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生物钟紊乱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肝、肾功能等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3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糖尿病组和生物钟紊乱的糖尿病组。糖尿病组为禁食12h后腹腔注射STZ建立,生物钟紊乱的糖尿病组则同时改变光照时间,正常对照组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小鼠24h尿蛋白定量、空腹血糖、血肌酐、血尿素氮、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肝重系数、肾重系数。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和生物钟紊乱的糖尿病组血糖浓度、肾重/体重系数(肾重系数)、肝重/体重系数(肝重系数)、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②与糖尿病组相比,生物钟紊乱的糖尿病组血糖浓度、肾重系数、肝重系数、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1)。结论生物钟紊乱可以加速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肝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正> 棉酚中毒所致低血钾麻痹近年来在国内已引起注意,但发生黄疸者不多。几年来我科曾将两例棉酚中毒误诊为黄疸型肝炎,其中1例其母始初也同样以黄疸型肝炎而在他院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3.
注射异丙基肾上腺素后服“心肌荣”组15只大白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为8.02±0.76,对照组15只大白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为17.39±2.06;正常组24只大白鼠血清酸性磷酸酶活力为7.51±1.48.“心肌荣”组该酶活力明显低于实验对照组而接近于正常组。说明心肌荣对由异丙基造成的心肌坏死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1982年11—12月西安××学院暴发一起流行性出血热(EHF),40天内相继发生40多例病人。一个年级发病占绝对多数。同年七月该院××研究室也曾有三位教师发病,他们都有接触大白鼠历史。为查明大白鼠是否可作为传染源。我们用间接荧光免疫方法(IFAT),检查了70只大白鼠及20只小白鼠肺脏带毒情况。结果显示:小自鼠全部为阴性,大白鼠带毒率为10%(7/70);用EHF恢复期病人血清对阳性大白鼠肺抗原检测,抗体效价可达1:5120;非EHF患者血清则不出现特异性荧光反应。后经中国医学科学院流研所流行性出血热室陈化新付主任复查核实。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用聚乙二醇(PEG)沉淀法进行病毒性肝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测定。53例正常人CIC值为0.249±0.058;60例肝炎患者CIC值为0.382±0.233,两组间有极度显著差异(P<0.001)。正常值上限为0.298,如以0.3以上为阳性,则60例肝炎患者中阳性31例,阳性率为51.67%。在不同病型的肝炎患者中CIC的含量也有不同。以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阳性率最高(4/4);慢性活动性肝炎次之(22/35);慢性迁延性肝炎最低(5/21)。血清谷丙氨酸转氨酶(SGPT)的含量,HBsAg的滴度均与CIC阳性呈正比。  相似文献   

6.
应用酶免疫技术对118例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Ⅲ型胶原(Ⅰ-C、Ⅲ-C)含量测定,分析三者与肝功能指标间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患者血清TGFβ、Ⅰ、Ⅲ型胶原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随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化逐渐递增,组间差异显著。血清TGFβ1与Ⅰ-C、Ⅲ-C、谷丙转氨酶呈正相关,与白/球比值、血清总胆红素不相关。提示TGFβ1可能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与Ⅰ、Ⅲ型胶原的联合检测可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综合法建立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分组观察硒对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补硒组谷丙转氨酶降低,血清白蛋白回升,肝组织病理改变减轻;②补硒组动物肝组织硒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1);③超微结构显示补硒组比对照组也有明显改善。表明硒具有保护肝损伤和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Graves病(GD)患者甲亢性肝损害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GD患者280例,分为未治组(131例)和经治组(149例),检测肝功能指标、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自身抗体.对其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在未治组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为70.99%,经治组为61.07%;甲亢性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碱性磷酸酶(ALP)增高,未治组、经治组分别为57.3%、51.0%;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异常在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8.2%、21.5%;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异常在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8.3%、15.4%;总胆红素异常在两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1.4%、20.1%;谷酰胺转肽酶(GGT)异常的发生率未治组和经治组分别为10.7%、4.7%;甲亢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与病程、甲状腺疾病家族史、性别、TGAb水平、TMAb水平无关,与年龄、甲状腺激素水平有关.