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爽 《汽车情报》2005,(23):14-17
在国内高档轿车行业短短数年的发展历程中,2005年无疑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一年:一方面,高档轿车三款新产品——凯迪拉克、荣御、皇冠均在一年内上市,北京奔驰高档轿车合资项目正式获得商务部批准,跨国汽车巨头对国内高档轿车市场倾注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这在国内高档轿车市场上是史无前例的。  相似文献   

2.
2006年的乘用车市场走势强劲,轿车和MPV市场成为主要的拉动力量。但MPV的年初表现仍不容过分乐观,需综合看待。  相似文献   

3.
崔东树 《汽车情报》2005,(24):13-22
7月市场走势依然强劲,轿车厂家产销两旺,终端市场依旧走势平稳,尤其在经销商库存不断补充未达饱和的情况下,轿车市场形势暂时乐观。轿车市场依旧保持相对旺盛的需求。通过终端市场走势和厂家出货状态及厂家营销举措的综合信息,我们对未来市场保持谨慎的态度。未来市场虽然即将爆发价格混战,但由于是在厂商层面上,经销商体系仍保持相对的价格平稳,因此销量仍将保持相对的平稳走势,但较2004年同期市场将有大幅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4月份生产48.31万辆,销售46.84万辆,较3月份销售48.60万辆少近2万辆,出现负增长 3.62%。只有轿车维持活跃态势,原因是新消费税政策的实施,有个逐渐适应和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6,(26):16-27
2006年的中高档车市场可谓是热闹非凡,君越、凯旋、凯美瑞、马自达轿跑车、奔腾、轩逸等重量级中高档新车型扎堆上市。与此同时,为应对大量新车型的冲击,雅阁、蒙迪欧、马自达6、锐志、君威、索纳塔、御翔、景程、领驭、天籁等所有的老车型都以万元乃至几万元的幅度优惠促销。即便如此,2006年前8个月中高档轿车的产销量还是没有保持与整个轿车同步增长,在轿车总产销量中所占比重均出现了小幅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张伯顺 《汽车情报》2006,(15):20-25
4月份生产48.31万辆,销售46.84万辆,较3月份销售48.60万辆少近2万辆,出现负增长3.62%。只有轿车维持活跃态势,产销率高达99.3%,但涨幅明显下降;MPV、SUV和微型客车都为负增长,降幅十分厉害,MPV-28.43%、SUV-42.4l%、微客-22.10%。其原因主要是新消费税政策的实施,有个逐渐适应和接受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6,(18):21-27
2006年4月份对于我国经济型轿车来说可谓是不平凡的月份,六部委颁发的旨在解除对小排量汽车限制的政策4月1日开始实施;汽车消费税的调整使得排量在1.0~1.5L(含)的经济型轿车的税率下调2%,并直接导致了4月份经济型轿车的价格大战;标致206、乐风、雅绅特等众多实力派经济型新车型批量交车,使得经济型轿车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相似文献   

8.
盛太莲 《汽车情报》2006,(32):22-23,48
1.市场总体发展情况分析 1-9月份国内专用改装车生产完成401686辆,增长14.19%;货车类专用改装车1-9月份生产完成289481辆,增长16.70%,对专用改装车市场贡献度达到72.07%,提升1.55个百分点;客车类专用改装车1-9月生产完成112205辆,增长8.17%,对专用改装车市场贡献度达到27.93%,下降1.55个百分点。由于专用改装车统计仍在并轨之中,统计数据中仍没有销量,统计口径不同,统计数据存在差异。而专用改装车订单制生产与一对一销售,产量基本反映其市场需求状况。  相似文献   

9.
《重发科技》2006,(3):24-29
在重卡生产领域,陕西重汽的产品主要集中在15吨以上,中国重汽主要集中在8吨至15吨,而一汽、二汽都在8吨左右。也就是说,重卡的龙头企业中,陕西重汽和中国重汽的产品最为接近,它们之间的竞争也将最为激烈。  相似文献   

10.
张伯顺 《汽车情报》2006,(12):15-19
3月份乘用车生产49.97万辆,销售48.60万辆,与上月比较,轿车、MPV、SUV、微型客车都是快速和高速增长,其中轿车38.28%、MPV79.35%、SUVl28.5l%、微客28.59%。影响因素为部分产品下调车价、新车型频频上市、新消费税实施的预期,导致需求的释放效应。  相似文献   

