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和韩国的国立造船科研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长涛 《船艇》2005,(3):48-51
一、日本国立造船科研机构在整个日本造船科研体系中,国立科研院所的数目并不多,但却十分精干,并在整个科研体系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日本造船科研方面的国立科研机构包括海上技术安全研究所、日本造船技术中心、日本船舶质量管理协会产品安全评价中心等机构,其中以海上技术安全研究所最具代表性。下面以海上技术安全研究所为例对日本国立造船科研机构做较详细介绍。日本海上技术安全研究所作为日本船舶技术研究的核心机构,主要任务是就海洋运输技术、海洋资源和海洋空间的有效利用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技术展开研究,重点是基础技术研究。其前…  相似文献   

2.
海洋救助拖船是对海上遇险人员和船舶实施有效救助的专用船舶.为对接我国海洋战略发展需求,要适应在深远海大风浪恶劣海况条件下对海上遇险人员和船舶的有效救助.针对海洋救助拖船适应深远海救助需求的基本功能设置,就船舶救助和人命救生的拖曳救助作业、对外消防灭火、海面人命救生、海面搜救、获救人员救治及保障等主要设备及设施配置作技术探讨.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航海保障体系及其技术一直处在世界前列。日本的船舶交通集中的东京湾、伊势湾、濑户内海,其气象、海况变化多端以及航路狭窄、暗礁、潮流复杂等地形条件,造成航海困难。再加上海上运输、渔业、海洋娱乐活动等的盛行使海上交通变得更加拥挤化,这使得日本周边海域船舶航行环境非常复杂。  相似文献   

4.
本文是根据日本造船学会志编辑部对1982年日本造船造机技术的展望摘译编排而成。主要是让读者了解日本在节能时代对船舶特辅机电设备技术如何考虑。文中主要围绕节能问题介绍了使用劣质油及利用主辅机废气废热的发电系统、采用微计算机的船舶自动化系统、有关螺旋桨的技术研究成果以及海洋开发用的有关设备的研究试验等。  相似文献   

5.
李军 《中国船检》2011,(1):47-49,95
近年来,国际上频繁出台以及修正船舶安全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有关方面的国际公约、规则和规范。这些国际公约的出台与实施对全球航运业和造船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当前日本船舶工业标准化管理是怎样的?哪些相关组织和部门在研究和制定日本船舶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对中国造船业来说,又将带来哪些启示呢?  相似文献   

6.
变幅载荷作用下焊接接头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在其服役过程中受到波浪等载荷的交变作用而引起结构的疲劳损伤.检测结果表明船舶及海洋结构的疲劳热点部位大多数是在构件相互连接的焊缝焊趾处.因此,研究典型接头表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统一计算方法以及变幅载荷作用下表面裂纹扩展规律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的寿命预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讨论了裂纹闭合及开口比的计算,在Newman有效应力强度因子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因素更全面的有效应力强度因子幅计算式以及变幅载荷作用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典型焊接接头疲劳裂纹扩展寿命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7.
船舶工业是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发展迅速,在海洋防务、海洋开发、海洋科考和海洋运输等装备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主要造船指标多年位居世界前列.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船舶标准化工作,积极促进装备研制与标准化相结合,提升船舶标准化工作能力,加大标准化对行业发展的支撑力度,加速国际标准化工作的推进,这对提升我国船舶装备国际影响力、实现造船业高质量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8.
日本造船研究所船舶无压舱水革新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荣忠 《世界海运》2007,30(2):31-33
船舶压舱水不仅耗费大量海洋运输的能源、人力和物力,而且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海洋的四大污染源之一。传统的压舱水处理剂技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船舶压舱水给海洋水资源带来的种种灾害。日本造船研究所进行了船舶无压舱水革新设计,并对革新型无压舱水油船船模和常规型有压舱水油船船模进行了系列测试。结果表明,无压舱水系统船舶设计理念和方案完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是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为交通部救助系统研发设计的专用海洋救助船新船型.该文简要介绍了在新型高性能海洋救助船研发设计中的主要关键技术研究及14000kW海洋救助船船舶基本概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日益关注,而船舶是对海洋造成污染的主要根源,为了减少船舶对海洋造成污染,各主权国家根据公约对进港的外籍船舶进行港口国检查,以求减少高风险的船舶对海洋造成污染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我国对外籍船舶进行港口国检查的数据,研究港口国检查的缺陷内容,探讨应对港口国检查...  相似文献   

