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驾驶园》2018,(9)
正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车子的产量也火速增加,在地面上铺开的面积越来越大,于是人和车的关系变得很微妙。可能当你行走的时候希望车子会让让你,你开车的时候又不喜欢行人走到你前面去,久而久之,一些矛盾和不正确的态度会对你产生干扰甚至使你扭曲。人的  相似文献   

2.
斑马线是行人过街的"绿岛",为公交车、出租车礼让行人的行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但是,在一些路口,越线候过的电动车霸占了斑马线,导致行人过街如"钻缝";在有些路口,电动车、摩托车频繁闯红灯,逼得行人在绿灯时也无路可走;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飞驰而过的电动车、摩托车,引得行人退避三舍……行人过街安全堪忧,所谓"绿岛"名不符实。  相似文献   

3.
行人清空信号是行人过街相位绿灯到红灯切换的过渡信号,用于在行人绿灯时间里已经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完成安全过街。在行人清空信号时间里,行人不允许再进入人行横道。我国一般使用"绿闪"作为行人清空信号,但在实际应用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行人清空信号的警示作用不强;行人清空信号配时不合理。  相似文献   

4.
<正>1 "虚拟眼":与行人交流眼神自动驾驶车辆将来上路后,能否识别到正在过马路的行人成为普遍担心的问题。捷豹路虎开展的研究表明,高达63%的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会觉得路上有自动驾驶车辆不太安全。该公司未来移动出行部门研发的一项最新技术,名叫"虚拟眼",可以让自动驾驶汽车与行人产生眼神交流(图1),不久前刚刚在考文垂的一个模拟街区中进  相似文献   

5.
《驾驶园》2015,(9)
<正>斑马线,道路交通最常见的一个标志,是行人穿越道路的保障线。可是,当机动车驾驶员对斑马线熟视无睹的时候,斑马线就毫无安全可言了,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数不胜数。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源在于驾驶员对斑马线的漠视。《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所以,为了提前让司机有所准备,在前方有斑马线的时候,行车道上都会有白色菱形预告标识、路边会有避让行人的警示牌,看到这些警示,司机就应该做出  相似文献   

6.
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特性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人是交通环境中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研究行人交通特性是提出改善行人安全措施的前提。本文初步对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处人车干扰运行和行人过街运动特性进行定性分析,并选取长春市南湖大路上具有代表性的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进行实地观察和试验,定量分析行人到达人行横道规律和行人过街速度特性,其中重点分析年龄、性别和人群中行人数量对行人过街速度的影响。按照年龄将行人分为中、青年人,老人,儿童;按照性别将行人分为男性行人和女性行人;人群中行人数量主要选取1,2,3及4人以上进行研究。这些数据和分析结论对下一步针对实地情况提出改善行人交通安全的方案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着急赶时间,你是不是常将钥匙一把就拧到底?冬天,你总喜欢启动座驾以后,原地待几分钟"热热身"?开车的时候,你习惯性的喜欢把右手搭在变速杆上?其实,你的这些小习惯对爱车是一种伤害。启动启动前检查电器设备:收音机、空调需要关闭。检查手刹:拧钥匙前,手刹需要在拉紧状态。  相似文献   

8.
<正>自动驾驶车辆将来上路后,能否识别到正在过马路的行人成为普遍担心的问题。捷豹路虎研发的最新自动驾驶技术"虚拟眼"通过复制与汽车相关的人类行为和身体语言元素,有望提高公众对自动驾驶车辆的信任感。"虚拟眼":与行人交流眼神自动驾驶车辆将来上路后,能否识别到正在过马路的行人成为普遍担心的问题。捷豹路虎开展的研究表明,高达63%的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会觉得路上有自动驾驶车辆不太安全。该公司未来移动出行部门研发的一项最新技术——"虚拟眼",可以让自  相似文献   

9.
正在每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中,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所占比例最高,在城市中这一比例则更高,愈加增长的汽车保有量对行人的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表明,行驶过程中驾驶者经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而导致悲剧发生。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从生命安全的角度考虑,汽车上最应该配备的是行人保护系统。什么是"行人保护"所谓的"行人保护",是指应用车身吸能材料、减少缓冲撞击力等结构设计,来实现发生车辆碰撞行人时,最大限度保障行人身体安  相似文献   

10.
正明明是绿灯,行人却怎么也过不了;明明想让行,驾驶员却不知所措。有时候多辆不同车道的机动车同时行驶或让行时,反而逼得行人进退两难,没了方向。那么,如何正确地将"礼让"运用于斑马线上呢?看看交警精心制作的图解就一目了然了。链接:礼让斑马线不止是车让人人也要管得住腿近年来人行横道上的交通事故屡发,除了机动车不礼让行人的原因之外,行人闯红灯、与机动车抢行等行为也是主要原因。礼让斑马线是相互的,行车在路上,司机要礼让行人,可有时候行人突然跑出来,司机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往往悲剧就发生在一秒钟的时间。所以,礼让斑马线不止是车让人,人也要管得住腿。那么,  相似文献   

