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字形桥梁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彭真  唐峰 《中外公路》2006,26(6):74-76
针对人字形桥梁结构复杂的受力特点,常规的分析方法难以较好地把握结构的受力行为的问题,该文基于梁格理论,对典型人字形桥梁结构进行计算简化,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分析方法对离散简化的空间梁格模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算例分析计算,同时与板壳模型以及实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理论分析方法简便实用,在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为求解人字形桥梁复杂受力行为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采用梁格理论对某连续T形梁桥进行结构分析计算,用Midas/Civil和Midas/FEA分别建立增设虚拟横梁的梁格模型和实体模型,通过对梁格模型、实体模型、刚接梁法、比拟正交异性板法(G-M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荷载试验现场实测数据相互对比分析,提出连续T形梁桥梁格模型的虚拟横梁截面参数取值建议。结果表明:梁格法简单易行,且计算精度能够满足一般工程要求。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桥面铺装、普通钢筋和预应力筋以及防撞护栏对连续T形梁桥结构整体的影响,给出了梁格模型的修正方法和建议,使梁格模型更加精细化,能够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桥梁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3.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分别建立某格构式桥梁的梁格结构模型和梁板结构模型,计算了两者的挠度值及应变值,并和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较梁格结构模型而言,梁板结构模型计算挠度值更接近实测值,能充分模拟结构整体刚度;梁格结构、梁板结构模型计算应变值和实测值均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某连续梁拱组合结构为工程背景,应用梁格法建立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施工阶段分析.对比成桥阶段边、中腹板应力与变形差异。同时建立单梁模型,与空间梁格模型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梁格模型计算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装配式钢板组合梁桥在我国中小跨径的桥梁建设中应用越来越多,精细化结构分析是实现桥梁安全与经济的重要方法。对比分析了平面梁格模型、实体模型与空间网格模型的建模理论与计算结果,验证空间网格模型在装配式钢板组合梁桥计算中的可靠性与适用性。结果表明,空间网格模型在计算精度上优于平面梁格模型,建模难度上小于实体模型,是一种较适用于工程分析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阐述空心板桥梁的应用现状,指出目前空心板桥梁的简化单梁模型的特点,引出连续空心板桥的平面梁格模型。以某工程实例为背景,建立平面梁格模型与单梁模型,从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角度出发,对比两种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从而得出平面梁格模型模拟连续斜交空心板桥的优势与特征,为同类型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以典型人字形薄壁箱梁桥为研究对象,通过增加自由度的分析方法,在初等梁理论的基础上考虑薄壁箱梁主要的受力特点,同时利用空间梁格理论对结构在分析方法上进行简化。另外,以某人字形桥梁工程为例,分别建立空间普通梁模型、空间板壳模型以及简化的分析模型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简化模型的准确性、简便性,同时指出了3种不同理论对人字形桥梁进行分析时存在的优缺点。研究结果表明:本文分析方法能够简便、准确地把握该结构的行为,为求解该结构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常用的荷载横向分布计算方法多是在引入计算假定和简化的基础上推导的,难免和实际结构有一定的偏差。本文采用桥梁工程软件MidasCivil,利用空间梁格模型对铰接板(梁)进行分析,得出荷载横向分布系数,并与手算的横向分布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前,城市高架桥上复杂异形桥梁结构越来越多,这些复杂结构很难通过常规方法计算分析,寻找一种实用、方便的计算模拟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以复杂异形结构为对象,应用空间梁格理论进行计算,对刚度等效公式进行推导,并使用ANSYS板壳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计算,以验证空间梁格理论的准确性及模型简化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提出以竖向弹簧、转动弹簧和水平弹簧为边界条件的斜拉索横梁平面简化模型。结合实际工程,依据计算方法建立3种拉索横梁平面模型,与全桥空间梁格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提出的计算模型考虑了主梁及斜拉索对横梁的共同约束,对中央索面或两边双索面的斜拉索横梁均适用。在竖向荷载、水平荷载或产生截面弯矩的荷载作用下,计算结果与空间模型均有较高的吻合度。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异型曲线箱梁桥的设计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高架桥和立交桥中经常出现的预应力异型曲线箱梁桥的设计和计算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合实际工程,指出了该类桥梁在设计时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和采取的构造措施,提出了适合该类桥梁设计计算的方法,提出了符合梁格截面划分原则的计算公式,并结合实际利用FORTRAN语言编制了梁格截面的自动划分和截面特性计算程序,利用该程序可以直接生成符合相关计算软件命令格式的截面参数文件,省去了梁格试分和大量截面特性计算的繁琐过程,使得变宽截面的梁格法计算不再费时费力,实践证明利用该设计计算方法可以效率较高的获得满足工程精度要求的计算结果,对于此类桥梁的计算和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阐述剪力-柔性梁格法的基本理论,应用MIDAS/Civil对钢箱梁桥和混凝土箱梁桥建立梁格模型和单梁模型,通过计算,得到钢箱梁和混凝土箱梁在荷载作用下的竖向位移,验证了梁格法能较好地模拟钢箱梁桥和混凝土箱梁桥,计算结果满足工程精度。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梁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增加自由度的分析方法,提出以每个节点10个自由度的薄壁箱梁分析单元。以典型的人字形薄壁箱梁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普通空间梁格、空间板壳有限元分析模型及有机玻璃试验模型,对模型的不同理论分析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验证了本文理论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简便性。  相似文献   

14.
