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充分论证环形立交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间隙接受理论模型和国内普遍推荐的信号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方法分析了惠州市鹅岭立交现状和改造后的通行能力。结果表明,环形立交的通行能力较低,已不适应当今汽车保有量较高的城市发展需求,改立交为信号控制的平交口可有效提高交叉口的服务水平。可见,改环形立交为平交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复合式枢纽互通立交布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网建设的逐渐密集,导致多肢交叉的复合式互通立交随之增多,使得安全、经济、简洁、合理地设置复合型枢纽互通立交显得尤为重要.就日照南复合式枢纽互通立交的设置,对复合式互通立交的布置、交织段长度及通行能力进行研究,通过多方案的分析比较,以端部、变速车道的精细设计为重点,完善设计方案,提出了复合式互通立交设计的要点、布设方法和注意事项,以达到复合式互通立交功能与经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3.
北环立交为内环快速与渝武高速相交节点,立交形式为标准的高速公路全苜蓿叶型立交,已营运多年,立交通行能力已不满足现有交通量的需求,拥堵现象突出.改造总体思路为按照城市道路标准提升主线通行能力,消除全苜蓿叶型立交的交织问题,结合主要交通流向新建定向匝道,提高立交的整体通行能力和运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相似文献
4.
立交平做交通特性的微观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交平做作为一种交通组织方式。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实践中经常被运用。通过TSIS仿真实验,定量地研究了采用立交平做的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及其运行效果,进而探讨了立交平做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5.
在交通运行状观测的基础,根据高架道路交交的设计特征及其车辆运行特性。建立其通行能力的组合计算方法,并用于上海市高架道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道路网的完善,广深高速公路原东莞互通立交已不能满足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交通转换的要求。对该互通改造设计前期三个方案进行比较、分析及后期的使用情况进行介绍,阐述旧互通立交改造设计需考虑的内容和注意的因素,总结了在互通改造方案设计与修改过程中的实践经验,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立交平做作为一种交通组织方式,在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实践中经常被运用.通过TSIS仿真实验,定量地研究了采用立交平做的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及其运行效果,进而探讨了立交平做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立交匝道对于立交的交通功能具有较大的制约的作用,并且是保证交通枢纽正常运行、为车辆提供转向的必要条件.虽然匝道总的形状取决于立交的式样和类型,但线型和特定受到交通类型、交通功能、交通量、相交路性质、设计速度、道路用地、地物拆迁量、交叉角、匝道端点型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尽量采用高标准的技术指标实现转弯的最好服务水平;一方面将立交占地总面积压缩至最少,这是城市立交匝道设计中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匝道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9.
10.
11.
通过对泉州台商投资区杏田立交项目背景、地理位置的解读,论证立交节点的功能定位,并结合交通量预测结果,对该枢纽组合立交的近远期方案进行设计研究,可为城市类似枢纽组合立交的总体方案设计提供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12.
小屯立交为昆明市二环快速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功能强大,系统性强,结构复杂。该文在其交通功能研究、立交模型分析、桥梁结构设计、既有桥梁改造等方面,对其特色作了具体介绍,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
14.
15.
该文介绍了厦门杏林大桥工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提出:综合立体交通的发展,公路成为联系航空、港口、铁路物流中心的枢纽和纽带;交通资源的紧缺也使得公路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公路设计应该站在综合立体交通的高度,充分了解各种交通发展的要求,处理好各种交通间的相互关系,促进各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该文针对深圳市后海湾填海区沙河东滨立交工程设计在满足各向交通的前提下,既使立交结构安全、经济、美观又节省工期这一重点、难点,介绍了从交通分析、线型设计等几方面对该立交进行方案比选及优化设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18.
规划中的郑州市中州大道与郑新快速通道立交,是郑州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是郑州市重要的南部出口。该文介绍了该立交的规划方案。由于现状道路等级低,交叉口通行能力差,使得该节点交通较为拥堵,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对该节点进行新的规划方案设计。该项目规划方案设计主要从交通需求、景观环境等方面着手,将各方面需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该立交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改善郑州南部出口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20.
论述了设计立交桥过程中,常被设计人员忽视的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对立交桥的技术指标、运行安全性、交通功能的发挥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