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结合项目实际阐述了视频图像在桥梁裂缝监测中的应用情况,该系统适用对重要裂缝进行监测,根据桥梁裂缝视频图像宽度值比对,是否超限设定阀值预警,从而可知桥梁裂缝是否超过预设值,可以提示进一步采取措施。系统使用和监测过程直观,能够自动采集、自动分析和自动报警,实现远程监测。  相似文献   

2.
闫广东 《公路》2012,(8):278-281
通过对米溪梁超长隧道视频监控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的实际应用的介绍,说明了该系统应用于超长隧道施工过程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效果和意义,指出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安全监控系统是超长隧道施工项目管理创新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应用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速公路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分为视频传输和视频监控两部分。视频传输部分采用点对点(或数字节点)视频光端机或网络视频编解码器上传路段监控中心;视频监控部分采用联网控制方式(硬件联网和软件联网方式)实现省级监控中心与路段监控中心、收费站(道路外场监控点)多级联网控制。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1,66(7):360-363
随着高速公路机电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常规模拟视频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因而高清视频系统孕育而生并逐渐被用于隧道监控中。以邱家垭口隧道监控所为例,通过对渝昆高速公路昭通至会泽段机电工程模拟视频系统升级改造为高清视频系统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分析,为以后高清视频系统在高速公路机电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实施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由于运营管理者需要对高速公路运营路况实时、全面地了解和控制,所以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控系统也随之应运而生。视频联网监控系统经历了模拟视频、数字视频、远程网络视频阶段。它作为现代高速公路智能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结合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的现状以及工程实例,从视频监控系统的构成、功能、联网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基DSP和CPLD的视频叠加系统,利用视频解编码芯片、DSP和CPLD对视频数据进行采集、处理,构成可以脱离计算机的视频叠加系统,同时它还可以根据需要叠加任意字符和图像。系统主要特点是并非基于通常所采用的专用的视频叠加芯片,而是通过DSP和CPLD来实现视频叠加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与存储技术、视频数字编解码技术的发展,使得视频监控系统在安防行业的应用有了一个飞跃性的发展。安防视频监控业界通常把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划为模拟监控、数模结合监控以及全数字智能化监控几个阶段。IP高清全数字智能化监控系统,作为划时代的革命性产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解决了传统意义上诸多瓶颈问题,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高速公路监控项目已采用此系统,从实际的使用效果来看比传统的系统具有很大的优势。安徽马巢高速在省内建设项目中首次采用高清网络视频系统,为省内高速公路视频监控全面步入高清时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一个公路视频GIS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孔云峰 《公路》2007,(1):118-121
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公路视频G IS。即将公路地理信息与视频影像集成,为公路管理提供空间位置与视频影像相融合的超媒体信息。该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将地理位置(XY)、公路里程(M)、视频时间或帧(T/F)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实现影像播放、地理位置、文字属性的同步显示和交互操作。系统设计和开发实践表明:公路视频G IS的基本思路和技术方案是可行的,本文提出的地理空间与视频影像集成的数据模型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寅权 《公路交通科技》2013,(6):228-230,238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控系统取得了巨大的技术进步,目前新建高速公路的视频联网监控系统几乎都已采用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文章结合我国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控现状,回顾了高速公路视频联网监控的高清化进程,对第三代高清监控技术在高速公路监控上的发展与应用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由于高速公路光纤资源有限,无线技术在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结合高速公路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的要求,分析MESH网的特点,阐述利用多个单独视频终端节点构建基于MESH技术的视频监控网络,实现将道路监控视频传输至监控中心的技术方案.该方案可很好地解决高速公路监控点分布较广、传统有线连接方式成本高昂、施工周期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康宁  刘志伟 《隧道建设》2019,39(9):1507-1514
为充分利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可视化特点,解决北京地铁19号线施工过程管理中信息的离散性问题,保证各种施工信息随着施工逻辑有序集成,以在建的北京地铁19号线平安里站为工程背景对基于BIM的施工进度管理进行研究。首先,确定BIM进度管理的逻辑,通过建模阐述BIM模型的划分方式以及模型建立过程中的信息附加行为,确保模型进度跟踪的精度和有效性; 然后,通过开发的信息化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 最后,根据此方法探索BIM技术对施工过程中工序信息、材料信息、成本信息附加、跟踪与集成方面的新手段,进而得出通过BIM技术能有效地遵从施工逻辑附加、跟踪、集成施工过程信息的结论,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可视化的信息传递以及信息跟踪、集成方面。  相似文献   

