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某双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为工程背景,研究矮塔斜拉桥施工阶段线形对结构自重偏差、混凝土受力龄期、系统温差、索塔温度梯度、主梁梁温度梯度、索梁温差、斜拉索张拉力偏差、主梁预应力张拉力偏差等参数的敏感性,并引入敏感性评价参数α,合理评价各种参数对施工阶段桥梁线形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温度作用对施工阶段桥梁线形影响较大,矮塔斜拉桥的施工监控应加强温度监测;主梁自重偏差对施工阶段桥梁线形也影响较大,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混凝土方量误差。  相似文献   

2.
经济合理、行车安全、线形连续、视觉舒适、形态优美是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以济南-馆陶高速公路德州段为例,提出平原地区高等级公路线形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公路线形设计是公路合理设计的关键环节之一,为有效控制公路平面、纵面线形设计的质量,文章在公路线形设计评价中引入了可能速度法,对线路设计中所确定的指标进行检查和修正,以确保公路线形设计的连续性、协调性以及安全性,并结合山区二级公路一段沿河路段线形设计实例,探讨了可能速度在公路线形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矮塔斜拉桥为背景,对施工期间的线形监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矮塔斜拉桥主梁高程测量、主梁高差偏位监测方案进行了阐述;然后,明确了测点布置的方案;最后,结合主梁高程及偏差的实测数据,对矮塔斜拉桥线形监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斜拉桥的施工线形控制与预测是斜拉桥安全施工与运营的关键。文章以某大跨度斜拉桥工程为背景,针对大跨度斜拉桥施工线形控制与预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粒子群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斜拉桥线形预测模型。通过支持向量机建立了影响斜拉桥结构响应的随机变量与主梁线形之间的关系,并采用非线性递减策略改进惯性权重的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了斜拉桥线形预测模型。相关计算结果表明:非线性粒子群算法对于支持向量机参数的寻优具有更好的收敛性;基于非线性粒子群算法改进的支持向量机对样本数据的拟合精度最高,平均误差<0.005 m;提出的预测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主梁节段的线形标高,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理论值的平均相对误差<2%,可为斜拉桥施工线形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卡尔曼滤波法修正的灰色系统理论对桥梁悬臂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节段挠度实测值与设计值不一致的情况进行分析修正,并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构为工程实例,运用灰色系统控制理论以及卡尔曼滤波法修正的灰色系统理论分别对其进行挠度的预测,结果表明:经过卡尔曼滤波修正的灰色系统理论能够更有效地减小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偏差,更好地对成桥线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7.
文章分别从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桩基、下部、上部结构三个方面,以某工程为实例,介绍了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桩基水下混凝土的拌合、封底、浇筑施工工艺和高墩翻模施工方法,以及高性能混凝土施工、0~#梁段施工、主桥箱梁线形和几何尺寸控制、箱梁混凝土早期裂缝控制、预应力施工、边跨现浇段施工、中跨合龙等相关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系杆钢箱拱桥因其美观与高承载力等性能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依托某下承式刚架系杆钢箱拱桥施工实例,采用对称节段拼装技术,结合结构仿真以及线形、应力、索力监测开展施工监控研究,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拱肋和格构梁准确定位,施工各个阶段的实测值和理论值之间的位移误差均在允许范围内,拱肋合龙满足规范要求,桥梁线形总体平稳:从整桥控制截面应力来看,拱肋和格构梁在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吊杆和系杆的索力与理论值的偏差均≤10%,总体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应力储备。