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美国工程兵团的机场柔性路面设计通常根据两种方法,(a)加州承载比CBR公式,它属经验性的,对某一给定条件得出一个设计厚度;(b)多层弹性体系法,它是分析法,对给定荷载和路面几何尺寸条件下的路面体系得出应力应变和弯沉,并与建立的破坏标准作比较,从而确定路面的性能,两种方法都是确定性的,即被设计的一个唯一的路面体系使用,一组求解课题所必需的输入参数变量。输入的变量是唯一的。在CBR法中,路面厚度是按所给的土基CBR值、车轮荷载和几何尺寸、轮胎接触面积和设计的概率水平。材料变异性对路面性能的影响,是在工程师选用土基CBR值来考虑的,设计安全因素包含在施工规范中,如压实要求等。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给出了柔路面厚度结构组合设计的数学模型及相应的电算程序。  相似文献   

7.
张国珍 《公路》1990,(5):8-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高等级公路建设日益增多.与高等级公路相适应的柔性路面类型,主要是沥青混凝土及热拌沥青碎石.本文就河北省修建此种高级路面在设计方面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和体会. 一、路基土基模量的确定确定土基模量时,对土基压实度相接近的路段宜用承载板法直接测试土基模量,也可用  相似文献   

8.
9.
10.
王伟 《国外公路》1998,18(3):21-24
该文从日本使用多层弹性理论法进行柔性路面设计的概况,设计顺序和设计要点入手,简要介绍了设计荷载的确定,路基CBR、环境温度、路面各层最小厚度和路面材料力学指标的取值以及路面破坏的判定标准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回顾了土基力学参数的演变及确定回弹模量应考虑的因素,对高等级公路土基回弹量,由承载板法在压力变形曲线上以0.1MPa荷位确定方法具有合理性,并以此回弹模量与承载比CBR建立了可供实用的相关式,以实参数(K,Wc)建立的强度模型用来计算回弹模量的方法是一项新的工作,室内成果与野外实测验证基本吻合。针对土质特性该研究结果,可用于修订现行规范,并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柔性路面结构设计要求与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普 《国外公路》1994,14(5):30-38
本文根据美国1993年版<<AASHTO路面结构设计指南>>摘译,主要介绍柔性路面的设计要求,设计参数和设计方法,为我国路面及修订路面规范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但因篇幅所限,文中略去了不少计算用图表和附录,有兴趣的读者,可与本文译,校者直接。  相似文献   

13.
14.
柔性路面设计方法引入结构可靠度理论是柔性路面设计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该理论的引入是柔性路面结构设计方法的重大突破和飞跃.笔者结合近期从事该领域科研工作的实践,简要介绍了柔性路面结构可靠度设计原理及方法,上篇主要介绍可靠度的概念、原理及方法等.  相似文献   

15.
正交设计法在柔性路面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凯  毛世怀 《公路》1991,(7):16-21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国公路运输事业的发展,高等级公路的修建逐年增多,高等级公路柔性路面结构层次多,造价高,如何合理、经济地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对保证设计可靠并节省投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行路面设计方法一般都是根据设计者的经验确定结构组合,路面厚度计算往往以某一层作为设计层,其余结构层厚度均按设计者的经验并参照规范有关规定确定,这实际上把多  相似文献   

16.
半柔性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讨论了半柔性路面基体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通过实验研究,确定了基体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按此配制的基体沥青混合料具有的空隙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柔性路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佳军 《公路》1994,(1):34-38
本文主要论述柔性路面结构层厚度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使用性能预估模型及评价指标,并附有应用示例。  相似文献   

18.
半柔性路面混合料是在开级配的多孔母体沥青混合料中贯入水泥胶浆而形成的复合路面材料。用它做成的路面是一种既保留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使用品质 ,又具有水泥混凝土路面部分性能的结构型式 ,同时具有耐油污、可着色等特性。以半柔性路面科研项目广汕公路吉隆试验路为例 ,对半柔性路面混合料的设计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20.
该文首先介绍了路面设计的方法及其发展,还介绍了“典型结构—经验结构”法及其框架,然后对柔性路面在车辆重复轴载作用下的永久变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其次介绍了采用的材料(包括AC,粒状材料和软土路基)特性,并对反应模型进行详细介绍。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