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南通洋口港区人工岛围堤工程为例,介绍水下大型软体排的组成结构、材料选取和设计方法的要点,并重点探讨如何改进在复杂工况条件下铺设水下大型软体排的施工工艺和船机配备.实践证明,改进后的软体排铺设工艺与传统施工工艺相比,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
护底软体排铺设工艺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一项关键技术,其要求高效、优质、机械化,并实现信息化自动定位和水下检测.详细地介绍了护底软体排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的研发.  相似文献   

3.
土工织物作为驳岸倒滤层结构已在海岸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20多米深水条件下进行土工布(软体排)铺设施工还没有类似工程实例.以洋山深水港AB标工程为例,介绍深水土工布(软体排)铺设施工技术,对软体排的制作、搭接宽度的估算与确定以及铺设施工工艺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针对航道整治工程中软体排铺设缩排问题,文中先介绍了铺排工艺,并分析铺排工艺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排体收缩成因,研究并总结排体收缩控制措施。最后通过铺排试验,验证了排体收缩控制措施的效果,文中为以后类似工程的软体排铺设施工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D型软体排是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护底结构的主要工艺,为提高D型软体排的纵向连接强度,减少"撕排"现象以更好发挥护底固沙效果,对D型软体排的纵向连接方式进行了方案设计,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试验研究,提出了全新的纵向连接方式,并通过工程实践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14 mm丙纶绳的连接方式基本满足沉排要求。  相似文献   

6.
八卦洲右汊进口段实施了系混凝土软体排全断面护底工程。但由于八卦洲右汊是主汊,水深流急、地形变化复杂,进行河床全断面整体铺排施工难度大。为明晰软体排在该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多次采集工程区水下地形数据,通过多波束效果图检测软体排铺排质量,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定量分析不同时期工程区河床变化,更好地掌握工程整治与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完工后工程区河床由以冲刷为主转为以淤积为主,最大淤积幅度可达7.87 m,工程阻止了进口断面进一步扩大;2020年特大洪水后,工程区河床整体淤积量和淤积面积持续增加,淤积面积占比由66.6%上升至83.9%,淤积量由41.4万m3上升至54.5万m3;全断面软体排护底工程运行稳定,发挥了工程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7.
单向格栅软体排是一种以单向格栅为受力构件,自下而上由反滤土工布、单向格栅和混凝土压载块3部分组成的新型软体排结构。以长江中下游护底工程为应用场景,利用有限元法模拟单向格栅软体排在顺水沉排施工条件下的受力特性,发现随着相对移船位移、水深、水流流速和压载质量的增大,单向格栅软体排体的最大应力逐渐增大;随着水流方向与沉排方向夹角的增大,单向格栅软体排所承受的最大应力逐渐减小。在各种顺水沉排条件下,铺排船翻板下端处的单向格栅软体排受力最明显,且软体排承受的最大应力位于翻板下端的软体排宽度方向上距离两侧边缘约1 m的位置,软体排中间部位受力较小。结果表明:单向格栅软体排所承受的最大应力远低于其抗拉强度,该新型软体排结构在长江中下游护底工程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相对于传统的加筋软体排,单向格栅软体排可减少20%以上的排布成本。  相似文献   

