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交通》2010,(2):94-94
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已达到6552营业公里,居世界第一位。其中,新建时速250~350km的高速铁路有3676营业公里;既有线提速达到时速200~250km的高速铁路有2876营业公里。按照铁道部提出的最新规划,到2012年底,中国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的营业里程将达到1-3万km。2009年,中国铁路投产新线5557km,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高速铁路车站-区间能力协调的含义和度量指标,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高速铁路车站-区间的作业流程进行了整体模拟,以高速铁路系统固定设备和移动设备的各种参数作为输入条件,车站-区间的最终通过能力和列车运行的延误率为输出结果,讨论了到发线数目、列车到达强度对车站-区间能力协调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非正常情况下高速铁路行车调度应急指挥典型案例为基础,分析了高速铁路行车调度系统的"人-机-环-管理"结构。针对实际案例,运用WBS-RBS风险辨识法对高速铁路行车调度应急处置过程的风险源进行辨识。在此基础上,归纳分析应急处置过程中的人、机、环、管理四个方面的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实践证明WBS-RBS能够全面辨识高速铁路行车调度工作中存在的风险源,从而为高速铁路行车调度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为安全风险防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速铁路是世界高速铁路发展中重要的一部分,从历史观点(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和全球视野(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延续)两方面重点回顾了中国高速铁路的崛起和发展历程,从宏观角度分析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时间轴,阐述了4次世界工业革命不断催生交通运输技术的重大进步,指出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都要经历4个阶段:酝酿、探索、成熟、发展。美国最早提出建设高速铁路,但至今还在酝酿期。日本、法国、德国等仍然处于探索期。只有中国高速铁路已进入快速发展期。围绕中国高速铁路取得的巨大历史成就,阐述了中国高速铁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到自主创新的过程,阐明了中国高速铁路之所以取得世界瞩目的重大成就,从政策层面看,主要是因为中国在吸收各国探索经验的基础上,在政府统筹下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整合和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的资源优势,创建了轨道交通国家技术创新体系;从技术层面看,主要原因是取得了技术突破、理论突破和试验突破三大重要突破。探讨了高速铁路发展面临的技术挑战,论述了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后高铁时代轮轨高铁和磁悬浮高铁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智能高铁、智慧高铁、数字高铁等未来发展思路,以期为中国高速铁路的未来走向和发展提供参考,助力中国交通强国伟大梦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对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理论、组成材料、施工和耐久性进行了分析,并对高性能混凝土在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研究,阐明了高速铁路高性能混凝土结构能够满足铁路运输生产的需要,是高速铁路混凝土工程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高速铁路的不断发展,客运产品设计和营销对其整个发展状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的设计思路,提出了加强高速铁路客运产品营销力度的相关策略,主要包括几个方面:设定高速铁路客运产品的营销重点,使用灵活有弹性的机制,拓展客票的发售及支付手段,实行积累乘车的优惠措施,拓展产业服务链,缩短旅客的旅行时间等,从而使高速铁路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非洲大陆目前唯一的一条高速铁路——豪登铁路,在2010年足球世界杯开幕前的6月8日正式投入运营。但是,投入运营的仅仅是其从坦博国际机场至约翰内斯堡市杉藤区的一段,为足球世界杯提供了高效便利的通道。从世界各地涌入南非的球迷,通过这条高速铁路从奥利弗-雷金纳德’坦博国际机场方便快捷地前往约翰内斯堡市内各比赛场地。  相似文献   

8.
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指标评价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铁路既有线列车运行图指标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京沪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特点,从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基本评价指标、旅客服务质量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均衡性评价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可调整性指标、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经济评价指标和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后评价指标角度建立了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指标评价体系和计算方法.该体系的建立对今后深入研究高速列车运行图的编制方法,提高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质量具有比较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研究中的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段扰动性建模方法建模效果较差,本文考虑地层变形规律提出一种新的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段扰动性建模方法。首先分析地层变形规律,从地层受压期、地层下沉期以及地层微稳定期3个阶段出发,得到变形阶段示意图,计算地层损失率,根据地层损失率得到轨道-路基-土体有限元模型,通过盾构隧道沉降系数确定模型为横向地层变形状态或纵向地层变形状态。再分析安全系数,得到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承载力,选取冲击力、摩擦力以及负荷力,计算桥梁扰动性程度,建立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段扰动性模型。最后根据扰动模型判断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桥梁的扰动状况。该扰动模型具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对于盾构隧道下穿高速铁路状况分析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铁路客运专线发展的宏观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客运专线的时候,将涉及到高速铁路。高速铁路是从速度的数值、技术以及应用背景上来进行界定。我国所指的高速铁路是指相对于传统铁路,在技术上有巨大创新、在旅客运输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铁路客运系统。高速铁路不是传统铁路技术基础上的速度提高,而是全新研制的高速运行的技术系统。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运输系统结构,客流状况,旅行距离、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来制定各自的高速铁路速度目标值。  相似文献   

