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八届全国内河船舶及航运技术学术交流会”于 2 0 0 2年 1 0月 1 6日~ 2 0日在武汉召开 ,会议由广东、上海、江苏、安徽、深圳、江西、福建、黑龙江、浙江、武汉等造船工程学会联合主办 ,由武汉造船工程学会承办并委托《船海工程》杂志社具体安排。会议共收到论文 5 0余篇 ,由《船海工程》杂志社编辑出版了《第八届全国内河船舶及航运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载文 5 0篇 ,内容涉及船体、船机、船电、航运开发、企业管理等专业学科中的新观念、新技术、新成果等 ,同时还涉及了一些在应用开发中成功经验的总结 ,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会议…  相似文献   

2.
第三次全国内河船舶学术交流会于1992年10月17~21日在江西九江市召开,到会的有船舶总公司、交通部、中国船舶工程学会及各专业学术委员会、各地方造船学会的领导和专家近200人。对我国内河航运的发展及内河船舶技术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会上交流论文73篇。  相似文献   

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五届全体会议于 2 0 0 2年 4月 1 6日至 1 9日在四川绵阳举行。来自 2 4个单位的近百名船舶力学界专家出席了会议。1 6日上午 ,在绵阳浣花宾馆礼堂举行开幕式。吴有生主任向大会作了题为“团结求实创新奉献 ,为船舶力学的发展不断努力进取”的工作报告 ,详尽回顾了第五届学委会四年来在开展国内学术交流、活跃于国际学术舞台、编撰《船舶力学丛书》、编辑出版《船舶力学》杂志、与伪科学作斗争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会议安排了三场大会学术报告 ,我国出任第 2 3届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 ( ITTC…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于1981年元月18日~23日在广州召开了造船工艺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46个单位的造船工艺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9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  相似文献   

5.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首届节能学术会议于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卅日至十二月五日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会议由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许学彦同志主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铭慰同志代表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在会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135名代表来自全国70个单位。会议共交流论文61篇。其中船舶设计22篇,船舶力学16篇,船舶轮机  相似文献   

6.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和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舱室机械学组联合于1992年12月15日在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召开学术会议。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来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生产和使用部门共30余人,他们中间有本专业领域中造诣较高的专家和教授,也有近年  相似文献   

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和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委员会辅机学组联合于1991年12月21日至24日在江苏无锡举办了船舶辅机专业学术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高等院校、研究设计和生产使用共27个单位的55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17篇,另有5个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和全国船舶舾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举行的船舶舱室内装设计暨救生设备专题学术交流会议于1991年12月4日至7日在浙江富阳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部份委员、船舶舾装设计学组成员、论文作者以及船舶科研设计、  相似文献   

9.
《船舶力学》2006,10(5):161-161
2006年8月6日至7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全体会议,在江苏镇江一泉宾馆隆重举行. 来自全国各地26个单位的110多位船舶力学界代表欢聚一堂,其中有年届古稀、花甲的学界耆宿,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专家,也有年轻的科技精英,还有不让须眉的巾帼学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造船》2002,43(3)
我国优秀的船舶科学家 ,船舶力学科研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方文均教授 ,于 2 0 0 2年 6月 2 4日 1 8时 2 4分 ,在上海华东医院不幸辞世。 2 0 0 2年 7月 1 1日下午 ,上海龙华殡仪馆大厅 ,挽幛高悬、花圈环立。大厅正中 ,方文均同志的大幅遗像上方书写着“缅怀船舶科研创始人方文均同志”。原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刘华清和夫人向方文均同志送了花圈 ,送花圈和花篮的还有李长印、王荣生、黄平涛等领导同志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舰船研究院、七○二所等单位。我国造船界 2 0 0余人前往送别方文均同志。…  相似文献   

11.
学会动态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船舶仪器仪表学委会,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华东分会,中国惯性技术学会元器件专业委员会联合於1990年5月17~19日在上海航海仪器厂召开惯性技术与船用导航仪表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代表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专业生产厂及使用部门约50余人。既有本专业领域中较高造诣的老专家、教授,也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和专家. 会议期间共交流论文35篇。这些论文涉及到导航仪表、惯性技术及元器件的理论、设计、工艺和使用等各方面;内容广泛、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参考价值。与会代表还对其中一些探  相似文献   

1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成立 60周年纪念会暨专题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3年 2月 2 8日在重庆市雾都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造船界的代表 80余人欢聚一堂 ,纪念我国造船界前辈 60年前的壮举。1 943年 2月 1日 ,正值抗日战争硝烟正浓 ,日本侵略者的气焰已成强弩之末 ,祖国光复指日可待之时 ,时在重庆的我国造船界的智者叶在馥、卢作孚、王荣 、王公衡、张文治等 ,为了迎接抗日战争胜利和振兴祖国的造船工业 ,毅然发起成立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其时会员总数只不过数十人。而今 ,60年过去 ,我国造船工业已跃居世界第三位 ,会员人数已是刚成立时的千…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造船》2006,47(4):7-7
2006年8月6日至7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第六届全体会议,在江苏镇江一泉宾馆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26个单位的110多位船舶力学界代表欢聚一堂。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工艺与材料学术委员会于今年一月十八日至二十三日在广州市召开了造船工艺学术讨论会。会议有46个单位共90各代表参加。发表了有关公差造船及生产设计方面的论文39篇。代表就我国万吨级船舶船体建造技术要求、生产设计的一般概念和具体做法,以及对出口船舶的要求展开了广泛、热烈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船舶流体力学专业学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技术委员会稳性及载重线分委员会和海军规范研究室5家联合发起并集资举办《海洋波浪研究进展及其在舰船设计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应用》专题讲座于1988年12月19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参加人员50余人。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船舶耐波性学组第二届学术讨论会暨船舶标准化委员会耐波性分组工作会议于1981年6月8日至14日在扬州市江扬船舶修造厂召开。全国有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共23个单位,71名正式代表及12名列席代表出席了会议。大会收到有关船舶耐波性论文31篇,有关船舶标准化试验规程讨论稿三篇。  相似文献   

17.
会议报道     
<正>全国船舶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学术会议在厦门召开日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2012年全国船舶机电设备维修技术学术会议在厦门市集美大学召开,共有23个单位51名代表参加会议。集美大学苏文金校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李玉斌副秘书长、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陈景锋院长、海军工程大学训练部张晓峰副部长、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钟兢军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会上交流论文5篇,印发了论文集(收录论文29篇)。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自动化学组于1980年10月6日至11日在武汉市召开了船舶机舱监测和自动调节学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49个单位82位科技工作者。会议期间共收到37篇论文,在会上宣读了35篇。这些论文广泛地总结了我国船舶机舱监测  相似文献   

19.
经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船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船舶力学测试技术学组与船标技委船模试验及军船理论专业组仪表分组于1982年6月2日至5日在华中工学院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学术讨论及仪表审议会。来自全国38个单位共8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武汉市造船学会付理事长晏成栋教授和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方文均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对我国船舶力学测试仪表的研制和  相似文献   

20.
黄林根 《船艇》2001,(1):34-38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中国涂料工业协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工艺学委会、江苏造船工程学会主办,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委会、北京造船工程学会协办的全国船舶涂料技术交流会于2000年11月6日至10日在古城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