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高速环道几何线形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线段、特别是缓和曲线段的设计是高速环道几何线形设计中的难点和关键。该文首先描述了麦克康奈尔关于道路几何线形的舒适性评价指标,归纳了高速环道平衡车速的概念。然后,在总结麦克康奈尔曲线平面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分析其计算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减少误差的手段;在总结高速环道常用横断面曲线类型的基础上,选取抛物线形横断面曲线进行特性分析,针对缓和曲线局部计算横坡过小的问题提出修正方法;同时,也总结了高速环道纵断面设计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公路建设技术的不断提高,高速环道建设也在不断增加。缓和曲线是高速环道设计的重要方面,国内外高速环道采用的缓和曲线主要有两种:麦克康奈尔(Mcconnell)缓和曲线和布劳斯(Bloss)缓和曲线。两种曲线都满足曲线连续,曲率连续,曲率变化率连续的理想缓和曲线的要求,并各具优缺点。前者是从车辆侧摆和乘车者的行驶舒适性等方面出发推导出的线形,后者是一种纯数学推导线形。如果将两种曲线的各自优点相结合,使布劳斯曲线的线形要素满足行车舒适性的要求,就能使该曲线兼具两种曲线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首先简要介绍布劳斯曲线作为高速环道缓和曲线新形式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然后以布劳斯曲线的设计原理为基础,结合高速环道几何设计的特点,从平面形状、设计车速、圆曲线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方面入手对如何选择高速环道的几何设计技术指标进行探讨,并提出各项技术指标的推荐值。最后,以椭圆型高速环道为例总结布劳斯曲线在高速环道几何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速环道几何线形的运动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运胜 《中国公路学报》2002,15(3):23-27,32
介绍了高速环道几何设计中常用的麦克康纳尔曲线和布劳斯曲线,然后从人体对运动的敏感度及运动学的角度对两种缓和曲线进行和比较,得出了布劳斯曲线优于麦克康纳尔曲线的结论,为合理选定高速环道的缓和曲线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既有高速环道理论基础上对高速环道几何线形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平衡车速设计理论,使得车速分布更加合理,更接近车辆实际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6.
从汽车试验场高速环道的设计实践出发,对高速环道设计车速、最高车速、圆曲线半径及最大超高角、麦克康纳尔曲线J值等各种基本设计指标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并对高速环道平面、横断面、纵断面的线形设计进行了研究与总结,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汽车试验场高速环道Mcconnell曲线是一种空间三维渐变曲线,其路基横断面为二次(或三次)抛物线形式,在平、纵、横三个方向依次渐变而成,使路基形成一种特殊的"盆腔结构"。由于它形态特殊,行车时车道受力方向与水平车道有别,环道路基的不同性质填筑层,是以曲面法向分层,以水平法逐层填筑曲面时,在同一水填筑层上,就会有多种填料。本文结合工程实践,论述这种特殊线形路基的成型技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小环岛立交线形指标低、曲率曲折多、曲线参数多、整体连续性和安全性能差的特点,提出采用双纽曲线应用于小环道,并分析了其路用性能和综合效益。结果表明:双纽曲线由于曲率变化率均匀,除了进道和出道,不存在曲率突变情况,线形连续,整体性能好,而且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行车舒适;当实际行车速度不超过设计速度的25%时安全性高;采用双纽曲线能够减少占地面积,当缓和曲线越长时越经济。在整体式小环道中,双纽曲线可以作为一种补充方法予以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9.
高速试验环道几何设计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试验环道设计车速高,弯道半径小,其几何设计是以人体对运动的敏感度作为设计指标的。本文结合交通部公路交通工程综合试验场的实体工程,介绍了高速环道的几何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0.
高速环道作为汽车试验场最重要的道路设施之一,承担了绝大部分汽车试验里程,国内多数试验场高速环道已建成多年,路面状况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同时早期受施工技术的限制无法将设计车速进一步提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一种评价高速环道技术状况的方法,并对典型高速环道提速改造设计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分析了高速环道平曲线二次改造设计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我国高速环道二次升级改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公路卵型曲线设计新方法研究”后,针对其需经反复调试后才能求得理想线位的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和详细测设放样。可供设计、施工单位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2.
陈守忠 《路基工程》2011,(4):172-175
轨道几何平顺性是指导高速铁路轨道精调作业的重要依据,是高速铁路建设过程中关键控制指标,也是列车安全运行的重要指标。对高速铁路轨道几何平顺性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改进,根据平顺性精度需求提出了适用于高速铁路轨道精调全站仪等级,确定了轨道精调有效测量距离和轨道几何平顺性施工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3.
翟颖  常玉林 《交通与计算机》2007,25(4):29-31,34
环形交叉口的几何设计是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为提高环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针对原有环形交叉口中心岛设计的不足,通过研究交叉口不同车型比例及车辆行驶轨迹,提出了关于中心岛半径设计的优化建议,建立了适用于公路环形交叉口的中心岛半径设计的优化模型,并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该文首先简述了几何非线性分析的理论,并列举了几何非线性目前求解的主要的方法,最后用牛顿-拉普森法对算例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高墩的设计计算,几何非线性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立交设计是城市道路中的重要内容。该文结合桂庙路南海立交选型设计,简要分析立交选型的原则,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现行以计算行车速度为依据的城市快速路设计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提出基于运行速度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流程,为山地城市快速路几何设计指标选取和运行速度设计方法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ochastic model of urban railway track geometry irregularities, based on experimental data. The considered irregularities are track gauge, superelevatio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curvatures. They are modelled as random fields whose statistical properties are extracted from a large set of on-track measurements of the geometry of an urban railway network. About 300–1000 terms are used in the Karhunen–Loève/Polynomial Chaos expansions to represent the random fields with appropriate accurac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andom fields is then validated by comparing on-track measurements of the contact forces and numerical dynamics simulations for different operational conditions (train velocity and car load) and horizontal layouts (alignment, curve). The dynamics simulations are performed both with and without randomly generated geometrical irregularities for the track. The power spectrum densities obtained from the dynamics simulations with the model of geometrical irregularities compare extremely well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contact forces. Without irregularities, the spectrum is 10–50?dB too low.  相似文献   

18.
该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宽幅城市道路交叉口的间距,平面布置,以及立面设计进行了阐述;对交叉口的几种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了比较,提出了较为合理的平面几何布置。  相似文献   

19.
在公路路线、立交线形设计中,常常因某些控制因素的制约,对线形的几何设计有特殊要求.该文结合高速公路工程设计实例中遇到的视距设计不足的具体问题,重点阐述线形指标提高受限制时,可采取的保障视距的某些特殊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