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华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4):232-233,245
为让更多工程从业人员了解建筑垃圾再生材料现状,推动其规模化应用,大量调研了再生材料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发现目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方式主要包括再生特殊土、再生工程材料和基于再生骨料的衍生材料,其中再生固化土、骨料和砖砌材料比较成熟,得到了规模化应用,而再生绿植土、掺和料和水工材料尚处于研究或初步应用阶段。  相似文献   

2.
郭一枝  万暑  吴超凡 《中外公路》2019,39(5):266-271
该文主要对碱激发废旧混凝土道路基层材料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试验首先对比了天然集料与混凝土再生集料性能;其次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混合料相应指标进行试验和控制。混合料测试指标有延时成型强度、劈裂强度、抗压回弹模量、干缩性、抗冲刷性能,从混合料路用性能测试结果得出,同等材料掺量条件下,碱激发废旧混凝土道路基层材料各项性能指标优于水泥稳定再生集料;最后将碱激发废旧混凝土道路基层材料应用于马桥河路改建工程中,实现原材料成本节约40%,同时,该项目对推进建筑固废物资源化利用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3.
温州市在大拆大整过程中形成了大量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的特点及性能指标,及其在市政工程、建筑工程、景观工程等建筑物、构筑物、铺设物中的具体适用部位和场合,以期能为温州市及相关地区对建筑固体废弃物再生产品在各类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浙中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建筑垃圾排出量快速增长,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垃圾资源化统筹利用是治理建筑垃圾有效途径。本文预测了浙中新农村建设中建筑垃圾的产生量,论述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现状,分析了如何进行建筑垃圾资源化统筹利用,为推进浙中新农村建设垃圾资源化统筹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公路行业存在大量的废弃水泥混凝土的现状,提出水泥混凝土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介绍了把废弃水泥混凝土加工成再生骨料用于水泥混凝土的利用方案和再生骨料的生产工艺,并对水泥混凝土的资源化利用作了经济分析,为水泥混凝土资源化利用推广实施提供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拆迁改造产生的建筑废弃物无序堆放问题越来越严重,将建筑废弃物应用在高速公路上路床填筑施工中,不仅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可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建筑废弃物再生材料应用在机西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上路床施工中,对上路床填料的质量进行控制,检测分析建筑废弃物上路床填筑施工的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建筑废弃物应用于上路床施工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废弃建筑垃圾堆积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将建筑垃圾破碎成砖混再生集料用于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以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同时解决天然石料资源日益匮乏的问题。首先研究了砖混再生集料的性质,然后配制了6种不同再生集料掺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以抗压强度、劈裂强度、干缩性能和抗冲刷性能为指标,研究其路用性能。试验结果显示:相比天然集料,砖混再生集料具有密度小、压碎值较大、吸水率高的特点;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混合料的抗压强度和劈裂强度先增大再减小;干缩系数和抗冲刷损失质量随着再生集料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当水泥剂量为4%时,不同再生集料掺量的水稳碎石混合料强度范围为3.9 MPa~5.4 MPa,可满足不同交通量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基层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将城市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应用于高速公路路基工程的实际问题,降低工程造价,以陕西省西咸北环高速公路采用建筑垃圾再生填料填筑路床工程为例,分析了建筑垃圾再生填料的工程特性及路用性能,探讨了建筑垃圾再生填料填筑路床的施工工艺,验证了采用建筑垃圾再生填料填筑高速公路路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砖混类建筑垃圾用于道路基层填筑的再生路面在移动荷载下的力学响应问题,通过室内试验对不同再生骨料掺量的再生混合料进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分析再生混合料力学性能特点;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再生路面三维道路模型,分析了移动荷载下再生路面力学响应规律;并基于正交试验,就再生下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及再生骨料掺量对结构力学响应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具有压碎值大、密度小、吸水率大的特点,再生混合料最佳含水率与最大干密度随再生料掺量的增多分别增大与减小,再生混合料抗压回弹模量随再生料掺量的增多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将砖混类再生骨料用于基层铺筑时建议掺量在40%以下,并应严格控制再生骨料中砖混比例;(2)在移动荷载作用下,建筑垃圾再生路面动力响应具有“应变集中”与“应变交替”的现象,最大竖向应变达到381.94με;(3)建筑垃圾再生路面下基层厚度、底基层厚度对道路性能的影响大于再生骨料掺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建筑垃圾再生路面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根本意义在于废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次资源化、循环利用。依托贵州某省道K114+000~K165+850段就地热再生工程项目,从工程实例角度分析沥青混凝土就地热再生技术的方法、过程和实用性,并通过蠕变试验对再生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进行评定,以验证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山区道路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废渣在公路建设中的利用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近几年公路建设中对各种废渣的利用及取得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工业废渣、建筑废渣、公路养护大中修产生的废渣。随着我国现有大量的高等级公路多已进入大修期,沥青面层和半刚性基层水泥就地冷再生、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将会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可以节省建设投资,保护环境,文中介绍了旧沥青混合料残余性能的评价方法,冷拌结合料乳化沥青和稳定剂的选择。通过工程实例探讨了再生料用做柔性基层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原则,铺筑的施工工艺及其路用性能的检测跟踪。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缓解郑州市水资源紧张的压力、延缓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控制雨水径流面源污染,同时减轻城区防洪排涝压力,需作一规划研究.该文阐述了在新一轮的中心城区排水规划中,对雨水利用和控制的目标、范围、方式进行的研究.其成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保障郑州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桥梁结构的种类和形式多样,所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差别较大。桥梁施工中需投入大量的大临结构和施工设备。桥梁施工企业研究大临结构和设备的标准化、定型化设计,是企业对设备资源配置的再优化,是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低施工成本的需要。介绍几种大临结构定型化设计与应用情况,分析、研究企业大临结构和设备的标准化设计的一些思路和意见。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CFB灰)作为锅炉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其资源化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利用CFB灰的水化特性,制备以CFB灰为主、电石渣和脱硫石膏为辅、完全使用工业废渣的土体固化剂,提出CFB灰资源化利用的新方法。通过固化土室内试验,探究固化剂配比、养护龄期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CFB灰活性高于普通粉煤灰;配比为CFB灰:电石渣:脱硫石膏=7.2:1.8:1,固化剂掺入量为10%时,固化土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可以达到2.12 MPa;固化土强度可以满足复合地基和止水帷幕中固化土天搅拌桩对于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几十年来,全球建筑垃圾的产量显著增加,建筑垃圾再生利用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世界性问题。以温岭市某城市支路为基础,进行了一系列的室内试验,来评估回收建筑垃圾中的骨料用于城市道路路基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建筑垃圾经过简单处理后具有高强度和显著稳定性的特点,并进一步说明将这些材料用于城市道路路基是可行的。对合理有效地推广建筑垃圾再生集料在道路路基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杨红亮 《桥梁建设》2012,42(1):118-122
为解决山区高速公路桥隧相连地段梁体预制、架设难题,以济晋高速公路工程中桥隧相连地段梁体施工为例,介绍该工程中四里沟大桥和四里沟中桥的梁体预制及架设技术.通过梁体预制及架设方案比较,采用在隧道内预制梁方案,解决了隧道口无场地的问题;采用满堂支架配合人字扒杆架梁方案,并通过合理利用现场地形和资源(隧道弃碴),解决了架桥机无法在隧道口架梁的问题.该梁体预制、架梁施工技术适用于梁片数量少、梁体吨位大,隧道口距桥台尾距离小于10 m,且采用架桥机架梁既困难成本又很高的桥隧相连地段.  相似文献   

