统做大的改动,BMVDR就能与现有声纳中的多波束系统有效地结合起来,显著地提高多目标分辨性能,并且运算量有所减少。  相似文献   

3.
针对多目标系统中的OFDM信号波束成型问题,研究了共道干扰环境下的OFDM的频率选择性多径信号模型,根据OFDM信号的特征即基于同中心频率循环平稳信号相关函数的不同,讨论利用一种具有阵列扩展能力抑制共道干扰的DOA方法,并以估计出的干扰环境中的信号来向进行波束成型.理论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实验均表明了应用在OFDM信号波束成型中的DOA方法是可行的,并且较充分地抑制了共道干扰(CCI).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一种新的神经元振荡器网络快速同步学习算法,该算法能保证同组的振荡器达到完全同步,同时,采用相位延迟方法,使不同图像目标的振荡器组的相位延迟正比于其在空间上的蹑度,实现目标对象的分离与提取。  相似文献   

5.
2m^3抓斗挖泥船测深及定位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测深和定位方法存在的问题,该系统将较先进的常规测量,通讯设备,通过计算机控制有机地联为一个挖泥船测深,位和导航系统,提高了挖泥船水上作业测深,定位的工效,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航海术中的“铅锤”是航海测深和测定海底环境的重要工具,文献记载最早出现于宋代。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结合海洋考古成果和实地调查结果,指出“铅锤”不仅用于古代航海,还广泛应用于我国沿海地区的渔业捕捞,至今厦门等地渔民仍在使用;补充了文献中未详细记载的“铅锤”制作和使用方法。其次,通过对中日航海文献的对比发现日本航海文献中的“つるべ”与中国的“铅锤”实为一物;所记载的航海术,并非以往学界普遍认为是来自于荷兰的航海术,也受中国航海术的影响。从使用时间跨度、空间分布和地域影响来看,“铅锤”作为我国传统航海、渔捞的重要工具,体现了我国传统的海洋文化和智慧。  相似文献   

7.
阐述DGPS的测深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特点,结合DGPS测量技术在航道疏炸工程检测中的实际应用,阐述在内河航道疏炸工程检测中,传统的扫床艇定位方法存在的主要缺陷和利用DGPS对扫床艇进行实时导航定位的优越性;比较分析在沿海航道疏炸工程中,采用硬式扫床和DGPS测深系统加密测深两种方法进行扫浅检测工作的优缺点,探讨在一定条件下后代替前的可行性,并总结了几点提高加密测深检测效果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为了监测苏通长江公路大桥的河床冲刷深度,利用水深传感器建立了桥位区的小尺度监测系统,实现 了群桩基础内部河床冲刷的实时监测,并引入网络覆盖模型,对传感器埋设位置进行了优化,解决了河床冲刷传 感器位置的优化问题;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建立了整个河床防护区的大尺度冲刷监测系统,并对部分实测数据 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河床冲刷多尺度监测系统能够实现河床冲刷深度的高精度监测,整个系统的监 测精度可以达到dm 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空时分组码与传统的波束赋形结合在平坦瑞利单径信道及多径衰落信道下的发射分集的性能,并在多径衰落信道下提出了一种新的实现空时译码的方案。基于八元均匀线阵,对于不同信道情况下的基于波束的发射分集性能进行了数字仿真计算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波束的空时分组码发射分集技术,对空时衰落信道环境下移动终端的接收性能以及整个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全球导航卫星系统中的多径干扰抑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低复杂度多径干扰抑制算法,在直达信号和多径干扰来向角(DOA)未知的情况下,利用RELAX算法,通过反复迭代的思想逐一估计出直达信号和多径干扰的DOA和幅度,进而识别多径干扰,利用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无畸变波束形成技术,在直达信号方向形成增益与在多径干扰方向形成零陷而抑制多径干扰,并进行了仿真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当多径干扰部分相干时,RELAX算法估计的DOA均方根误差比MUSIC算法低了约12dB;当多径干扰完全相干时,RELAX算法估计的DOA均方根误差比MUSIC算法低了约25dB;所提算法能够准确估计出直达信号和多径干扰的DOA,保证通过波束形成零陷空域多径干扰,使得进入跟踪环路的信号非常洁净,处理后的码相位跟踪误差接近于0。  相似文献   

11.
对脱碳层深度和弹簧钢件热处理前后尺寸变化关系进行了研究,利用所得关系提出一种对弹簧钢脱碳层深度进行无损检测的方法,从微观组织变化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通过弹簧钢试样的热处理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脱碳层深度和弹簧钢件热处理前后尺寸存在关系,脱碳层深度从0.1 mm增加到0.4 mm的过程中,弹簧钢试样直径增加了0.0545 mm.因此,由弹簧钢直径变化的数值能够间接地检测弹簧钢脱碳层深度,并运用该方法对60Si2MnA弹簧钢脱碳层深度进行无损检测.  相似文献   