8.
航道整治工程中,如何保证软体排铺设施工依据设定标准进行,并对铺设效果检测,确认施工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在软体排施工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航道整治工程中水下沉排效果不易检测的现状,研究了水下声呐技术、沉排图像搭接宽度识别技术原理,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其软体排铺设检测效果,证明了在航道整治工程中水下沉排质量检测中应用该技术,可达到较高水平的检测结果,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唐晓峰 《水运工程》2013,(4):187-191
新浏河沙护滩及南沙头通道潜堤工程是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受不利河势变化影响,其整治建筑物局部余排外侧冲刷持续发展,影响了结构的安全稳定.为确保治理效果而实施了本次防护工程.在总结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现场水流条件分析及典型施工,在船机设备、软体排加工及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改进,首次在长江口水深30m以上的深水区成功实施了砂袋抛填及软体排铺设,满足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长江中下游航道整治水下沉排工程中软体排结构的不足,提出一种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建立悬链线模型,分析排体的受力特点,计算排体的抗倾、抗滑和抗漂浮稳定性,并对比分析排体对地形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新型混凝土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明显提高了水下沉排的安全性和对复杂地形的适应性,为复杂条件下的水下沉排工程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潮汐河段涨落潮水位变化大、水流动力条件复杂、水下护底软体排铺设质量检测难的问题,在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白茆沙整治工程中,制定并实施了由浮标倒垂法、水下探摸、旁扫声纳、超短基线等多种水下护底软体排检测技术组成的检测方案,控制软体排整体铺设质量,满足了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12.
系接压载软体排由排垫和压载体组成,软体排能够适应河床的变化,又能维持稳定。软体排充分保护护底范围内的底部不被水流冲刷,排体在水流的作用下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即使在余排外底砂发生一定的冲刷作用下,余排也能够适应地形的变化,防止河床掏空,被广泛地应用于护滩,护底工程中。本文通过几个工程实例分析砂肋软体排及混凝土压载块软体排的的优缺点及应用范围,为以后软体排的形式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长江中下游河道护底沉排工程中D型排的破坏现象,结合相关航道整治工程现场条件,分析了软体排破坏过程、原因,总结了软体排的破坏方式及影响因素,软体排破坏方式主要包括缩排、横向撕排、纵向撕排及组合破坏方式。揭示了D型排的破坏机理,研究为提高航道整治工程的安全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建设工程一期工程通州沙Ⅱ标段实施中,存在有大范围高滩排和深水排过渡段的软体排铺设。针对如何实现浅滩陡坡软体排一次性铺设的问题,进行船舶选型和施工方法的研究和论述,采用浅滩陡坡对铺施工工艺,实现了高滩排和深水排过渡段的一次性铺设,避免了软体排分幅搭接可能导致的质量问题,能够有效地保证施工质量,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软体排具有反滤、隔离、防冲的作用,且整体性和适用性较强。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工结构的软体排,在河口、海岸等地区的保滩护底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软体排的稳定性设计在实际工程中十分重要,压载块体的稳定厚度,是体现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参数。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现有的软体排在水流、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的稳定厚度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各公式的适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就今后软体排稳定厚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化工管线带围堤工程大型充砂袋和软体排施工情况的介绍,研究探讨围堤大型充砂袋和护底部分软体排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提出充砂袋棱体及软体排材料、制作和铺设的质量控制标准:通过对该围堤施工工艺的经济性分析,总结大型充砂袋围堤的施工经验,为该技术在其他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针对软体排铺设受力复杂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得到了较为简便有效的软体排受力计算方法。结合长江南京以下12.5 m仪征水道整治工程特点,优化了船机设备性能,改进了复杂水流条件下深水区超长软体排铺设施工质量控制技术,提高了软体排水下定位、宽度搭接等精度和施工工效。  相似文献   

18.
熊波 《水运工程》2018,(10):17-21
基于D型软体排结构在长江航道整治工程中多年应用的分析,提出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并对其施工工艺进行研究。该结构仍由排布和压载体组成,混凝土块形状改为圆形,压载混凝土块采用单元系结方式,混凝土压载块预制时采用丙纶绳串联成片。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D型软体排结构相比,单元块D型软体排结构应用在水下沉排过程中更加安全,可提高地形综合临界坡角数值,增强了排体对地形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规范中软体排抗掀稳定计算公式未考虑水深影响的问题,对水流作用下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受力进行研究。采用理论推导方法,得出了新的混凝土联锁块软体排抗掀稳定计算公式,结合数模分析确定新公式的相关参数取值。新公式中考虑了水深的影响,采用临界断面平均流速替代规范公式的软体排边缘临界流速,较规范公式更为准确。分别采用新公式和规范公式对黑沙洲水道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护底软体排抗掀稳定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新公式较规范公式更能反映软体排实际受力情况。工程实践证明新公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供类似工程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长江中游周天河段天星洲高滩守护工程为例,描述在复杂水流条件下D型软体排沉排施工中的缩撕断排现象,综合分析缩撕断排现象的不确定因素,并从受力角度深入探讨缩撕断排的机理,为复杂水流条件下软体排的设计和沉排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