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我国城际铁路运行的动车组在不同最大坡度牵引、制动工况模拟仿真,从动车组的各项性能和在不同坡度上的牵引能耗;从最大坡度对运营时间、运行速度以及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提出我同城际铁路建议采用的最大坡度,供城际铁路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确定客运号线最大坡度必须要考虑的“电动车组的牵引性能”、“最大坡度方案的工程投资”以及“列车运营费用”等重要因素的分析与研讨,对武广客运号线最大坡度进行了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通过从地形地貌、动车性能、工程设置及投资等方面对不同的坡度方案进行分析、比选,确定宝兰客运专线最大坡度的取值。从地形地貌分析,20‰(个别25‰)坡度方案更加适应地形,节省工程投资;从动车性能分析,动车组功率大、质量轻,适应最大坡度能力强,20‰(个别25‰)坡度方案使得动车的牵引及制动性能发挥良好,同时也满足最小时间追踪间隔要求;从工程设置及投资分析,20‰(个别25‰)坡度方案主隧道长度合理、工程投资较为节省。本项目推荐最大坡度为20‰(个别25‰)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在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和运输组织模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动车组在不同最大坡度上的运行模拟、最大坡度与相邻线路的适应性分析以及不同最大坡度换算工程运营费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提出了郑州至西安客运专线最大坡度的选择意见。  相似文献   

5.
最大坡度作为市域铁路主要技术标准之一,其选择是否合理不仅关系着铁路工程投资,还对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产生影响。在确定市域铁路最大坡度时,需要考虑铁路沿线地形、地貌等工程条件的制约,还要符合市域铁路对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为满足市域铁路规划建设需要,根据市域铁路动车组的牵引和制动性能,从满足列车运行速度和运输能力角度分析提出最大坡度值及其对应坡段长度的匹配建议,为市域铁路的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郑州至武汉铁路客运专线最大坡度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文科 《铁道勘察》2008,34(1):44-47
参考武广、郑西等铁路客运专线主要技术标准的研究设计成果,结合郑武客运专线的线路走向、沿线地形条件及地质特点,综合分析采用不同最大坡度对工程投资、工程措施的安全可靠性、列车运营费用和动车组的适用性等方面的影响,同时综合考虑旅客的舒适度和工程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等因素,确定本项目最大坡度的最优取值.  相似文献   