11.
马恒超 《世界汽车》2005,(10):131-131
驾车虽有乐,生命价更高。每年交管部门统计的死于车祸的人群数据都是触目惊醒的,而那些悲惨事故原本是可以避免,造成的原因就是责任人缺乏安全意识,如果司机在驾驶的时候能谨记严格遵循交通法规;如果行人在过马路的时候多一点安全意识,那么那一幕幕就不会发生了。安全通道呸,什  相似文献   

12.
优化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现代城市交通管理的最根本原则,它要求交通管理职能部门优先考虑行人通行,树立行人优先的意识,为行人提供良好的通行环境.路口和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是行人交通组织的两个重要方面.文中以长沙市为例,分析了大城市行人过街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交通工程学和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优化路口、路段行人过街交通组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正斑马线是人民的生命线,是法律的高压线,也是交通的文明线。"礼让斑马线"理应成为每位机动车驾驶员必备的素质。从敬畏生命的角度讲,这种行为体现了机动车驾驶员对行人生命的尊重;从法律上讲,按照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道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让行;从社会公共道德层面上讲,"礼让斑马线"体现出强势一方的车辆对弱势一方的行人最基本、最起码的照顾与关怀。  相似文献   

14.
<正>6月13日22时08分许,贵州省雷山县交警大队值班民警接到县局110指挥中心的指令:"在雷山县丹江镇兄弟修理厂门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有行人被车撞了,车辆鸣着警笛逃跑了,行人受伤严重,请立即派人前往处理。"接到指令后,民警迅速赶赴现场处理事故。到达现场后只见一名  相似文献   

15.
《汽车与安全》2011,(2):69-69
随着汽车保有量飞速增加,马路上的机动车辆越来越多。《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道时应减速慢行,遇行人正在通过时应停车让行,然而很多时候,行人的通行权被一声声刺耳的汽车笛声,或者飞驰而过的右转弯车辆所日渐剥夺。即使站在斑马线,苦等绿灯通行,都要谨小慎微的通过,这就是被“霸道”的机动车剥夺应有权利的普通行人的真实处境。  相似文献   

16.
庞亚凤  郑元勋 《中外公路》2019,39(2):288-293
基于现实的对角斑马线处行人通行能力的研究,提出对目前已运用于现实的需设专供行人过街相位信号灯的"对角交叉口"做出信号灯相位调整和一定程度的导流处理的思路,目的在于通过交叉口处时间上、空间上的分流,以有效减少行人、车辆的冲突区域,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提高交叉口处行人的通行能力。利用Vissim仿真技术,分别对改善前后对角交叉口进行微观分析,对比研究改进前后行程时间、排队长度以及行程延误等指标的变化,以验证对角斑马线改进后行人通行能力的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设有对角人行横道的交叉口,信号灯相位改进后行人的通行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7.
正行人过街所使用的"斑马线",是交通控制里一项非常特殊的措施,也代表着优先通行权。想要真正实现机动车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做到想让、能让和适宜让,提高让行的可行性,从交通工程的角度来看,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技术条件呢?"斑马线"优先路权的地位应明确强调在新西兰,为了突出斑马线优先路权的地位,特意区分了"斑马线"与"灯控行人过街通道"的差异。例如,在有信号灯控制的地方,没有横向斑马线,只有两条纵向实线,用以标志行人过街通道的宽度,车  相似文献   

18.
正Q:倘若有天真的实现了自动驾驶,行人应该如何判断自动驾驶汽车的行驶意图?超人不会飞A:这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问题,就算在没有自动驾驶的今天,行人与车辆驾驶者之间的沟通也存在障碍。特别是在中国,很多情况下驾驶者以为行人不会走上斑马线,行人也以为驾驶者会像西方驾驶者那样等在斑马线前,往往这个时候眼神或手势的交流就起到了决定因素。就算这样,经常也会遇到误判的情况,导致双方之间发生摩擦。自动驾驶汽车没有眼神,更没有手势,走与不  相似文献   

19.
<正>机动车过斑马线要礼让行人,是一项基本礼仪,更是一条法律。在行人面前,车辆始终不能"称霸"。汽车社会,需要普及人性化的汽车文化,确保行人的"路权",构筑一顶生命安全的保护伞。法则公示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处罚措施礼让法则1、娜车道让行(1)当行人未跨越途中绿化虚拟延长线时,②辅±醜动车未辟肢,Mz雖法处罚。断謂細巾靴雜麵长綱,①、②车  相似文献   

20.
<正>春季行车谨防疲劳驾驶春季行车容易出现疲倦、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尤其在中午、傍晚的时候。不仅驾驶员自己,还要注意其他车辆、行人一样容易出现疲劳、嗜睡的状况。比如在路上看到行人、非机动车行走行驶不正常,就要引起重视,或许是因为疲劳困倦。案例:2014年春天,某单位去郊区种树。因为路程较远,早上三四点就出发前往目的地。车行至一半,司机发现路边有障碍物,他以为是农家车掉下来的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