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航海》2017,(6)
正一家驻英国的物流软件供应商推出软件,主要针对使用讨论较多但相对未用的块链技术的整个供应链,以使集装箱重量信息的存储、查访和管理更加容易。该软件由海运国际(MTI)机构创建,以便利共享国际法规所要求的集装箱重量,其提供了一种将块链系统与各种现有或遗传技术相连接的方式,以此提供"互操作性"或从多个供应链来源(包括  相似文献   

2.
《航海》2017,(5)
正该软件由海运国际(MTI)机构创建,以便共享国际法规所要求的集装箱重量。其提供了一种将块链系统与各种现有或遗传技术相连接的方式,以此提供"互操作性"或从多个供应链来源(包括供应商、托运人、海关和码头)把信息输入技术的通用方式。DefinedLogic机构首席咨询师Mike Simon称,MTI创建软件的目标将使有关块链可用于各种行业利益相关者及  相似文献   

3.
集装箱称重规则将对航运企业的运营产生严重影响 集装箱称重新规则将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供应链各方.班轮公司和港口方被要求只能将经过称重的集装箱运用于配载计划.为了让他们及时得到相关信息,托运人必须提前与承运人或代理商(船代和货代)分享集装箱重量.显然,这要求供应链各方要达成相关的新协议或修改现有的信息系统.航运企业做为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必然要尽快适应满足新规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施悦勤 《水运管理》2023,(1):13-14+34
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加密、不可篡改和去中心化分布式记账等优点,实现其在整个航运管理网络中的应用可实现信息及时全面传递和检验信息的准确程度,进而降低物流成本,大幅提高供应链管理效率。围绕区块链技术在口岸业务中的应用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集装箱航运领域的运作模式和痛点难点,以区块链技术的技术特性和分类特点为出发点,从区块链技术与集装箱航运二者的技术匹配及方案匹配两个角度,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集装箱航运的可行性,并总结当前应用现状。在搭建区块链技术在集装箱航运领域的4个主要应用场景的基础上,针对各场景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集装箱航运新模式,阐述其具体的运作方式和流程。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优化集装箱航运模式及改善国际航运贸易形势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6.
正养在深闺久未识,一朝面世即可热。2018年注定是个"区块链年"。2018年1月,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一马当先,与IBM牵手组建成了合资公司,由此掀开了自2016年起双方合作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的"红盖头",开创了全球海运供应链数字化的先河。紧接着,3月6日,基于区块链技术与现代传感技术综合应用的丹麦全球共享集装箱平台创始企业Block shipping宣布,将于4月15日进行首次代币发行;  相似文献   

7.
港口和供应链已经开始意识到区块链技术在简化物流、提升安全性和转化全球贸易实现方式等方面的巨大潜力港口和供应链已经开始意识到区块链技术在简化物流、提升安全性和转化全球贸易实现方式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8.
正依托区块链技术,加快港口供应链转型升级,促进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智能化迭代,实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新兴产业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有利于推动智慧港口发展和交通强国建设,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整体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当今世界,数字技术驱动产业变革赋能发展成为普遍共识,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数据已经成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同等重要的新生产要素。供应链金融作为区块链技术重要的应用场景,已经成为港口新兴主流业态。依托区块链技术,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促使港口企业思考区块链技术能否在码头安全管理领域发挥作用。区块链是由使用密码学算法产生的区块按顺序相连形成的链状数据结构,其全员参与、全体共治、去中心化的理念非常契合集装箱码头安全管理需求。我国某集装箱码头公司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 000万TEU,拥有员工4 000余人,其中,生产营运操作部拥有数十个班组和20余个作业工种。  相似文献   

10.
《天津航海》2014,(2):37-37
<正>在新确认的海上人命安全SOLAS公约变更中,托运人将自2016年7月起必须将其集装箱重量进行核实。该措施希望减少在海上、港口和公路上的事故。IMO的海事安全委员会希望自11月起采用确认的变更条款,以帮助供应链参与者以及SOLAS公约签约政府理解怎样实行集装箱重量检验。SOLAS公约要求所有集装箱要么被称重以确认托运人描述的重量正确,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通常指的是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安排、订货处理、存货管理、运输储存、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从供应链的活动行为主体来看,它包括供应商、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物流公司等等.供应链又是纵横一体化的集成管理模式,因此从活动的功能来看,它又可以分为物流链、信息链、价值(资金)链和服务(技术)链四种.根据美国汽车产业行动集团统计,消费者为购买新汽车而付出的全额资金中,40%是为汽车制造,而大约60%是为汽车的供应链服务.可见,供应链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绝不能低估.根据全球大中型供应链执行官的经验,总结出供应链规划的十个必须.  相似文献   