结合潼关至宝鸡高速公路上的某改扩建简支T梁桥,分别采用平面杆系和空间梁格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该类特殊行车路线桥梁,常规的平面杆系分析方法误差较大,空间梁格法的计算结果更能反映结构的实际受力状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模型修正梁格法的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以一座钢桁架连续梁桥为工程实例,建立尽可能考虑结构特点的初始有限元模型,并结合现场试验采集的静、动力实测数据,建立考虑变形、频率及振型等静、动力信息的多目标函数,通过有限元模型修正获得能够反映结构真实状态的基准有限元模型;其次介绍了梁格法桥梁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模块以及静载试验整车加载模块编制思路,并嵌入自行研发的桥梁结构动力分析软件BDANS;最后将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输入至自行研发的梁格法车桥静动力分析模块,并将静动力荷载工况下的实测响应、BDANS计算值与通用软件ANSYS计算值三者进行了相互校核和对比。结果表明:BDANS静力分析模块的计算结果与ANSYS静力计算结果完全吻合,BDANS动力分析模块在不同行车工况下的动力计算响应趋势与实测响应趋势保持一致,从而验证了该分析模块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带外伸横梁的异形岔道梁桥抗倾覆稳定性,结合某工程实例综合采用了设置外伸横梁等4项构造措施。采用Midas Civil 2021建立了全桥梁格模型与全桥板单元模型并进行分析对比,分析了桥跨结构的倾覆破坏机理,提出了实用抗倾覆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梁格法对此类桥梁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外伸横梁与B岔道根部弯曲破坏失效是桥梁倾覆的最终阶段和前提条件;外伸横梁越短,提供的抗倾覆力矩越大。本次设计采用的4项构造措施均可有效提高结构抗倾覆稳定性,安全系数为10.1,大于2.5,满足规范要求,可为同类桥梁抗倾覆优化设计(如减小外伸横梁根数、调整外伸横梁结构尺寸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已有的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模型是假设车流为单一车型车流,而实际运行的车流多为混合车流,因而建立多车型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是十分必要的。本文运用间隙接受理论,通过概率分析方法,考虑环形交叉口多种混合车型条件下的通行能力,从而建立了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模型,并且通过迭代得出环形交叉口混合车流条件下总的通行能力,发展了混合车流通行能力理论。通过与已有模型的通行能力和观测通行能力的对比分析可知,该模型的理论通行能力与观测通行能力更加吻合,并为环形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桩基础计算的“m法”为基础,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为分析平台,对门式抗滑桩的有限元实用计算方法进行研究,介绍Ansys单元类型设置、参数计算以及建立结构模型的要点,并利用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建立门式抗滑桩的参数化有限元计算模型。该计算模型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对该类结构计算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钢箱梁的荷载试验中,利用梁格法建模分析与实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通过两者在不同荷载试验工况下的挠度和应变的变化趋势和结构振型,分析梁格法在该结构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静载试验中两种曲线的趋势基本相同,在动载试验中两种振型基本相似,说明梁格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以北京市通州温榆河西路跨坝河桥为工程实例,结合梁格分析法,建立空间梁格模型,同时考虑斜桥空间上的弯扭耦合效应,得到桥梁上部结构的内力与变形;通过与单梁模型的对比,揭示了斜桥的受力特性,以期为斜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