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轻轨大坪车站隧道净宽达19.98m,为我国最大跨径隧道之一。该隧道位于繁华市区,属浅埋、超浅埋隧道。如何确保隧道及邻近众多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为以后的相关地下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根据重庆市的地层特点,结合大坪隧进车站段的地质及周围复杂环境,根据大拱脚薄边墙结构型式的受力特性及开挖方式,建立结构受力模型,并进行结构计算与分析,确定该隧道的结构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隧道设计理念落后,隧道设计大都是在二维视图上进行设计的,设计与实际地形、地质结合及出图的效果都不理想。隧道洞口三维设计系统是一款基于三维实体的新型设计软件,可以有效地弥补隧道二维设计的不足。介绍了隧道洞口三维设计系统的特点及设计思路,并结合实例介绍该系统在地形复杂的山区隧道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双车道公路隧道复合衬砌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兵 《中国公路学报》1997,10(4):64-69,83
对某双车道公路隧道的衬砌设计方案作了数值比较,验证了该隧道采用新奥法施工和复合衬砌的可行性、技术合理性及施工安全的可靠性,为该隧道施工方案和衬砌设计改善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许青峰 《隧道建设》2007,27(3):56-58,104
青藏铁路风火山隧道海拔4900m,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隧道,高寒缺氧等自然条件成为风火山隧道施工的主要难题。通过对该隧道施工方法的介绍,总结出在高寒缺氧条件下,克服隧道开挖、衬砌、混凝土施工、隧道防水及排水、通风排烟、防寒保温等难题的具体办法,供以后类似隧道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汪耀  汤印  陈子全 《路基工程》2017,(6):142-145
鹧鸪山隧道所穿岩层主要为千枚岩、板岩及变质砂岩,为高地应力软岩隧道。采用现场判断和工程类比对该隧道大变形进行预测,对存在的初级和中级隧道大变形采取相应施工技术措施,并对隧道大变形的预测和处治进行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6.
池春生  陈威 《公路》2001,(5):78-81
红山I隧道是“同三”线罗长高速公路上的长隧道,为双线双洞4车道,总长2622.5m,该文介绍该隧道的设计概况及设计中采用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夹活岩隧道系沪蓉国道主干线湖北省宜昌至恩施高速公路上的深埋特长公路隧道,隧道长约5200m。隧道地质、地形条件非常复杂,设计及施工难度大。本文简要介绍该隧道工程地质、主体工程、附属工程的总体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8.
隧道防,排水系统是隧道建设安全营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处于地下水位线以下的黄土隧道的防,排水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是直接影响隧道建设成败的关键。铜黄公路(铜川-黄陵)楼子沟隧道建设中,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把“不漏水”作为该隧道建设的目标之一,阐述处于地下水位线以下的黄土隧道的防,排水系统设计及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   

9.
安文娟  李远哲  谢耀华  王少飞 《隧道建设》2022,42(10):1738-1745
为提高公路隧道火灾场景下人员疏散虚拟现实试验的生态效度,以内嵌Inside-out定位技术的VR(virtual reality)一体机为基础,研发公路隧道6DoF(six degrees of freedom)人员疏散试验系统。该系统应用于试验时,参与者可摆脱鼠标、手柄等控制及设备线缆的束缚,在虚拟场景中6自由度感知信息及自主行动完成试验,且系统可通过对参与者实时跟踪定位获取其速度特征数据。为验证该试验系统的有效性,采用该系统开展真实空地、虚拟空隧道和虚拟火灾事故隧道3种场景下的人员疏散试验,采集30名参与者在不同场景中的移动速度、移动轨迹与情绪反应、沉浸感、临场感等数据,并分别对比真实空地与虚拟空隧道、虚拟空隧道与虚拟火灾事故隧道中的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 1)采用该系统进行疏散试验时,头戴VR设备未引起参与者的眩晕感; 2)参与者在虚拟火灾场景中具有较强的临场感,其情绪反应、移动轨迹、移动速度等与在真实场景中基本一致,说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应用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毛毡岭隧道是广东省目前最长的高速公路隧道,按单线计总长9583m,为双洞6车道。本文介绍了毛毡岭隧道主体工程设计的有关技术和处理原则,对该隧道的内轮廓、衬砌结构、防排水设计、洞口设计、监控量测及安全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便为其它同类隧道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袁树成 《隧道建设》2017,37(Z2):60-66
为研究新建隧道开挖对邻近既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依托山西太原黄土高原地区邻近既有隧道施工的新建铁路隧道工程,采用经验评估法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方法分析新建隧道开挖对临近既有隧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新建隧道位于既有隧道限制范围内时,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的距离越小,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越大;当新建隧道位于既有隧道需要注意范围内时,新建隧道开挖对既有隧道轴线中间位置的扰动最大。  相似文献   

12.