由此可知,基于对称节段拼装技术的下承式刚架系杆钢箱拱桥施工监控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质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土城特大桥为例,对冲(挖)孔灌注桩施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高墩施工、0号梁段施工、主桥箱梁悬臂施工的关键工序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预应力筋张拉质量、合龙段浇筑质量以及安全和环保的控制措施,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大跨度无后浇段混凝土转体T构线形控制效果,以临淄至临沂高速公路2×85m混凝土转体T构桥为例,对转体T构仅设置转体后顶升、预抛高+顶升、仅设置预抛高三种工况下桥梁线形理论分析及受力状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通过设置合理的预抛高及顶升高度,不仅能将桥梁线形控制在最佳状态,优化结构受力状态,还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提高,该方案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支架施工、支座施工、模板施工、普通钢筋及预应力筋施工等方面对公路桥梁边跨现浇段施工技术进行论述,并结合工程实例和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优化方法,可为相关专业读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薄壁墩预应力筋偏位对整个施工阶段及运营期的影响,文章以某渡槽桥为例,提出杆系模型施工阶段分析与三维实体有限元静力分析相结合的模拟方法,建立桥梁施工到运营全寿命周期的计算模型,分析预应力筋偏位对桥墩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应力筋的偏位会对薄壁墩混凝土局部产生较大影响,建议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偏位。同时,在设计允许且槽墩满足受压安全储备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小预应力张拉值,减小局部开裂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拱北河特大桥145^#~148^#墩连续箱梁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拱北河特大桥145^#~148^#墩连续箱梁的特点,对0^#段、悬臂梁段施工、挂篮的设计与施工、合龙段施工以及悬臂施工中线形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结合广西百色-罗村口高速公路段高填路堤段路面出现20多处纵向直线形张开裂缝情况,分析路基稳定性及路面开裂形成机理,介绍利用边坡稳定分析计算软件以及圆弧滑动法对路基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的方法,并对路堤综合整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预应力桥梁跨径增大,预应力筋曲线布束,但设计、施工中往往对长束、曲然束力筋张拉应力损失欠重视或欠处理,从而导致实际施加的预应力达不到要求,影响结构物质量。本文通过孔道摩阻试验分析,总结伸长量偏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特)长隧道的隧道内部与隧道外部的光线一般反差较大,驾驶员在隧道进出口处容易产生"黑洞"和"白洞"效应问题,结合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通过分析隧道进出口处的特殊路段,确定隧道进出口过渡段的长度及隧道进出口过渡段的分布,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张斌 《工程科技》2002,(1):71-74
常规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是在预应力筋张拉后的预留孔道中压注水泥浆,使预应力筋与结构混凝土粘结,既保护预应力筋免于锈蚀,又改善了锚具以及锚端混凝土负荷情况,但其特点是摩阻损失大,结构内预应力分不均衡,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是在预应力筋表面刷涂料并用塑料软管包裹,直接铺设在混凝土浇筑前的模板内,使预应力筋不与结构混凝土产生粘结,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锚固,有效解决了常规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的缺点,有较大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某矮塔斜拉箱梁桥的悬臂施工过程控制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其进行24h温度监测,总结大气温度、梁体温度与悬臂段标高和关键控制截面应力变化规律,能够较好地修正温度和桥梁线形之间的关系,为之后施工节段的立模和梁体最终合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某大跨度混凝土斜拉桥的合龙温度分析,介绍了主梁合龙温度的确定方法,并分析了合龙温度对斜拉桥成桥状态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合龙温度对成桥索力和主梁线形的影响较小,但对成桥后主梁的应力状态影响较大,特别是高温合龙时会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避免高温合龙,选择正确的合龙时间段。  相似文献   

20.
主拱圈的线形控制质量直接影响着成桥后全桥的受力,又因其吊装施工过程是全桥建设当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工序,而扣索张拉过程又是调节主拱圈线型的重要施工步骤。因此,研究吊装施工过程中扣索张拉环节有着重要意义。针对该施工过程,文章提出主拱圈关键节点扣索张拉过程纵桥向与竖桥向位移变化的理论表达式,通过Midas软件建立罗文大桥的全桥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提取计算结果与理论结果作对比。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模拟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罗文大桥主拱圈拱段张拉方案安全、可靠,在整个过程中各控制点纵向、竖向最大位移分别达到-14.6mm和32.6mm,有较大安全富余;后续拱肋节段的安装精度受之前安装的影响,并在施工过程中主拱圈线形变化遵循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