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的电气自动化技术已经越发成熟,在电力工程中引入电气化自动技术,极大的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现代化发展,通过使用电力电气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改善供电系统的运行情况,全面提升电能的质量,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本文探讨了电力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的具体应用,并且分析了电力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确保电力系统安全是电力企业的一项必要和重要的工作。电力工程施工在电力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的好坏更是影响着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能。本文通过电力工程施工技术及管理进行分析探讨,得出相应的见解和体会,希望给相关行业和从业人员带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电力现代化的发展,对于电力安全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要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工作,一直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机电保护自动化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研究,本文主要对电力系统中机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电力用户用电需求,我国电力系统建设越来越完善,在各项技术的支持下,系统运行安全性与可靠性不断提高,减少断电事故的发生,为用户提供高质量供电服务。其中,继电保护是确保在故障发生后及时切除异常部位,缩小故障影响范围,如果其受到外部因素干扰,必定会对电力系统的运行效果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电力继电保护技术特点,并总结以往经验确认对其造成干扰的各种因素,并有的放矢的提出抗干扰措施,以此来为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对电力的需求不断增加,电力工程的不断发展,对电力工程的控制管理成为电力部门管理中的难点,人们对自动化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电力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电力工程的多项工作变得更加快捷高效。自动化技术的投入使用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在自动化建设过程中,设备运行控制以及与自动化相关电力工程部分的设计等都要进行深入分析,保证电力工程自动化的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电力系统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具有重要的作用。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可以确定其具体的范围区间,提升工作效率,及时恢复电力供电。同时,继电保护系统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以在短时间发现问题,合理地控制电路系统,降低危害程度。合理应用继电保护系统可以增强企业以及用户的体验与感受,有效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周宝忠 《中国电动车》2014,(11):173-173
电力系统离不开变压器的结构组成和具体功能,要实现电力变压器的功能和安全,需要在电力变压器体系中添加继电保护装置,以继电保护技术的有效应用,提升电力变压器和电力系统的性能和安全水平。本研究从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的概述出发,分析了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出现故障的常见原因,说明了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的特点,全面阐释了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技术要点,探寻了电力变压器继电保护技术工作今后发展的方向与趋势。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我国的电力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已经广泛应用在电力发展过程中,配电网自动化是对配电网设备进行远程监控、控制、管理,配电网自动化能有效的提高配电网的稳定性、安全性,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对电力企业的稳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人为因素、物理安全隐患以及网络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影响电力调度网络安全因素,同时提出了提高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注重对电力调度自动化设备的保护以及加强电力调度网络结构安全等提升电力调度网络安全有效途径,以期为电力自动化机制的网络安全提供一些参考,保障电力调度自动化网络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0.
线损是电力系统的客观存在现象,对线损和控制与管理可以全面反映电力系统和电力企业的综合指标与综合能力,有效的电力系统线损管理工作是维护和稳定电力安全、提高电力效率的核心与基础。本研究列举了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中存在的组织不力、计量装置落后、管理制度体系不完整、人员综合能力不高等问题,提供了电力系统线损管理中优化组织结构,应用新式电力系统计量装置,完善系统线损管理体系,提高相关人员综合能力等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1.
经济发展带动科技进步,促使网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广泛,电力信息通信作为现代电力系统中较为关键的技术,对整个电力工程的安全运行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如何在电力信息通信中更高效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是电力企业部门应该加以重视的工作环节,从这一点出发,文章主要对电力信息通信中网络技术的应用状况进行了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12.
郭辉 《车时代》2021,(1):145-146
开近几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趋势不断的加快,这就促进了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呈现出了较为全新的发展态势,电力系统的电气工程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也受到人们的着重关注,我国的电力系统对社会民生往往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在传统的电力系统当中,他的控制主要是依靠电气连接线路来进行的,但是这种方式往往是相对烦琐的,对于电力系统的电气工程控制来说,控制难度相对较大,因此电气工程自动化,智能化技术运用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必然趋势,本文对其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3.
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高效降低电力资源输送过程中的运转资金的利用,使得运转员工的工作强度大幅度的减少。文章主要以现阶段我国社会中配电自动化的关键技术为基础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且以其为根据,提出了在未来我国发展过程中配电自动化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的电力领域快速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电力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能源,为机械和自动控制工作奠定了稳定的基础。现在,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与国家大力发展电力工程行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高压传输线是电力工程中电力传输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电力运输能力的质量和稳定性密切相关。正因为如此的重要性,电力运输过程必须使高压输电线路更加稳定和高效,也因此能够确保整个电力项目的及时性。线路的管理与维护技术是高压线路铺设过程中的重要技术,对项目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此过程中,需要专业人员提高对高压传输线技术的掌握,强化对维护检修方法的认识。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之中,才能保证国家电力项目的平稳运行与长期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电力工程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并且在电力系统中,对电网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用电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对此,文章通过下文进行了阐述,为该技术更深层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配电环节中的基础设施,配电网的安全稳定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保障,直接影响着用户用电的安全稳定。为了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用电需求,就需要确保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然而复杂环境、设备的健康状况、不确定的人为活动等各种因素都威胁着配电网的稳定,可能导致配电网无法正常运行。为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对配电网的影响,需要加强配网运维力度。由于传统的配网运维模式存在空间、时间、人力等限制,难以满足配电网的高可靠性要求,但是通过将自动化技术应用到配网运维中,可以解决由于巡视不到位、发现不及时等原因造成的缺陷恶化、事故扩大,弥补传统运维的短板。本文针对配网自动化技术在配网运维中的运用展开详细的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电力调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保证调度安全运行,电力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是当前调度难度加大,电力技术的作用更加突出。在此主要分析了AEMS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安全稳定控制技术和雷电定位技术在其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自我国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们日常生产生活对电能需求量逐渐增多,所以,电力企业要确保电网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电力工程技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要重视电力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配电网的电力工程技术和施工安全问题,仅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电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在铁路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各新建铁路供配电系统中均采用远方集中监视、控制的铁路10kV变配电所,既有铁路也在进行供配电系统的改造,各铁路电力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必然会遇到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的施工及调试,本文阐述了铁路10kV变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情况,并对自动化系统的施工和调试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0.
火电厂是国民生产生活用电供给侧的实践主体,新时期在电力泛在物联网条件下此类企业普遍加强了技术要素配置比例,旨在实现提质增效目标。热控自动化控制设备作为火电厂锅炉蒸汽设备及辅助设施方面的常用设备,通过对其检测装置系统、执行设备系统、控制系统的应用,可实现降本增效和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等目标。由于该设备层次结构复杂、系统构成要素较多,调试及安装要求较高,受到人员、机具、环境、合同、设备、安装、调试及交叉作业等因素的影响,易发生质量问题。以此为背景概述了火电厂安装热控自动化控制设备构成要素,介绍了热控自动化控制设备调试及安装原则,并深入分析了调试和安装的实施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