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寻求大跨度、吊重大的缆吊桥梁施工的塔架缆风结构的合理设计,根据索的特性,讨论塔架缆风的共同工作机理,以固支塔架缆风为例,采用变形协调原理,在规范要求的控制位移条件下,侧向荷载作用时,塔架缆风结构的缆风设计数量及安装张力。  相似文献   

2.
唐诚 《桥梁建设》1997,(1):55-57
介绍了丰富长江大桥索塔爬模施工技术和横梁采用万能杆件作支架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3.
大榭第二大桥为单索面斜拉桥,为了验证其钢—混组合索塔在施工过程中的抗风安全性,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对索塔在下横梁浇筑前、上横梁浇筑前、裸塔阶段等3种施工控制状态,在20年一遇台风作用下的静阵风荷载响应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裸塔状态下施加临时风缆后对抗风性能的改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索塔施工过程中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最大拉应力出现在裸塔阶段,位于横桥向迎风侧中塔柱根部,与恒载效应组合后,最大拉应力值为5.04 MPa,;最大拉应力产生的裂缝宽度为0.067 mm,小于规范规定的限值(0.15 mm);裸塔状态下施加临时风缆可以显著减小混凝土塔柱的最大拉应力.  相似文献   

4.
以主跨130m的海螺沟大桥为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对设置侧向缆风索的箱拱单基肋吊装合龙强度和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为大跨径箱拱单基肋吊装合龙技术的应用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为了深入分析振型和频率对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以某石油管道悬索桥工程为例,采用Midas Civil有限元软件通过改变风缆的倾角角度、矢跨比、风缆截面面积以及风拉索截面面积等参数,研究了这些参数对桥梁动力特性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风缆倾角角度和风缆截面面积对结构影响最为显著;分析了风缆参数对运营阶段桥梁动力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风缆角度取15°~30°、矢跨比取1/15~1/16、风拉索间距10 m~20 m、风缆截面面积取0.85~1倍、风拉索面积取1倍、跨中风拉索长度1 m~3 m的设计参数推荐值范围;运用结构优化理论对某管道悬索桥的风缆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相较原设计的最优参数为0.9倍的风缆截面面积、风拉索间距取10 m、风拉索截面面积不变、跨中风拉索长度取2 m。  相似文献   

6.
南昌生米大桥主跨为2×228 m钢管混凝土系杆拱,主拱吊装采用万能杆件拼装式门式膺架半拱整体吊装方案,其提升设备采用自行设计的ZLT型自动连续提升系统,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北盘江大桥主桥为(192+636+192)m单跨双铰简支钢桁梁悬索桥,钢桁梁及桥面板采用缆索吊装系统施工.由于桥址地形陡峭、风环境复杂,一般缆索吊机不能满足施工需要,对缆吊系统的承重索计算、走线设计及跑车系统进行了优化.由于钢桁梁横向宽28m,远大于路基宽度,且缆吊系统承重索的净间距仅19.0m,故钢桁梁节段采取顺路线...  相似文献   

8.
之江大桥主塔为拱形钢塔,塔区为深水区域,索塔高度为90.5 m.之江大桥拱形施工精度要求高,高塔施工控制以及下横梁施工质量是索塔施工的关键问题.钢塔节段安装施工时,针对塔区位于深水区,塔高且为拱形,风大、质量要求高、工期紧.为了保证线形其他构造不能附壁的特点,索塔施工中研制了自升门式液压提升系统进行吊装,取得很好的效果,详述了其设计与施工,为类似的大型结构物的吊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发春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10):104-107
云南祥临澜沧江特大桥为主跨380 m的单跨钢-混组合加劲梁悬索桥,在加劲梁段的架设阶段,由于中跨加劲梁段的吊装等因素导致主跨侧主缆的水平分力要大于边跨侧。为了将索塔的塔根弯矩控制在容许范围之内,该桥不采用传统的预偏索鞍法而是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通过边缆拽塔法来实现调整索塔在施工阶段的内力。并重点阐述了边缆拽塔方法的设计理念、关键技术及施工方法。该技术在国内尚属首例,国外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它的成功实践对国内今后同类桥梁的设计施工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哈罗格兰德大桥为世界首座空间主缆构造的双塔单跨悬索桥,不同于传统悬索桥,其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质量控制较为严苛,且境内外均无主缆顶推施工先例。通过设计特殊类型的主缆顶推系统,满足成桥主缆受力及线形、索夹横向偏转角度要求。依托主缆顶推施工,将猫道由整体式变为分离式,更好地满足钢箱梁吊装及后期猫道拆除需求。通过主缆顶推系统型式及现场试验,证实该系统可满足空间主缆施工需要。分别对比两种不同的顶推系统布设方式,结果表明:7道顶推系统能够减小整体施工难度及节约工期和成本,同时更便于施工组织。研究成果可为同类型桥梁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山区悬索桥加劲梁吊装的难题,设计采用跨度布置为130 m+550 m+210 m的缆索吊施工工艺。缆索吊的索鞍通过加高支架固定在索塔横梁上,主索锚固于两岸锚碇,加劲梁从一岸引桥桥面近索塔处起吊。缆索吊装系统设置两组索道,两点吊,满足加劲梁吊重110 t设计。通过系统地介绍山区悬索桥缆索吊设计与安拆技术应用,为同类型项目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该文详细介绍了甬江大桥索塔下横梁混凝土浇筑支架牛腿的设计过程和应用,以及相应的混凝土局部承压的设计。实际施工表明:牛腿设计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保证了下横梁的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3.
无锡清明路清宁矮塔斜拉桥拉索区横梁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结合无锡清明路矮塔斜拉桥主桥的方案设计,针对桥面宽度30m,单根索力超过1000t,主梁索距为7m的矮塔斜拉桥索区横梁进行空间及平面受力分析,通过分析对比,得出准确的横梁受力特性及横向钢束配置。  相似文献   