隧道噪声传播扩散规律及其检测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噪声是影响行车环境和安全的重要因素,掌握其传播扩散规律是开展噪声控制的前提和依据。通过理论与实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隧道噪声大小、分布规律、混响时间及频谱特性进行研究,并对隧道检测方案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 1)隧道噪声大小在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沿纵向呈中间高两端低的分布规律,且在隧道进口前50 m增加迅速; 2)隧道横断面内的直达声是噪声的主要来源,一次反射声在其声聚焦处对噪声影响巨大,而混响声则恶化了隧道内的整体噪声情况; 3)隧道内噪声主要是中低频噪声且呈现明显的双峰状,低频和中频峰值分别出现在100 Hz和1 200 Hz附近; 4)隧道混响时间与隧道断面形状、边界平均吸声系数以及噪声频率有关,周长面积比越大、吸声系数越大以及噪声频率越高都会使得混响时间变小; 5)隧道噪声检测参数应包含A计权声压、噪声频谱特性和混响时间,具体测点布置应综合考虑隧道长度和横断面形式,并结合当前技术手段科学制定。  相似文献   

13.
漳龙高速公路扩建隧道围岩力学特性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分析隧道扩建过程中围岩的力学特性,确保施工期间围岩的稳定性,以漳龙高速公路后祠隧道扩建工程为依托,建立了反映实际地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后祠扩建隧道施工期间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周边位移的特征以及拱脚和拱顶的应力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原位扩建隧道位移变化规律不同于普通新建隧道位移变化规律,隧道原位扩建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曲线表现出了明显的非对称性; 隧道掌子面前方12 m及掌子面后方24 m范围内变形较为迅速,为非稳定变形段; 根据隧道拱顶位移曲线,提出了针对扩建隧道位移空间变化规律的公式,该公式能预测后祠隧道的变形,从而为施工提供建议和指导; 隧道拱脚表现为压应力集中区,随着开挖的进行,拱脚主应力逐渐增大,而拱顶主应力逐渐减小并向拉应力过渡,最终拱顶呈现出较小的拉应力。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浅埋大跨偏压隧道破坏模式,利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三心圆曲墙式断面隧道和马蹄形断面隧道在不同埋深、坡比工况下的塑性应变和安全系数进行研究,得到隧道的破坏模式及发展规律:无偏压条件下,随着埋深增加,三心圆曲墙式断面隧道最大塑性应变由拱肩向下转移到边墙附近,而对于马蹄形断面隧道,当埋深较浅时,在拱肩和边墙出现破裂面,随着埋深的增加拱肩的破裂面逐渐向边墙脚转移;当存在偏压时,三心圆曲墙式断面隧道浅埋侧先破坏,随着埋深的增加,最大塑性应变由浅埋侧拱肩移到浅埋侧边墙位置,对于马蹄形隧道,破裂面从浅埋侧拱肩和深埋侧边墙转移到墙角;在同一埋深条件下,三心曲墙式断面隧道安全系数高于马蹄形隧道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5.