12.
Agingextentassessmentofgeneratorinsulationisofgreatsignificanceinplanninganeffectiveout ageandmaintenance .Inthelastdecade ,agingex tentassessmentoflargegeneratorinsulationwasasubjectresearchedintensively[1-4] .Anumberofpa pershavebeenpublishedonthetechniquesofinsu lationconditiondiagnosisandagingextentassess mentofgeneratorinsulation .Nearlyalleffortsforinsulationdiagnosisandagingassessmenthavereliedonelectricalmeasurementsandmostattentionhasbeenpaidtoanalysisofcharacteristicsofpartialdis cha…  相似文献   

13.
针对计算机视觉在几何测量应用中图像匹配特点,提出了将多分辨率和极线约束与相关法相结合的图像匹配方法。该方法采用金字塔分层和极线约束来弥补相关匹配带来运算量大的不足,克服了图像匹配中精度低的缺点。通过计算机视觉在几何测量检测系统中图像匹配的实际应用,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速度及其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结合区域分割和Wishart分类器的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机场跑道区域快速检测方法; 利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算法分割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图像, 并将分割得到的超像素作为后续分类处理的基本单元; 采用一种优化后的距离度量方式给超像素分配类别标签, 解决了传统Wishart距离度量因子冗余运算量大的问题; 分析了机场跑道区域像素的极化散射特性, 利用机场跑道区域的弱散射特性从分类结果中提取感兴趣区域; 利用机场跑道的结构特征筛选辨识感兴趣区域, 进而确定机场跑道区域的准确位置; 利用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实测数据测试了算法的有效性, 并与传统基于像素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在复杂大场景下能够快速有效检测出机场跑道区域, 检测出的跑道轮廓清晰, 结构比较完整; 采用简单线性迭代聚类算法预处理图像极大地降低了后续处理的复杂性; 针对墨西哥湾试验数据, Wishart分类器处理单元个数分别是Freeman+Wishart算法和FCM+Wishart算法的1.0%和2.4%, 整个检测过程耗时分别为Freeman+Wishart算法和FCM+Wishart算法的9.9%和27.1%;针对大岛试验数据, Wishart分类器处理单元个数分别是Freeman+Wishart算法和FCM+Wishart算法的1.0%和2.6%, 整个检测过程耗时分别为Freeman+Wishart算法和FCM+Wishart算法的14.0%和31.8%。可见, 所提检测方法的实时性能优于基于像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钢轨疲劳裂纹深度定量测量是主动式红外热波技术缺陷检测研究的新方向.在分析钢轨伤损类型的基础上提出红外热波斜裂纹深度定量测定的方法.基于热传导的一维模型,分析了温度-时间二阶对数微分法的原理.利用ANSYS加载热流密度法模拟测量过程,采用温度-时间二阶对数微分峰值法计算裂纹深度.结果表明所建立ANSYS热波模型对于测量深度在6mm以内的裂纹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可作为实际检测裂纹深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猎德大桥9#墩设计了角钢支承钢管架防撞设施.根据显式瞬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技术,考虑了碰撞中的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接触非线性、运动非线性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耦合的特性,用ANSYS/LS-DYNA软件建立了包含9#墩防撞设施和碰撞船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仿真结果反映了角钢支承钢管架防撞结构的基本性能,碰撞的整个时间历程得以全面的模拟实现.获得了角钢和钢管不同参数变化的情况下防撞设施撞深、撞击力及吸能等参数的变化情况.从总体上说,撞深随着撞击力的增加而增加,防撞装置在抵抗撞击时,钢管起到主要吸能的作用,角钢的吸能值约为钢管的1/5.在设计时,钢管的直径不必设计得过大,角钢的尺寸设计应以撞深的要求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幅图像的三维人脸重建以其数据获取简易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参考模型的方法实现基于单幅图像的三维人脸重建,其主要思想是以球面调和函数表示图像的光照模型,从而建立图像的光照信息与深度信息之间的解析关系;进而可基于参考模型的深度信息获得输入图像的近似光照系数,再根据近似所得的光照系数恢复其深度信息.该法不仅可完全自动化地实现,而且因不需要多个人脸模型的信息而优于基于统计模型的三维重建;由实验中对不同库中人脸图像及真实采集的人脸图像进行重建的结果发现,本文提出的重建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基于数字图像技术的露石混凝土表面构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字图像技术实现了露石混凝土路面(EACCP)图像像素值量化计算,建立了露石表面像素差平均值与构造深度的关系模型;通过采集的数字图像计算分析了露石表面构造深度,评价了EACCP露石表面构造质量。实例分析表明:数字图像技术的露石表面构造检测方法,能方便快捷地进行露石路表构造深度检测,有利于实现测量工作的连续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用于船道疏浚的多功能环保型挖泥船作业深度测量系统进行了研究,开发了基于ucos-ii及UCGUI的嵌入式实时测量系统。对整个系统从测量原理、软、硬件组成及程序功能模块进行了较深入的阐述,并以挖泥作业为例,进一步介绍了系统的操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系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图分层的虚拟视点合成算法,该方法先采用均值漂移聚类算法将深度图进行分割处理,使得深度图中的对象块有同一深度值,然后对视频信息以及处理后的深度信息进行3D图像转换,再对图像中的空洞进行填充处理,完成了虚拟视点合成。实验结果表明,与通过MVC编码后合成的虚拟视点相比,该方案改进了合成图中对象边缘的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