11.
喜来 《交通与运输》2008,24(6):26-28
1964年10月1日,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在日本诞生。新干线一问世,就让世人领略了高速铁路运输能力大、快捷、正点、安全、节能、环保的独特魅力。20世纪70年代开始,高速铁路的建设热潮又在欧洲相继掀起。时至今日,全世界共有日本、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西班牙、比利时、丹麦、韩国9个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拥有高速铁路,总长约6300公里。  相似文献   

12.
从现有铁路布局和城市规划出发,高速铁路上海引入段及站址的推荐方案为:沪宁高速铁路在既有线南侧,沪杭高速铁路在既有线北侧引入,彼此沿着既有外线两侧连接于诸翟高速客运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高速客运系统。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速铁路路基几个问题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高速铁路行车的特殊要求,指出在机车-线路系统相互匹配的基础上,应从路基、地基角度出发严格控制轨面变形,以确保高速铁路的安全与舒适。同时,对高速铁路路基的断面形式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全面反映高速铁路线路空间线形作用下的轮轨动态相互作用特征,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综合考虑车辆系统与轨道系统的动力响应,提出了高速铁路线路空间线形的动力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针对高速铁路平纵断面参数,确定了变化敏感的动力学指标,并给出了具体的高速铁路空间线形评价指标.以高速铁路纵断面线形评价为例,详细介绍了该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实施过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高速铁路纵断面的参数设计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速为350 km高速铁路线路线形参数的设计过程中,竖曲线的设计原则是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坡度及较大的竖曲线半径,且夹坡段长度不小于300 m.   相似文献   

15.
郑兰英 《轨道交通》2013,(12):30-31
2013年9月26日-27日,由北京铁道学会、上海市铁道学会以及轨道交通行业最权威的专业媒体RT《轨道交通》杂志联合主办,南车、北车集团、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大韩交通运输学会支持的[CRTSCHINA2013高速铁路大会暨产品展示会]在中国·上海浦东展览馆圆满落下帷幕。活动前夕.记者采访了济南铁路局工务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吕关仁,他对当前我国高速铁路线路维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看法。  相似文献   

16.
金祎 《轨道交通》2011,(8):64-67
针对新型高速铁路客运站呈现出的新特征,对客运站的设施布局设计提出几点建议和可行方案。在目前我国大力建设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和新型高速铁路客运站的背景下,针对传统车站存在的问题和新型客运站呈现出的新特征,对站内设施进行分析。并从进站客流流线出发,以高效舒适的原则,对新型高速铁路客运站站内设施的布局设计提出几点建议和可行方案,从而优化新型客运站的客流组织并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轨道交通》2013,(1):45-45
近日,铁道部发布的高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继续提高列车速度。高速列车科技发展“十二五”重点专项专家组组长、北京交通大学教授贾利民解读称,这个速度既包括试验速度,也包括运营速度。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科技工作将沿四个重大技术方向展开:高速铁路体系化安全保障技术、高速列车装备谱系化技术、高速铁路能力保持技术和高速铁路可持续性技术。随着以安全性、谱系化、智能化等为发展核心,我国轨道交通正向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实中旅客需求的不确定性,将旅客需求划分为必须满足的确定性旅客需求和可适当满足的波动性旅客需求,以极小化铁路运营公司总运营成本为目标,利用轻鲁棒技术,构建不确定旅客需求下高速铁路鲁棒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模型无需事先给出线路备选集,只需提前输入铁路走廊相关参数和旅客需求分布,即可得到旅客需求驱动的列车开行方案,避免了备选集合设置不合理对列车开行方案质量的影响。另外,通过引入线性化技术将模 型转化为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利用MATLAB平台调用GUROBI进行求解。最后,将模型应用到武汉-广州高速铁路走廊上,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方案能更好地处理旅客出行需求的不确定性,为编制高速铁路鲁棒列车开行方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不断发展,高速铁路建设在得到迅猛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社会对其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高速铁路若是想进一步地适应社会所需,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水平,提高标准化施工和管理工作的水平。本文就将针对高速铁路标准化施工与管理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於岳亮 《轨道交通》2010,(12):74-75
沪杭高速铁路通车营运,到2012年,我国高速铁路总里程将达到1.3万公里以上,其中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达到8000公里以上,京哈、京沪、京广等主要干线通道将开通运营,“四纵四横”的高速铁路网初具规模。自2007年国产高速列车投入运营,特别是京津城际、武广、郑西、东南沿海等高速铁路陆续开通运营后,高速铁路这一现代化的交通方式已被社会普遍接受,并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与百姓对高速列车的创新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一归纳起来就是四个字“快、省、便、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