12.
何磊 《公路》2020,(3):184-191
对都市区轨道交通体系概念、研究背景和发展实践进行了梳理。从都市区城镇发展机理出发,探讨了市域(郊)轨道交通支撑下的网络化城市发展模式重构。结合昆明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3个层次的1h通勤圈以及市域(郊)轨道交通网络布局,并指出主城与呈贡、晋宁之间采用地铁制式的1号线和4号线、9号线难以适应该尺度的长距离通勤出行,不足以支撑新区的发展,必须建设快速、舒适、可达性高的环滇池市域(郊)轨道交通系统等问题。此外,以尊重轨道交通建设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合理把握时机与节奏为出发点,进一步从客流需求、城市经济体量、城镇化进程、城市发展模式、综合交通体系几个方面对市域(郊)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门槛和建设时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跨座式单轨作为中等规模城市轨道交通模式的适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农  雷慧锋  郭锴 《隧道建设》2015,35(7):623-628
为能给中等规模城市选择一种经济适用环保高效的轨道交通系统制式,通过分析我国的城市结构特征、轨道交通发展政策和现状,进而说明我国中等规模城市对轨道交通的需求具有中低运量系统需求大、对投资建设及运营经济性、环保性和运营效率安全要求高等特征,通过分析轮轨轻轨制式钢轮钢轨(高架B型车、C型车)、(跨座式)单轨、直线电机、胶轮导轨和中低速磁浮等系统对需求特征的适应性,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对比,指出跨座式单轨应成为轻轨(中运量)系统的主导模式,最后对如何促进跨座式单轨的发展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农雪霏  吕珊 《时代汽车》2021,(8):191-192
伴随着新时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规模随之得到了扩大。就我国大部分城市轨道交通而言,交通结构往往较为复杂。所以,要想方便乘客在轨道交通车站中迅速找到出口,减少购票时间,避免出行线路出现错误,就必须为城市轨道交通设计一个电子导向系统。与此同时,本文将通过对电子导向系统优势的分析,指出电子导向系统架构的可行性,进而在解决传统导向功能存在负面问题的同时,为乘客信息系统的便捷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投资大、施工周期长、影响面广的综合项目。由于线路一般设在人流密集的城市建成区,且沿街道路埋地(地铁)或架空(轻轨)铺设,因此在建设期间对城市的交通、环境及市政管道的影响较大。由于地铁车站、区间等工点的覆土通常为2~6 m,占地面积大,一般采用明挖施工,这对同处于浅层地下空间的重力流污水管道的影响很大。该文通过分析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对污水管网系统迁改建设、运行等方面的影响,结合部分典型设计案例,提出优化建议及措施,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梁创佳 《隧道建设》2014,34(3):259-263
苏州市在轨道交通前2期工程规划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为了在未来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中扬长避短,使轨道交通建设与交通需求、城市发展更好地配合,有必要对轨道交通前2期工程所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通过回顾苏州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的发展历程,总结苏州市轨道交通在管理体制、公交一体化、线网资源共享、征地拆迁、质量控制和工程安全等方面的可贵经验;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和沿线用地配套等有待完善的方面,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完善用地控制体系和设计技术体系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北京铁路直径线大断面地下隧道盾构机选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康慨 《隧道建设》2006,26(6):20-23
 拟建的北京站和北京西站之间直径线可使北京铁路枢纽布局更为完善,直径线地下隧道拟采用盾构法施工,盾构机选型是盾构法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分析直径线地下隧道穿越地层的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给出盾构机选型的一般程序和依据,着重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对盾构选型的影响,对不同类型盾构的施工风险进行评估。主要研究结论是:泥水平衡盾构在控制地表沉降、漂石卵石处理、掘进进度、减少刀盘刀具磨损及开仓换刀次数等方面均优于土压平衡盾构;本工程具备泥水处理装置的场地布置条件,弃浆、降低施工噪声等环境保护问题也可得到较好地解决;本工程适于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机。  相似文献   

18.
北京南中轴快速公交是中国首条BRT系统,因其运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舒适、绿色环保等特点对北京南部地区的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该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南中轴BRT快速公交从线路布局、专用车道、车站及换乘、车辆、收费系统和路口公交优先等方面进行的特殊设计,并阐述了该BRT系统建成后相关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表明,快速公交这种新颖的公交运输模式是符合国内经济发展形势的,已经被人们所接受。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由于3D打印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许多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宝贵的契机。目前3D打印技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材料、医疗、汽车、建筑等行业,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因此,研究人员开始关注3D打印是否能与交通工程领域相结合。简单总结了3D打印技术的类型与优势,概述了3D打印技术在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以及轨道交通(主要为铁道方面)三个领域的应用,指出3D打印技术在这三方面的应用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并对3D打印技术在交通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北京轨道交通首都机场线高架桥梁已经开通运营,本线的最大特点是施工方法多样,不仅有轨道交通常用的现浇施工工艺,而且在北京地区首次采用整体运架的施工方法进行桥梁施工,统计机场线不同标段不同施工工法的特点,进行经济性、施工筹划、环境影响等比较,为今后北京地区轨道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