14.
宁波明州大桥主桥为(100+450+100)m中承式双肢钢箱系杆提篮拱桥,该桥中跨拱肋及加劲梁采用缆索吊方案施工。缆索吊装系统设计承载力达4 000kN,采用缆扣合一结构,主要由塔架及稳定系统、主索系统、起重牵引系统、索鞍、卷扬机系统、锚固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组成。其中,缆塔和扣塔采用2台250t.m塔吊安装;缆风采用往复牵引系统安装,并通过安装分析,实现一次张拉到位;采用主索反置技术,主索采用类似缆风的往复牵引系统牵引过江,应用快速张拉调整装置张拉调节;主索张拉后进行牵引索安装、起重索安装、扁担梁安装、跑车连接、主索及缆风调整等,最后通过调试、试吊完成缆索吊装系统架设。  相似文献   

15.
陆港大桥为102 m+208 m+102 m半漂浮体系斜拉桥.主梁采用正交异性板流线型扁平整幅钢箱梁.斜拉索采用平行钢绞线拉索体系.主塔采用格构柱式钢-混组合结构“门”式塔.详细介绍了该塔型以及针对该特殊塔型设计的斜拉索锚固系统,对类似斜拉桥设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台江大桥由两个110m主跨、两个60m辅跨、两个50m边跨对称布跨组成的拱塔斜拉索辅梁桥。主塔采用拱形钢结构直立塔,设置在桥梁中点处,高82.2m。0#对拉索采用了Y形组合拉索,其它普通拉索采用独特的空间V形索面布置。普通跨径的桥梁,通过塔、拱、梁、索四者巧妙结合形成索辅体系桥,将结构受力与美学需求结合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斜拉-悬索协作体系桥梁塔-基钢混结合段受力情况,根据某实际工程,利用ANSYS软件建立塔-基钢混结合段的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计算其在最不利荷载工况下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运营阶段的作用效应组合工况为塔-基钢混结合段受力最不利荷载工况;塔-基钢混结合段的钢箱部分受力呈近承台面应力水平低、近结合段上分界面应力水平高的分布规律,钢箱部分最大Mises应力小于材料屈服强度;主桥塔钢箱内填混凝土在钢混结合段上分界面处及与承台顶面交界面因尺寸突变均出现小范围点状拉应力集中,峰值达8.5 MPa;最大主压应力为16.8 MPa,均小于规范限值。在不考虑极少位置应力集中开裂的情况下,塔-基钢混结合段受力安全。  相似文献   

18.
该文通过建立斜拉索的平衡微分方程,将沿索长分布的均布荷载转化为沿跨度分布的等效均布荷载,并对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斜拉索的悬链线形方程。该方程可用于较精确地计算斜拉索性能。基于该方程,研究了斜拉桥的极限跨径。研究结果表明,斜拉桥的极限跨径与塔高有关,在可接受的塔高范围内,斜拉桥的极限跨径为3 000 m左右,若采用CFRP拉索可提高到6 000 m左右。  相似文献   

19.
为了评定某独塔单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结构的受力性能与工作状态,以成桥静载试验结果为依据,通过对静载试验相关工况下控制截面的斜拉索索力增量、桥塔塔顶偏位、主梁挠度和截面应力等重要试验数据的详细分析,结合理论计算结果来研究不同静载试验工况下该斜拉桥的索力变化规律、塔顶偏位、结构强度和刚度等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静力荷载作用下该桥索力、塔顶偏位、应力和挠度均能满足规范要求,该桥承载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山区拱桥常采用无支架缆索吊装斜拉扣挂法进行安装,缆索吊装系统的合理布置对整个工程的造价、工期及风险控制均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苏坝特大桥独特的施工环境,拱肋安装采用吊、扣分离体系,受力明确;同时,充分利用现场地形地势条件并本着永临结合的思路,对吊、扣塔基础及锚固系统进行了巧妙设计,极大的节省了工期、降低了成本;此外,研发了无辅助措施自行式承索器系统,实现了承索器无动力行走,解决了绳索下垂、缠绕等问题。通过本文的系列研究,以期为山区大跨径拱桥缆索吊装系统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