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NG管路、部件的布局必须考虑车辆在各方向受到碰撞或翻车时,车身钣金变形或者发动机变速器等刚性件错位,CNG管路、部件安装在这些零件上,这些变化可能拉断或者挤压断离CNG管路或部件,造成CNG泄漏,产生安全问题。众所周知,使用CNG(压缩天然气)汽车好处诸多,如环保节能、燃料费低廉等。由于CNG汽车的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上还有待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增压技术在CNG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城市公交车实现低排放、高经济性的技术要求 ,CNG(压缩天然气 )汽车在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它的一些缺点也在阻碍着 CNG汽车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动力性下降。本文就 CNG在用汽车采用增压技术恢复其动力性提出了优化技术方案 ,设计了 CNG大客车进气增压控制系统 ,进行了原机燃烧汽油、CNG以及增压后的优化试验研究 ,在保持 CNG汽车良好排放性能和燃料经济性的情况下 ,使 CNG发动机功率恢复到原汽油机水平。  相似文献   

3.
由于当前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各大客车生产厂家都积极地投入了大批人力和财力,研制出了使用新型燃料和清洁燃料的客车,其中使用液化石油气(LPG)和天然气(CNG)的客车已经在全国各地不少公交运营公司得到普遍推广。但是液化石油气(LPG)和天然气(CNG)的汽车的安全性如何确保,是各运营公司共同面临的新问题,武汉市公交公司已经批量投入液化石油气(LPG)客车。  相似文献   

4.
碰撞安全是各种汽车在开发和生产过程中首先要面对的现实问题。由于压缩天然气(CNG)汽车存在高压管路和高压储气系统的结构特点,CNG汽车除了应满足传统汽车的碰撞安全要求外,还应满足相应的高压气体系统的安全要求;而在中国对于CNG汽车的碰撞尚无要求,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空白阶段。该文针对CNG汽车的结构特点和特性,研究和分析了国内外有关CNG汽车的碰撞安全法规及试验方法,探讨了国内CNG汽车碰撞安全的评价方法。分析了某车型的3种碰撞形态的4次碰撞试验结果,揭示CNG汽车在碰撞安全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改进措施。该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中国CNG汽车的碰撞安全性和制定中国的CNG汽车碰撞安全标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燃气汽车在全球发展很快,在推广应用和示范运营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燃气汽车在发展之初多为用汽车改装而成,在1992年以前,除美国外生产CNG汽车的制造厂家很少,但到了2000年全世界约有40家知名的大型汽车制造公司生产燃气汽车。欧洲有11家汽车厂生产22种不同型号的CNG汽车,另外有6家发动机主机工厂生产CNG发动机。在日本,所有轿车厂商都有不同系列的燃气汽车产品,同时用于大客车和非道路车辆的燃气发动机也已在  相似文献   

6.
压缩天然气汽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8辆CN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试验研究,比较CN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在燃用汽油和燃用天然气时的动力性、燃料经济性以及怠速排放等性能指标,反应出四川省CNG汽车的改装调试水平和CNG汽车改装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CNG汽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8辆改装后的CN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分别燃用汽油,CNG时的动力性,燃料消一及排放等进行对比试验,可以看出,改装后的CNG汽车其燃用CNG时加速性能与燃用汽油相比下降较大,但燃料消耗量有所下降且怠速排放明显下降,同时,就在试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一、压缩天然气(CNG)在汽车上应用概况 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及全球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汽车用燃油的危机已不止一次地发生了,因而压缩天然气(Compressed Natural Gas简称为CNG)这一汽车代用燃料,一直倍受人们关注,并且越来越受到一些国家、地区、公司的重视。国外已有300多万辆汽车在使用CNG,尤其在美国、前苏联、加拿大,CNG在汽车上应用得很广泛。1988年美国国务院卫生部就建议在国内所有公共汽车上改用气体燃料,根据美国能源部政策、法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CNG汽车的概念、特性;分析了CNG客车专用零件的分类及安装工艺;并对CNG汽车系统的气密性检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故障现象一辆2009年普通捷达轿车,两年后改装成汽油/CNG双燃料汽车,改装后不久,发动机故障灯常亮,汽车间歇性"发突",动力不足,燃料消耗量增加。故障诊断与排除经询问车主得知,该车2011年6月改装成了汽油/CNG双燃料汽车,此时该车已经行驶了约2万km,改装前一切正常,改装后经常因动力不足到CNG改装厂去进行燃气调试,并更换了原厂火花塞,虽然使用CNG作燃料时动力远不如使用汽油,但改装厂解释为属于正常情况,车主经过比较同样情况的车,发现自己使用燃气时动力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论述了CNG两用燃料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通过东南V5CNG两用燃料汽车的系统开发费、燃料消耗量、燃料成本与汽油车对比分析,指出CNG作为福州出租车替代燃料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和较大的环保效益,快速发展福州CNG两用燃料汽车对改善福州城市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汽车的未来动力天然气汽车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锐 《世界汽车》2007,(1):98-99
目前国内外都在大力发展代用燃料汽车(AFV).全球已实际使用的代用汽车燃料有: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甲醇、乙醇、电能等。CNG、LNG的原料为天然气.故称为天然气燃料.汽车也称天然气汽车(NGV)。LPG是湿天然气的组分.并从湿天然气中回收制得的.习惯上也将LPG与CNG、LNG一起均称为天然气燃料.汽车也称天然气汽车。  相似文献   