结论 GD患者甲亢性肝损害较常见,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异常指标是ALP、ALT,甲亢性肝功能损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年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小儿急性病毒性肝炎 (简称急肝 )的病原类型及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分别应用ELISA和PCR法对 30 6例急肝患儿的血清学标志及核酸进行测定。结果 甲、乙、丙、戊和未定型分别占 88 2 %、3 3%、2 9%、0 9%、2 9%。重叠感染率为 1 9 6 % ,重叠感染组与单独感染组相比较 ,两组ALT、AST、血清总胆红素及凝血酶元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临床类型以黄疸型多见 (88 2 % ) ,重症型及淤胆型发生率较低 ,甲型中 31 1 %有不洁饮食史 ,乙型中均有与肝炎病人密切接触史 ,丙型中均有手术输血史。结论 菏泽地区小儿急肝仍以甲型最多 ,戊型最少 ,住院者多有黄疸 ,但重症肝炎发生率较低 ,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观察慢性肝炎、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在促肝细胞生长素(pHGF)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 64例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 pHGF治疗前及治疗后 4周、8周血清IL 6和IL 8水平。结果 慢性肝炎及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IL 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5~ 0 .0 0 1 ) ,且慢性重症肝炎 >慢性肝炎 (中度 ) >慢性肝炎 (轻度 )。pHGF治疗组的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在治疗 8周后 ,其血清IL 6和IL 8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5) ,ALT与IL 6呈明显正相关 ;pHGF疗程结束后半年 ,其HBeAg、HBV DNA转阴率为 43.3%、46.9% ,转阴组IL 6、IL 8水平接近正常 ,而阳性组则明显高于转阴组 (P <0 .0 5)。结论 提示慢性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IL 6和IL 8水平与慢性肝病肝脏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是判定患者预后和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本组应用放射火箭电泳自显影术,对各型病毒性肝炎厦其它肝病患者155例进行了血清甲胎蛋白含量测定,揭示了肝炎血清AFP呈现的规律,有利于认识肝炎患者血清AFP升高的临床意义,并有助于肝炎与原发性肝癌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长期服用氟化钠水溶液后,对大白鼠进行免疫功能测试,结果证明用88.5mg/L氟化钠水溶液服用315d时,大白鼠的体液免疫反应(以血清凝集素和PFC为指标)及细胞免疫反应(以E—玫瑰花结形成和ANAE为指标)均有抑制作用,尤其是对食用低营养食物的大白鼠,抑制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兔在体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40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缺血再灌注加生理盐水2 mL/(kg.h)组(B组)、缺血再灌注加异丙酚8mg/(kg.h)组(C组)和假手术对照组(D组)。各组于再灌注后306、0 min测定肝组织和血浆中ET-1与NO水平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水平,并进行肝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与D组比较,A、B、C组于再灌注后30 min及60 min时,肝组织和血浆中ET-1均呈上升,但C组的上升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同时肝组织和血清中NO呈下降,但C组的下降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血清ALT、AST均升高,但C组的升高程度明显低于同时间点的A、B两组(P<0.01);肝细胞形态学发生异常改变,C组的肝脏淤血明显较A、B两组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不明显。结论异丙酚通过保护肝窦内皮,降低机体内ET-1水平,提高NO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HIR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观察肝功能指标在人工肝支持系统 (ALSS)治疗前后的变化 ,从侧面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疗效及治疗的时机。方法 经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的重型肝炎 38例 ,观察其肝功能指标中的BIL T、BIL D、ALT、AST、ALP、TBA、ALB、GLB、A/G的变化 ;动态观察了中期和晚期重型肝炎各 1例几次人工肝治疗前后BIL T、ALT的变化。结果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后肝功能指标中的BIL T、BIL D、ALT、AST、ALP、TBA明显的下降 (P <0 .0 1) ,而血清白蛋白明显上升 ,球蛋白水平有所下降 ,白球比例均有明显上升 (P <0 .0 1) ;中晚期重型肝炎患者经人工肝治疗后肝功能指标的动态变化不同 ,中期重型肝炎患者血清BIL T和ALT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 ,而晚期重型肝炎患者呈胆酶分离现象 ,虽每次治疗后血清BIL T水平明显下降 ,但随后出现反弹 ,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 ALSS治疗后肝功能有明显改善 ;ALSS治疗早中期重型肝炎效果较好 ,而晚期重型肝炎较差 ,对于重型肝炎应尽早应用ALSS治疗。  相似文献   

15.