11.
第一讲防污染公约简介 1.IMO公约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来自船舶的污水、垃圾污物对海洋的污染日益严重,特别是在内海、内河、内湖和沿海等船只集中的水域,为了保护海洋,国际海协(IMO)于1973年11月2日通过了《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其中附则Ⅳ为《防止船舶生活污水污染规则》。以后IMO下属的海洋环境保护委员会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科     
正CEIC4001-587-587中电科(宁波)海洋电子研究院有限公司主要从事以船舶(海工)电子设备为主的高科技海洋电子装备研制开发和集成运营,是中国电科海洋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撑和海洋电子装备创新与产业化的主要平台。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海洋经济的新形势下,中国电科自主研发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船舶(海工)通信导航系统产品、船舶自动化系列产品、海洋无人平台系列产品、智能船舶核心技术及海洋信息化建设系统解决方案等。  相似文献   

13.
<正>现代重工集团不仅是三大指标位列全球第一的造船集团,同时还是船用主机交付台数和总功率全球第一的船舶配套供应商,此次现代重工对大宇造船海洋的并购对全球船舶配套产业格局的影响不容小觑。随着韩国造船集团现代重工(HHI)对大宇造船海洋(DSME)的收购案获得哈萨克斯坦监管部门的批准,并在韩国、中国、日本、新加坡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反垄断审查,此次并购对国际造船市场竞争带来的影响正在  相似文献   

14.
海运、河运增长迅速,船舶污水处理日益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以海洋船舶为主要研究对象,综述了海洋船舶污水的类型、水质特征、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进展,并展望了海洋船舶污水处理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与应用方向。海洋船舶污水主要指压舱水以外的船舶污水,主要包括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海洋船舶生活污水的水质、水量随乘员变化较大,呈现污染物浓度高、变化大等特征,其中黑水污染物浓度BOD5991~5840 mg/L,SS 1180~4980 mg/L;含油污水成分复杂,乳化程度高,舱底水中含油量可达50000 mg/L。虽然海洋船舶污水排放标准随海域变化较大,但日益严格,这导致船舶污水处理对空间、运行维护的要求高,因此,膜生物反应器成为海洋船舶生活污水处理研究与应用的主流技术。  相似文献   

15.
朱宇 《天津航海》2022,(2):64-66
文章着重阐述了国际石油公司国际海事论坛组织制定的海上船舶检验数据库对海洋石油工程船舶检验的相关要求,包括船舶调查细节问卷、海洋石油作业船检查问卷和海洋石油作业船管理和自评估等要求,掌握检验标准提升管理能力,供海洋工程船舶及相关从业人员借鉴。  相似文献   

16.
1987年5月25日至27日由交通部科技局张德洪局长主持在上海召开了“风帆助航5,000吨级江海油轮中日双方船型试验研究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日方代表有日本船用机器开发协会理事长滨田升、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宝田直之助、日本船舶技术开发株式会社专务董事志贺竹磨、日商岩井船舶海洋本部计划室室长中岛澄雄等六人,中方有交通部科技局、内河局、交通部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武汉水运工程学院、长江轮船总公司、南京  相似文献   

17.
海洋,人类赖以生存的摇篮。随着中国航运业的高速发展、海上运输的日益繁忙,船舶及有关水上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威胁也随之激增,尤其是船舶溢油事故对自然环境、水产养殖和旅游资源等造成的危害更是难以弥补,并且这种危害将是长期的。作为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主管部门,中国海事局高度重视海洋环境保护和船舶污染防治工作,始终致力于让“航行更安全,海洋更清洁”。  相似文献   

18.
海洋物探船主要用于海洋地球物理勘探,与海洋调查船、科学考察船、水文测量船、工程勘查船等都属于海上特种作业船舶.在日常的海洋勘探作业过程中,船舶操纵者须在严格遵守作业程序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良好的船艺来保证精准勘探作业,同时还须对可能的意外危害情况、外界干扰采取必要且合适的应急行动和防范措施,保证作业的顺利进行.本文根据物...  相似文献   

19.
港口国监控(Port State Contr01)缩写为PSC,也叫港口国监督、港口国检查或港口国管理,是指港口国当局对抵港船舶依法实施的以船舶技术状况、操作性要求、船舶配员及船员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为检查对象,确保海上船舶、人员及货物安全,防止造成海洋船舶污染的一种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控制。较早实施港口国检查并要求较为严格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及欧洲一些国家。下面就日本的港口国检查情况做一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船舶碰撞机理与耐撞性结构设计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胡志强  崔维成 《船舶力学》2005,9(2):131-142
研究船舶碰撞和触底事故的机理,以及如何提高船舶结构耐撞性是船舶碰撞研究领域的热点.文章介绍了解析法、数值仿真技术和风险分析法的发展与应用特点,阐述了近些年来船舶碰撞、船舶触底、缓冲船首设计、船桥碰撞和船舶与海洋平台碰撞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列举了一些降低船舶碰撞和触底事故风险的新型结构设计,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