7.
艰险山区客运专线最大坡度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 《中国铁路》2012,(3):36-40
结合西安—成都客运专线特殊的地形条件和我国现有CRH系列动车组的基本特性,从适应地形、工程设置、技术经济、施工安全、运输安全、运输能力等方面系统研究论述最大坡度技术方案,使艰险山区客运专线最大坡度选择更具合理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通过对客运专线最大坡度方案比选和综合分析,提出西安—成都客运专线推荐采用25‰坡度越岭,在线路走向、线路标准、越岭隧道、桥隧总长、高桥大跨等方面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秦岭长大下坡地段限速运行,最高运行速度300 km/h,并进一步补充完善客运专线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最大坡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所经霍州至洪洞段地形陡峭,须翻越霍山山脉。为有效减少24.7 km的不良地质隧道对铁路建设、运营安全的影响,对大西客专所采用的最大坡度值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针对霍山越岭地段20‰、25‰、30‰三个最大坡度方案进行论述和技术经济比选,以及对国内250~300 km/h动车组在长大坡段上的加速、制动性能进行模拟。在保证运营安全的前提下,采用30‰的最大坡度可取消霍山越岭长大隧道,并有效地节省工程投资。合理提出30‰为大西客专局部困难地段的最大坡度。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规定高速铁路追踪间隔宜采用3 min。随着中西部高速铁路的建设,部分线路受地形条件限制,形成了连续的长大下坡,最大坡度超过了20‰,线路坡度对动车组速度以及追踪间隔的影响较大。分析长大下坡对动车组运行速度、闭塞分区划分、追踪间隔的影响,并以大西客专为例进行检算,为高速铁路长大下坡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最大坡度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在进行铁路线路最大坡度的选择时,涉及到很多因素,而且这些因素进行两两比较时,其重要程度有模糊性、相对性,给决策者进行决策带来一定的困难,需要考虑定量和定性方面的多种因素来做出综合评价。研究结论:本文研究项目推荐选择最大坡度为12‰,局部地段采用20‰。将宁杭线作为一个系统,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结合线路走向、沿线地形条件及地质特点等因素,分析采用不同最大坡度对工程投资、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列车运营费用和动车组的适用性等方面的影响,确定使系统最优时的最大坡度取值为12‰,考虑环保和节约,局部地段可采用20‰。同时,也说明此方法在进行线路最大坡度选择时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为类似的多因素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确定客运专线最大坡度必须要考虑的电动车组的牵引性能、最大坡度方案的工程投资以及列车运营费用等重要因素的分析与研讨,对郑西客运专线最大坡度进行了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陈宇生  汪伟 《西铁科技》2007,(2):7-10,6
本文论述了CRH2型动车组的牵引系统,结合陇海线西宝段线路实际,验算了西安局该型动车组该区段失去部分牵引功率后在最大坡道上的运行速度以及停车再起的限制坡度,从而论证了该型动车组牵引系统可靠的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石先明 《中国铁路》2012,(12):56-61
分析我国CRH系列动车组制动系统的技术特点和故障分类,以及CTCS-2级、CTCS-3级列控系统的技术特点和各种控车模式的安全性能;通过理论计算,进一步分析只有部分制动力的动车组在ATP完全监控模式下继续运行到站外准备停车和站内侧线接车两种运营场景的安全性与站外线路坡度之间的关系.提出让ATP计算用的理论制动力时刻保持不大于动车组实际剩余制动力的完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CRH2型动车组牵引系统运行安全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伟 《铁道机车车辆》2007,27(6):44-46,65
结合陇海线西宝段线路实际情况,验算了CRH2型动车组在该区段失去部分牵引功率后,在最大坡道上的运行速度以及停车再起动的限制坡度,从而论证了该型动车组牵引系统的运行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京沪高速铁路最大坡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京沪高速铁路最大坡度的研究,主要从地形条件,动车牵引力,土建工程费和运营费及电动车组性能与坡度适应关系等方面,分析我国高速铁路最大坡度标准的确定问题。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最大坡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满足我国客运专线建设需要,结合我国客运专线路网规划及在建项目研究,主要从工程技术经济及电动车组性能与坡度适应关系两方面,分析研究高速客运专线最大坡度标准的选用原则,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并与国际高速铁路标准相适应的最大坡度标准。根据电动车组在不同坡度的坡段长度上模拟运行末速度分析提出最大坡度与坡段长度的匹配原则。  相似文献   

17.
动车组具有优异的惰行性能,给接触网故障临时抢通设置无电区、降弓区创造了条件。通过组织动车组惰行试验和对试验数据统计分析,初步掌握了不同速度、不同坡度条件下动车组惰行规律。结合高铁线路实际,制定每个供电单元(供电臂)惰行方案,对高速铁路利用动车组惰行实施接触网故障快速抢通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基于某高速铁路30‰长大下坡道,对制动功能正常及故障工况下的某型动车组紧急制动距离、制动功率及制动能量进行了仿真计算,分析了线路坡度和运行速度对制动功率及制动能量的影响关系。结合动车组紧急制动距离、制动盘热负荷性能曲线及温度限制,给出了动车组在30‰长大下坡道运行的限速运行建议方案。  相似文献   

19.
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及其动力学特性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发展历程、高速动车组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转向架结构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对我国高速动车组转向架的基本模式提出了部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高速动车组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内外高速动车组的特点及发展历程,指出动力分散型高速动车组具有黏着性能好,起动、制动性能优于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等特点,因此,将动力分散型动车组作为200 km/h及以上速度级旅客列车是我国铁路客运发展的主要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