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京石客运专线设计时速350km/h,路基工后沉降控制要求严。为满足线路安全承载和正常运营的要求,采用CFG桩复合地基作为该项目主要的地基加固处理措施,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减少地基变形。该文结合京石项目,主要介绍了复合地基的施工技术及桩基检测,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深厚全风化花岗岩铁路地基沉降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沉降控制是高速铁路路基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海南东环客运专线深厚全风化花岗岩地基土的工程特性,对无处理、强夯、水泥土搅拌桩加固等3种地基处理方案,通过4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路堤作用下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得出了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Weibull模型能很好地描述路堤沉降与时间的关系;路基的工后沉降均满足要求,强夯是较理想的地基处理措施:路堤与地基接触面压力值与常用计算值有明显不同,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大计算值和测试值偏差越大。  相似文献   

3.
李彬 《广东公路交通》2019,45(4):237-241
为在施工期加速高填高陡高液限段路基固结沉降,提高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减少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在94区区顶对路基进行补强压实。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强夯法动力固结土体的力学机理在高液限土中的作用。通过强夯法试验,确定在高填高陡高液限段路基采用强夯法施工,总结了施工顺序及施工要点,以求充分发挥强夯法施工技术在路基特殊工点中的应用价值,扩大使用范围。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壮大,市政路网逐步由城区向郊区扩张,先建小区后修路的整体理念导致市政路中出现了各类杂填土地基。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需对杂填土地基进行处理。通过详细对比强夯法、换土垫层法、柱锤冲扩桩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4种路基处理的实用方法,最终确定采用换土垫层和柱锤冲扩桩结合的方式分段进行路基处理,并对路基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及沉降进行相关验算,同时提出相关路基处理方案的施工注意事项,不仅解决了实际工程中杂填土路基处理问题,还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了参考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某高速公路粘土填方路基强夯加固的实例,在分析试验区强夯施工现场地面沉降及超静孔隙水压力监测资料基础上,结合强夯处理后多种手段检验地基加固的效果。可以认为采用强夯法加固路基,不仅可提高地基承载力,而且可以加速填方路基的固结沉降;同时通过提高路基加固后的均匀性来减小工后的不均匀沉降。运用这一强夯新工艺加固软粘土地基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针对甬台温(宁波—台州—温州)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填方工程,选取典型地质区段10个不同断面,采用沉降板法监测施工过程中4组路基沉降数据,分析填方路基不同时间的沉降规律,对比不同路基的沉降关系,并采用双曲线模型法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处理桥头地基可改善路基沉降,塑料排水板处理一般路段地基可减缓路基沉降的发生;采用双曲线模型法预测路基沉降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强夯法能够有效的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同时适用范围广,因此在高速公路软土路基加固工程中可以采用强夯法以提高路基的承载力。本文笔者将结合具体的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施工实例,简要探讨强夯法的具体施工过程,希望能对类似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武广客运专线武汉试验段两个工点的强夯、强夯置换施工试验。通过试验分析,总结出适合武广客运专线的施工工艺、相关参数。试验表明,强夯处理适合武广客运专线硬塑粘土地基,对于高饱和粘土及填土地基宜采用强夯置换加固处理。  相似文献   

9.
对深垃圾坑进行强夯作为道路路基是解决建筑垃圾与日俱增的有效措施.通过采用强夯桩式置换的方式,对西康铁路两侧垃圾填埋段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沉降观测及回弹模量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的路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同时对施工过程中技术参数的选用、施工要求以及注意事项提出了建议.希望给强夯处理深垃圾坑作为道路路基提供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湿陷性黄土地基会造成铁路路基大幅沉降,甚至严重影响路基的安全和使用,必须采取可靠的地基处理措施。结合大西铁路客运专线DK551+230~+850段路基施工,介绍柱锤冲扩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应用的施工工艺、注意事项及处理效果。工程实践表明:应用柱锤冲扩桩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效果很好,各项技术指标都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以宝兰客专兰州枢纽工程某一涵洞为背景,采用灰土挤密桩处理该湿陷性黄土地基,通过现场浸水与未浸水载荷试验,分析处理后地基的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经灰土挤密桩处理后,既能有效消除黄土的湿陷性,又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浸水后地基承载力差异较小,沉降变化明显;垂直渗透深度大于水平渗透范围.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振杆密实法加固粉土地基的效果,对宿(迁)新(沂)高速公路粉土地基采用十字形振杆密实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加固前后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分析了侧向土压力系数和超固结比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路堤填筑期工作性状,分别基于CPTu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得到的压缩模量计算加固后上覆荷载下沉降,并与采用双曲线法基于现场实测资料的预测沉降和瑞典振动翼加固沉降进行对比,以证明基于CPTu测试的沉降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比较加固前后相同上覆荷载下地基计算沉降量以分析地基加固前后路堤荷载作用下控制变形能力的差异;比较了加固前后场地土类别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场地土层加固后静止侧压力系数提高了40%,超固结比提高到1.8~2.3,出现超固结效应;十字形振杆控制粉土地基沉降效果优于瑞典振动翼,基于CPTu测试确定土压缩模量的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在相同高度填土荷载下,加固后地基沉降比加固前减少约25%;加固后场地指数提高,特征周期减小,场地土类由软弱土提高为中软土,场地类别由Ⅳ类提高为Ⅲ类,在不影响建筑物基础抗震要求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3.
温双义 《路基工程》2014,(5):195-200
通过津秦客专和京津城际延伸线工程,在复杂环境下对软土地基采用PHC管桩加固的实践,总结了锤击沉桩和静力沉桩的施工工艺,依据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沉降量的严格要求,对加固效果进行分析.论述了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噪声和挤土机理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措施.结合邻近既有津山铁路的具体情况,总结了邻近营业线施工减少土体水平位移所采取的综合性减弱挤土效应的措施.其结果是,既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又保证了相邻的津山铁路的安全运营,工后沉降满足高铁要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石环公路路基施工中应用冲击压实工艺,表明冲击压实工艺在对土质路基基底冲压30遍时,基底压实度完全可满足不低于96%的要求,路基基底完成20cm左右的预沉降,且在每填高达到100cm时进行20遍的追密压实,也能完成3cm左右的预沉降。因此,冲击压实工艺不仅对公路路基的长久稳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也为路面的长寿命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5.
潘振华 《路基工程》2014,(3):106-111
在沪宁城际客运专线K300+199~+284段,为有效地控制地基沉降,在地基处理时,采用了搅拌桩加垫层等形式的结构;但由于复杂的地层及水文条件导致个别地段地基沉降超限,影响客运专线运行速度与安全。对此,分析了沪宁城际K300+199~+284无砟轨道地段的搅拌桩加垫层复合地基沉降超限的原因,并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整治措施,能够保证轨道结构变形不超限。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公路软土地基承载力过低或较大的不均匀沉降问题,以国道109线十七沟-清水河段一级公路为依托工程,采用挤密碎石桩处置软土地基,为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挤密碎石桩消除软土地基的危害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现场测试、室内土工试验及工后沉降监测的基础上,结合理论和数值分析,对强夯加固拓宽路基及降低新老路基差异沉降的效果进行研究,得到强夯后路基平均下沉0.245 m,地基土固结度达到57 %,其新老路基沉降量均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8.
对深圳湾填海区强夯块石墩道路软基处理工程的沉降资料进行分析,指出强夯块石墩复合地基在荷载作用下的沉降由3部分组成.强夯引起的淤泥固结沉降及块百垫层荷重作用下复合地基的剩余沉降占总沉降相当大的比例.并由实测资料推算了最终沉降量,评价了强夯块百墩加固软基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