13.
压缩天然气(CNG)汽车是在现成的汽油车上增加一套“CNG型车用压缩天然气系统”。“CNG型车用压缩天然气系统”由天然气储气系统、天然气供给系统和油气燃料转换系统等组成。目前压缩天然气汽车大多数具备压缩天然气一汽油两用燃料系统,也称为CNG-汽油双燃料汽车。为使CNG-汽油双燃料汽车在使用中始终保持正常的工作状况,必须做到规范安装与调试,正确使用,及时检查与维护。  相似文献   

14.
介绍陕汽重型载货汽车T6114ZLQ3B型CNG天然气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阐述各相关部件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和故障代码的读取。  相似文献   

15.
通过CNG密度随压力和温度变化关系研究提升压力的理论依据和提高CNG汽车续驶里程的有效措施,建立CNG气体压缩因子计算模型,计算得到35 MPa是CNG压力最佳综合效能提升点;对比分析20MPa和35MPa压力下CNG密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理论状态下可提高充气效率约45%,而实际快速充装条件下可提高约50%~54%;并通过WLTC试验对比续驶里程可增加达70%,验证了加气方式和充气温度是影响充气效率的关键因素,压力提升后分级降温充气是进一步提高CNG汽车续驶里程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日益加剧的空气污染和石油能源危机是推动整个汽车行业采用代用燃料的主要因素。世界上已使用或在研发的代用燃料有:燃气燃料(石油气PG、天然气NG)、蓄电池电动力、醇类燃料、醚类燃料、氢气、气态碳氢化合物、氮氢化合物及复合燃料等。虽然汽车代用燃料种类颇多,但就目前世界范围而言,最为成功的代用燃料应为燃气燃料,主要是液化石油气(LPG)和压缩天然气(CNG)。2004年底全世界燃气汽车保有量约600多万辆。其中,LPG汽车500多万辆,CNG汽车100多万辆,已有43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燃气汽车。  相似文献   

17.
经过一个多月的试运行,成都全市的9万多辆合法CNG汽车,都已经贴上了"身份证"——CNG电子信息标签,该标签中包含车辆的车辆信息、改装信息、气瓶信息和加气信息。据了解,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成都市已经实现CNG行业安全监管的信息化,能够有效查处假冒、套牌车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车辆。CNG信息化集成监管系统启动后,成都为所有车载CNG气瓶上安装一枚唯一  相似文献   

18.
王威 《时代汽车》2009,(12):36-38
虽然纯电动汽车已被众多汽车厂家寄予厚望,但在当下,压缩天然气(简称CNG)客车却早巳在传统替代能源汽车领域率先突围,成为了除去柴油、汽油等传统能源汽车领域当仁不让的主角。尽管在某些技术领域,它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缺点。  相似文献   

19.
正天然气作为广泛使用的清洁能源,与汽柴油相比具有明显的环保、经济优势。汽油-CNG两用燃料汽车是指采用CNG(压缩天然气)和汽油两套相互独立的燃料供给系统提供动力的替代燃料汽车。在整体汽车市场下滑、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压力骤增背景下,CNG两用燃料商用车在经济性驱动下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物流车辆排放治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郭宗华 《汽车驾驶员》2003,(6):17-17,20
目前已在我国开始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原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供给系统的两用燃料汽车。两用燃料发动机工作时,要么使用汽油,要么使用燃气,燃油和燃气不可同时使用。另一类是在原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CNG或LPG)供给系统的双燃料汽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