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饱和度是反映道路交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评判道路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基准。目前所涉及到的饱和度仅指某一路段或交叉口的饱和度,且关于它的模型方法已比较成熟,但它仅是一个反映城市道路局部交通状况的量。文章从城市道路网整体出发,通过饱和度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道路网交通空间容量与路段通过能力、交通需求与路段交通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城市道路网饱和度模型。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简单、合理、实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交通量检测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在一种新的交通量检测模式下,用加权平均算法实现了饱和度的信息融合;对拥挤和非拥挤的交通流,在无信息先验分布的假设下,应用Bayes方法实现了交通流量的信息融合。上述信息融合方法可为交通控制系统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交通量信息。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范筱洁  王园园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3):137-140,145
针对目前交通影响分析实际项目缺乏路段阻抗矩阵这一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路段饱和度的交通量分配方法--圈层外推法.由于路段饱和度既与阻抗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又较易通过观测获得,因此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说服力,而且还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此外,结合数据结构知识,提出了基于VB的实现算法,并通过实例证明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薛晓娟 《交通科技》2012,(5):112-114
分析了专用公路交通量预测的影响因素,把专用公路交通量预测分为3类:A类机械变化交通量、B类园区诱增交通量及C类趋势交通量。提出了3类交通量的预测方法,并通过实例应用,验证了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环形交叉口左转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借助内侧环道与外侧环道设置左转待行区和直行待行区,并建立环道交通信号与进口道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的环形交叉口信号控制方法。在饱和度等约束条件下,基于进口道停车线和环道停车线后不同的交通状态建立相应的延误计算模型,以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信号控制参数优化模型。案例分析表明:当左转交通量低于左转二次停车控制法适用的左转临界值时,所提出方法的延误较高;而当左转交通量高于该临界值时,左转二次停车控制法的延误快速上升并高于所提出方法的延误,且将导致环道锁死,而采用该方法仍能稳定运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进一步分析进口交通量、不同类型环道数量和环岛半径等差异对所提出方法控制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形交叉口进口交通量增大,该方法适用的临界左转比例随之降低;当进口交通量的左转比例低于临界左转比例时,交叉口处于非饱和状态且延误低;反之,交叉口处于过饱和状态且延误高。当左转交通量高于450 veh·h-1时,增加左转环道有利于降低车均延误;而当直行交通量高于1 150 veh·h-1时,增加直行环道效果更佳。当进口交通量小于800 veh·h-1时,环岛半径对交叉口延误影响不大;而一旦进口交通量高于800 veh·h-1后,环岛半径对车均延误的影响随进口交通量的增长愈加显著,环岛半径越大,交叉口车均延误就越高。  相似文献   

6.
吴辉 《交通科技》2011,(2):104-106
分析了贵州省高速公路交通量调查站点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阐述了加强交通量调查站点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交通量调查站点建设的合理规划及措施。  相似文献   

7.
考虑多种因素影响下初始绿灯时间和车辆到达服从概率分布特征,提出了1种交叉口感应控制最大绿灯时间优化模型,以交叉口平均延误、停车次数、排队长度为评价指标,利用 Vissim 仿真软件,将该模型与传统感应控制模型进行对比。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不同的饱和度下改进效果比较明显,尤其当交通量较大、饱和度较高时,传统感应控制效果有限,采用该模型的改进效果依然显著。   相似文献   