11.
汪卫东 《汽车情报》2005,(36):38-43
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汽车市场真可谓“风水轮流转”。2004年乘用车市场低迷,商用车市场火爆;而2005年的乘用车市场转暖,小排量经济型车甚至火爆,但商用车市场则持续低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5年1-1月份载货车累计销量同比微跌0.74%,其中重型载货车销量同比大降34.70%,轻型载货车销量同比增长10.95%,是近4年来增幅的低点,但在2005年载货车4大类细分车型中增幅是较高的(仅次于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占据中国载货车业的半壁江山,近3年的市场增幅却在持续走低,2006年的市场走势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12.
自2000年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国内专用汽车市场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发展格局。然而自2005年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国家治理整顿汽车市场及煤炭市场以及市场大环境持续走低等因素的影响,与国内载货汽车市场一样,国内专用汽车市场在低速、平稳中走过了2005年。  相似文献   

13.
12005年商用车市场走势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从柴油化率来看,2005年我国重卡为99%、中卡98%、轻卡89%;大客91%、中客97%、轻客35%。因此可以说,商用车,尤其是中、重卡(相对于中、重卡来讲,大、中型客车的市场份额很小)的市场走向决定了柴油机的市场走  相似文献   

14.
汪卫东 《汽车情报》2006,(16):16-20
1.女性车概念悄然走来 2006年3月8日,中国第一款女性车“海尚206”在三八妇女节正式下线亮相。这款号称国内首次专为女性设计、并由女性设计团队开发的No.1女人车,第一次在国内明确提出了女性专用车的概念。据悉,该车是专为都市白领及精英女性量身定做的一款时尚靓车。该车做工精细,配置齐全,外观时尚典雅。排量分为1.3L和1.8L两种车型,其中1.3L为手动挡,1.8L为自动挡。  相似文献   

15.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8,(11):13-17
在国内CPI物价指数持续走高、南方暴风雪袭击、国际油价居高不下连创新高、股票市场风雨漂泊的背景下,2008年的国内轿车市场也受到了冲击,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个别媒体甚至爆出2月份国内轿车市场环比下降27%的耸人标题,使得不明真相的投资者误以为2008年国内轿车市场大幅走弱,股票市场汽车板块遭受重创,投资者甚至是投资基金出现了恐慌性抛售。事实是,2008年的国内轿车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增长后仍然保持着销售两位数增长,各轿车细分市场仍然保持着活跃态势,并呈现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特点:值得高兴的是,在2008年国内轿车市场发展放缓的大背景下,国内微型轿车细分市场却逆市走强,好于2007年的市场表现,也让未来国内微型轿车市场将要崩盘的预言“不攻自破”。国内经济型轿车细分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分化走势,南京菲亚特旗下派力奥、周末风和西耶纳彻底退出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16.
7月份乘用车销售点评 销售呈现平淡走势。7、8月份通常是汽车市场销售的淡季。7月份我国汽车销售较上月下跌16.12%,商用车跌幅还稍高一些。  相似文献   

17.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25):19-22
2005年1~7月份,全国MPV产量为9.24万辆,同比增长25.48%;全国MPV销售量为8.60万辆,同比增长30.14%。其中,中低端客车型MPV产量为4.89万辆,同比增长55.67%;中低端客车型MPV销售量为4.57万辆,同比增长60.20%:中低端客车型MPV产销量成为拉动国内MPV行业产销量大幅增长的主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点,中低端客车型MPV占国内MPV的市场份额从2004年同期的43%提高到53%,  相似文献   

18.
张伯顺 《汽车情报》2006,(27):24-29
1.市场呈现回暖态势 8月份乘用车销售37.80万辆,比上月增长13.64%。其中轿车29.74万辆,比上月增长12.69%;MPV销售1.34万辆,较上月增长22.78%;SUV销售1.68万辆,比上月增长15.57%;微型客车销售5.03万辆,较上月增长16.51%。环比增长显示乘用车市场出现回暖态势。  相似文献   

19.
姜湘南 《汽车情报》2005,(29):16-20
国内中级轿车是指发动机排量在1.6~2.0L、售价8~18万元的中档轿车。在深受“中庸之道”影响、国内中产阶层迅速壮大的背景下,国内中级轿车市场需求量不断增长,众多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新品牌中级轿车的上市,进一步刺激了国内中级轿车市场的需求。1.6L和2.0L两大黄金排量细分市场的深入挖掘,都注定了国内中级轿车市场不同凡响、必定精彩。  相似文献   

20.
颜树泉 《汽车情报》2006,(32):24-32
发动机作为汽车的心脏,与汽车市场的运行密切相关,当汽车市场高速增长时,发动机的产销量也随之增长,反之亦然。2006年1-9月份,由于乘用车的高增长带动主要为其配套的汽油发动机产销量的高速增长,但是我们也应看到,2006年前9个月汽油发动机的增长主要是由合资品牌的高增长带动的,而自主品牌发动机的产销增幅远远低于合资品牌增幅,从而导致了合资品牌在汽油发动机总产销量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自主品牌所占比重同步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