市政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合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至盛  杨凤梅 《隧道建设》2015,35(12):1301-1305
按照规划,成都市一环路某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位于同一路由。简要介绍下穿隧道的地理位置、主要技术标准,以及隧道的平面、纵横断面、结构类型等。重点介绍下穿隧道与地铁车站的位置关系、结构处理方式、设计施工要点等。为了解决2个工程分期建设造成工程浪费、施工风险大和多次影响道路交通,以及先期工程未给后续工程预留施工条件,导致后续工程无法实施等问题,经过方案比选,采用了隧道和车站空间"上下重叠",隧道底板与车站顶板"共板",隧道侧墙与车站侧墙"上下对齐",2个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的合建方法,得出隧道与车站合建的设计施工方法是可行的,以期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借鉴及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某钻爆法市政隧道项目穿越既有输水隧洞为例,阐述了市政隧道实施方案中关于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的应对措施。市政隧道采用全包防水+CD法分部开挖,可有效减少隧道施工期及运营期对输水隧洞的变形影响,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输水隧洞在隧道施工期最大隆起量为3.57 mm,在隧道运营期基本无变形;隧道施工过程中对洞室内坚硬岩体采用“水磨钻取芯+静态破碎”的施工方式,避免了爆破振动对输水隧洞结构的损伤;除加强隧道施工期的监控量测外,在隧道内布设了健康监测点,为隧道及输水隧洞的健康状态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付仁鹏 《隧道建设》2013,33(12):1036-1040
为确保盾构长距离连续下穿古旧平瓦房施工,针对重叠隧道小间距、长距离的施工特点,采取“先下后上、前后错开、支撑加固”的总体施工原则,阐述盾构掘进参数控制、夹层土注浆加固和下线洞内临时支撑台车进行下线隧道加固等关键措施。根据对古旧平瓦房监测、评估结果验证,成功完成了下穿大面积古旧平瓦房的施工,以期为今后采用盾构法施工的重叠隧道长距离、连续下穿古旧平瓦房施工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隧道噪声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影响行车环境的隧道噪声进行了调查分析。通过现场测量的大量隧道噪声调查结果,对隧道内噪声的来源及隧道内噪声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隧道内车内噪声与隧道外车内噪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隧道内噪声比隧道外高很多,隧道内车内噪声比隧道外车内噪声也高很多。通过理论公式对隧道内衬吸声材料的降噪效果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隧道内衬吸声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隧道噪声。最后提出了对隧道内路面结构选择的一些建议,尤其是两种低噪声路面OGFC和SMA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李华  彭文波 《路基工程》2016,(3):213-217
浅埋偏压隧道是山岭隧道中常见的一种隧道类型,隧道受偏压影响衬砌结构受力复杂,山坡岩体稳定性差,施工难度极大。以广乐高速大源一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双洞并行隧道复杂的受力状态,采用有限元方法对超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进行了考虑施工顺序的数值模拟,对隧道衬砌结构的受力及变形进行了分析,对围岩的加固处理方式对衬砌结构造成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先施工埋深较浅一侧的洞室可使得衬砌结构所受到的内力较小;对大源一号隧道采取灌浆等措施可有效减小衬砌结构所受到的内力。  相似文献   

20.
王国富  唐卓华  路林海 《隧道建设》2016,36(12):1487-1491
盾构隧道管片内径选择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隧道的整体性能,为优化盾构隧道的管片内径,调研国内外各大城市既有盾构隧道管片内径的情况,从隧道寿命、建筑限界、轨道铺设和技术经济性方面对管片内径选择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 为确保特殊地段道床的减振效果,建议将盾构隧道的建筑限界调整为5 300 mm;地铁盾构隧道寿命应与城市发展寿命相一致,管片内径加大到5 800 mm及以上是符合实际需求的,可为后期二次衬砌加固预留空间,并且能够大幅降低后期的维修保养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