8.
根据鄂尔多斯大街和呼伦贝尔南路交叉口的高峰小时交通量及平均车头时距等实地调查数据,计算出该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通过分析各车道饱和度,得出早期交叉口的设计规划不能适应目前汽车增长速度的结论,找出交叉口拥挤堵塞的原因,对交叉口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提出提高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的改善方法、减少或消除冲突点的方案,并提出交通渠化、增拓整改机动车道及加强管理等提高通行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针对诱增交通量产生的最直观原因是交通阻抗的降低,通过分析诱增交通量的组成及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交通生成的重力模型预测诱增交通量的方法,并以沪蓉国道宜昌至利川段高速公路交通量预测为例,对诱增交通量的预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虎门大桥高速公路1997年建成通车以来,随着路网的完善和交通量的增长,道路饱和度逐年上升,服务水平越来越低,如何有效地提高全线通行能力,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分析了造成拥堵的原因和增加车道数的可行性,提出了在高速公路主线上设置通行信号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汤东  陈军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0):22-24, 32
基于成都市新津县普兴镇小城镇建设项目,采用“四阶段法”及“增长率法”,对研究范围内路网进行了规划年交通量及远景交通量预测。通过对普兴镇交通区域进行划分,结合小镇居民交通出行方式,预测了各小区内部之间以及普兴镇与外部地区之间的出发和吸引OD,并对机动车规划年OD使用“容量限制-增量加载”法对各规划道路进行分配,预测了每条规划道路的远景交通量,由此对道路规划方案及断面形式提出了合理建议。预测结果表明,研究范围内的道路通行能力可以满足远景年交通需求,拟定的横断面形式服务水平可达D级以上。项目建成至今交通状况良好,说明所拟定的道路规划方案及断面形式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论城市道路交通量统计及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量是衡量交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其统计观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路网的规划布局及建设安排。本文主要分析影响交通量的因素,探讨统计观测分析的方法,建立了统计及预测的指标体系;并结合西安市道路建设的状况,提出了预测交通量的方法,为解决城市道路交通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峰期间常发拥堵点交通需求过大、周边关联交叉口交通负荷分布不均的问题, 研究了面向常发拥堵点的交通信号协调控制方法。通过对常发拥堵点的车流进行追踪与溯源, 根据交通量关联度确定信号协调控制范围, 然后基于路径的流量分担率与路段平均饱和度识别信号协调控制范围内的关键路径。基于宏观基本图理论, 考虑关键路径对路网运行状态的影响, 构建边界交叉口主动限流控制模型。同时, 利用元胞传输模型描述交叉口与路段的运行状态, 以关键路径通行能力最大化和进口道饱和度均衡化为信号控制优化目标, 建立均衡路网交通负荷的信号控制优化模型。以武汉市发展大道青年路交叉口以及关联交叉口为对象开展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 虽然本文方法下的边界交叉口车均延误增加了6.8 s, 但常发拥堵点的车均延误降低了15.7 s; 关键路径的车均延误减少72.6 s, 平均排队长度减少26.1 m。并且, 路网整体的车均延误降低14.7%, 驶出车辆数增加26.6%, 验证了提出方法缓解常发拥堵点交通拥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陈峻  王涛  李春燕  袁长伟 《中国公路学报》2012,25(1):128-134,140
为了精确解析城市公交车和社会车辆混合运行的状态,在基本路段车速模型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公交车流量、社会车辆流量、公交车比例等参数,建立了改进的混合机动车运行速度模型,分别选取单向二车道和单向三车道路段进行交通试验调查,采用Metrocount 5600气压管式车辆分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并用于改进模型的参数标定,并分别建立了2种车型的速度差模型,提出了路段混合车流3种不同交通运行状态的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同等车流量情况下,不同公交车比例对社会车辆速度的影响表现为3个显著的变化区间;随着路段饱和度的增加,社会车辆和公交车之间的速度差呈现出从几乎不变、快速缩小到接近于零3个较为明显的运行状态;考虑车流组成中公交车比例的变化可以细化路段车流畅通状态、拥堵形成状态以及拥堵状态的判别。  相似文献   

15.
徐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8):98-100,142,19
从新大连站规划及周边路网规划与建设状况着手,对新大连站枢纽客运量、最高聚集人数以及各种交通方式分担的旅客集散量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对站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以及与周边道路的衔接方案进行了研究,通过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多方式分担的客运量,以及采用地下、地面、地上组成的多元化的立体交通网络来进行站内及其周边的交通集散。  相似文献   

16.
为了反映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状况,提出了动态风险饱和度理论,构建了动态风险饱和度模型和计算方法。依据路段不同交通饱和度下车辆的驾驶行为,以路段交通安全为约束,研究了跟车行驶和换道行驶2种驾驶状态下,考虑车速变化及雾天等特殊天气条件影响的路段平均最小安全车头时距计算方法,利用建立的安全车头时距与安全流量之间的转换关系,得到不同驾驶状态下的路段安全流量。在不同车辆驾驶状态切换阈值下,计算路段实际交通流量与路段安全流量的比值得到高速公路路段动态风险饱和度值。以G3高速公路某改扩建路段所在路网为例进行验证,计算得到了路网中各路段不同切换阈值下的动态风险饱和度值。动态风险饱和度随着交通饱和度的增大,呈现稳定的先增大后减小的规律,且在换道行驶状态时达到最大,在跟车行驶状态时开始下降,与现有交通安全状态分析相吻合。相较于交通饱和度,动态风险饱和度更能够反应出高速公路路段交通安全动态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从驾驶员旅游出行信息需求出发,将旅游出行过程分为4个阶段,选择为出行到达阶段作为旅游交通信息引导阶段;给出了出行路径的规划原则,确定了决策节点选择方法及其道路主要类型,建立了根据决策点的道路交通特征确定旅游交通标志设置的方法;在研究单个旅游景点的交通标志规划基础上后,探讨了区域旅游交通标志系统规划与评价方法。以北京市怀柔区主要旅游景点路径规划与慕田峪长城旅游景点具体路径为例,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内环线(浦西段)交通改善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市内环高架路建成后 ,随着交通量的迅速增加 ,目前已呈饱和状态并产生堵塞现象。本文针对内环高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探讨全线上、下进行改建的对策 ,包括 :地面道路的改造、优化现有匝道和立交、可能的拓宽方案和结构可行性、采用双层高架的考虑以及通过路网改造、分流内环交通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横断面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项综合各专业的系统规划。结合济南市西客站片区的横断面规划设计,分析道路交通功能、交通安全、城市景观、地下空间利用、时序发展等因素,并将绿色交通理念以及生态景观概念运用到道路横断面规划中。对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