12.
为加快脱碳进程,A.P.穆勒-马士基(A.P.Moller-Maersk)宣布将于2023年启用以甲醇为燃料的支线集装箱船舶,向客户提供更多碳中和产品,并为燃料供应商提供激励,以扩大新型燃料的生产。此外,马士基表示,未来,所有自有新建船舶都将能使用碳中和燃料。伴随技术进步,客户对可持续供应链需求日益增长,在此快速推动下,A.P.穆勒-马士基将在2023年推出全球第一艘碳中和集装箱船舶,比此前计划在2030年实现该目标提前了七年,此举将加快海事运营领域的脱碳速度。马士基所有未来自有新建船舶将使用双燃料技术,能够实现碳中和运营或采用标准的极低硫燃油(VLSFO)运营。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最古老的行业之一,航运业近来对区块链技术显得格外倾情,业内巨头频频出手,那么,区块链究竟为何方圣器,魅力何在?今年3月,马士基和IBM宣布开展合作,携手开发跨境供应链区块链解决方案;8月,商船三井、日本邮船以及川崎汽船等14家日本企业成立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贸易数据共享平台企业联盟;8月15日,新加坡太平船务、新加  相似文献   

14.
邹洁如 《珠江水运》2020,(1):111-113
区块链是一种新兴科学技术,将对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区块链技术的概述入手,分析区块链的分布式帐本、加密、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技术,探索航运领域的数据信息、航运金融、航运保险及航运贸易工作效率和运营成本应用该技术的解决方案,最后针对区块链技术成熟和发展提出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15.
公约与法规     
《2005年公路运输法》关于违反重量、尺寸和负荷限制新规定(责任链)日前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生效。该规定确保司机和重型车辆经营人获得正确的信息,帮助他们按法律规定的最大载运限额选择适当的车辆来运输集装箱。新法规规定运输供应链涉及的有关方均负一定的责任,包括中介人在内的运输经营人。  相似文献   

16.
区块链技术是基于密码学原理的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信息不可篡改与可追溯等特点,目前已经在相关产业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文中通过将区块链的技术特点与海事领域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相关内容,提出了区块链技术在海事相关证书文件电子化、船舶登记等海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建议,对提升海事管理工作的管理效能,推进实现交通海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海事信息数据治理中系统异构和安全等问题,分析并总结国内外海事信息的管理现状,以区块链技术的优势和原理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事信息管理模式,并设计系统模型与构架以提升效率与安全性。为说明适用性,以船员认证信息管理的场景为具体演示,详细说明区块链上信息认证与验核的实现流程,就可行性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从逻辑契合和技术匹配的角度,区块链技术能够广泛扩大海事管理参与的主体范围,解决现有问题。区块链技术可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事数据治理的"一个窗口"协同框架,给未来无边界的海事多元协作提供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丁贤根  丁远彤 《船舶工程》2020,42(7):157-163
依据对区块链系统的分析和物联网IoT设备应用业务的需求探讨,提出将区块链技术向基于IoT的数据链路层延伸,具体包括IoT设备接入可信验证、IoT设备数据传输可信验证和IoT设备可异构。结合一种基于船舶物联网系统的区块链导入应用实例,探讨了具体的IoT可信验证设计、IoT设备接入可信验证设计、ECDSA区块链加密算法设计、IoT设备硬件及软件设计和IoT设备可异构设计。该设计的原型,经过了某集装箱船舶的实船验证。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区块链技术可谓是"炙手可热",包括腾讯、阿里、中国工商银行等各大行业巨头纷纷布局区块链产业,中国政府首次将区块链技术列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科技界更是认为区块链技术将是继互联网后又一次颠覆性的变革。可以预见,在未来20年,区块链技术将在未来的世界里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一、区块链简介  相似文献   

20.
以无人艇为研究对象,引入当下热点的区块链技术并结合无人艇编队协同攻防作战场景,对编队协同通信需求及现有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无人艇编队协同通信技术。利用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亦追溯等特点,建立一种无人艇编队跨任务链架构,并对无人艇协同作战中的身份认证、信息交互、指挥与决策等应用场景开展流程设计,提高了编队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未来实现大规模的无人战场自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