18.
吴炼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83-86,92,M0011
城市滨江岸线是一个城市稀缺且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为实现岸线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化发展,必须做好岸线资源的规划控制工作。在对滨江岸线的功能分类、岸线断面及范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滨江岸线利用详细控制方法,采取“线-点-面”相结合,以河道蓝线和水位线为基准线,将岸线功能段落起终点投影至基准线的交点作为基准点。以基准点围合而成的面域作为各类岸线对应的控制范围。对全域岸线以“总图+图则”的方式进行规划控制,在各分图则中确定图则区位、岸线功能、岸线信息、控制要求等详细内容。并以南京市域滨江岸线为例,应用该方法对全市滨江岸线利用的功能分布、规划控制等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对城市滨江岸线利用与陆域城市功能的协调及相关部门后续的统筹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易荣  贾开国 《隧道建设》2022,42(12):1977-1984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中国提出了“双碳”战略目标。科学系统地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将为碳源减排与碳汇增容提供有力支撑。首先,基于地下空间的自然资源属性和人工建筑属性,提出地下空间2种减排增汇方式: 其一是利用地下可再生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其二是利用地下空间置换地表土地增加城市生态绿地。然后,以具体实例和数据支撑,多角度分析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资源与“双碳”战略目标关系,即: 提升碳吸收能力;降低能耗、储碳固碳;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提出“双碳”战略背景下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策略,即: 工程建设转向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平面扩张转向地上地下协调发展、工程施工转向低碳生态技术、单一资源开发转向统筹复合利用。  相似文献   

20.
跑道不停航加铺工程要求在较短的施工周期内完成多项关键施工工序的实施,受到时间周期、资源利用、工序完整性等多方面的制约,因此,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意义重大。该文充分考虑了跑道不停航施工的各种制约因素,分析测算了各道工序的施工时间,基于最优化方法原理,通过施工组织网络图建立了不停航施工组织优化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够灵活地根据所选决策变量定量求解出施工周期内的施工能力,根据时间和资源两方面的约束条件给出资源的合理配置,可为相似工程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