生物人工肝对重型肝炎血清的代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构建生物人工肝 (BAL)并探讨其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的代谢作用。方法 两步法分离 ,旋转振荡法培养的乳猪肝细胞球形聚集体置入中空纤维生物反应器外间隙内构建成新型BAL。应用此型BAL对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稀释血清进行 3h的体外灌流实验。每隔 0 .5h、灌流前及灌流后分别检测灌流血清的总胆红素、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结果 绝大多数肝细胞在培养 2 4h后都形成了球形聚集体且保持了较高的活性。循环灌流3h后 ,与无细胞的空白对照组相比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著降低 (P <0 .0 1) ,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明显增高 (P <0 .0 5 )。结论 旋转振荡法是一种简便、经济的球形聚集培养肝细胞的方法。此型BAL有可能为临床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抗噪声减疲劳保健药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噪声在生化领域对人体的伤害,分析了噪声通过多项生化指标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设计出科学的动物模拟试验方案,通过反复实验和分析,初步找出了在噪声刺激下,人体生化指标肝糖原、肝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的变化规律,筛选出最优的抗噪声保健药物配方(抗噪1号),为进一步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和研制抗噪声保健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本文报告一起由实验大白鼠引起的流行性出血热(EHF)小暴发流行。1986年8月~1986年12月,1986年12月~1987年2月两次发病,共12例。全部病例按1986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诊断标准,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血清EHF 抗体阳性,双份血清EHF抗体4倍以上增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绿伯爵茶多酚胶囊的辅助降血脂保健功能及不良影响。方法将108例符合卫生部2003年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标准的单纯血脂异常志愿受试者,随机分为试食组和安慰剂组,n=54例,分别服用绿伯爵茶多酚胶囊及安慰剂共45d,每次2粒,每日2次。观察血、尿、便生化指标变化,进行胸透、心电图和B超等检查。观察期间保持原来生活和饮食习惯。结果试食组血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明显降低,实验前后自身比较及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试食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明显降低,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总蛋白、白蛋白、血糖各项指标实验前后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试食前后尿、便常规检查均未见异常,胸透、心电图、腹部B超检查亦均未见异常;实验前后膳食结构无明显改变。结论绿伯爵茶多酚胶囊对受试者健康无不良影响,具有辅助降血脂的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白藜芦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大鼠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 operation, SO)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EX)治疗组和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治疗组.各组大鼠均于制模后3、6、12h采集标本.生化方法进行肝功能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血清TNF-α和IL-6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胰腺和肝脏超微结构的变化;RT-PCR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和caspase-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调控基因Bax、Bcl-2、caspase-3和线粒体内细胞色素C蛋白的表达.结果 SAP组各时间点血清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 TBIL)水平均明显高于SO组(P<0.05),RES组和DEX组肝功损害较SAP组明显降低(P<0.05).RES组和DEX组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SAP组(P<0.05).SAP组出现明显细胞肿胀、毛细血管淤血、血栓形成、线粒体肿胀和细胞凋亡等超微结构的变化,RES组和DEX组上述改变明显减轻.RES组Bax、caspase-3 mRNA表达显著低于SAP组(P<0.05),Bcl-2 mRNA表达明显高于SAP组.Western blot 检测结果与RT-PCR结果一致.RES组各项指标与DEX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降低SAP大鼠肝细胞凋亡的发生,从而起到减轻SAP介导的肝脏功能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 甲种胎儿球蛋白(以下简称(AFP),它是一种癌胚相关蛋白。在胎儿血清中含量达数毫克,但在正常人体中的血清内低于25毫微克/毫升。近年来临床检验中发现原发性肝细胞癌,畸胎瘤,肝硬化与肝炎患者血清中AFP浓度均可再度升高。白血病从病因分析有人认为是一种“血癌”,也有病毒学说。肝癌与肝炎时的AFP再度升高,那么急性白血病有无可能如比,为此我们对白血病人利用放射火箭免疫电泳法进行AFP的检测的探索。现将初步结果报导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