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琪 《汽车与配件》2007,(28):40-41
自2002年起,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连续5年的高速发展。到2006年,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后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市场。从这几年汽车发展趋势,新华信预测,2012年前。中国汽车市场还将保持年均15%左右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段雨梅 《经济导报》2007,(37):36-37
中国汽车工业经历飞速发展,一跃迈入世界汽车市场三甲行列,中国汽车企业亦由几十家发展至目前上百家。但不得不承认,中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汽车品牌众多惟缺乏真正意义上民族品牌;所谓自主品牌汽车多淹没於汪洋合资大潮之中。然民族汽车品牌是强大汽车工业之灵魂,惟有民族汽车品牌壮大,中国汽车工业才能真正崛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从近半年来看,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车确实有向高端发展的迹象,一汽、上汽、江淮、广汽,不论是大集团主流企业.不论老品牌振兴还是新品牌崛起,在新一轮的自主创新浪潮中,都选择走高端路线。似乎都在向世人传达这样一个信号:中国汽车工业最新一轮自主创新浪潮.正从高端领域掀起。[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事件     
《时代汽车》2007,(8):32-32
国家将投入800亿元启动中国自主“大汽车”计划;美对我出口轮胎进行“双反”调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召开。  相似文献   

5.
一、政策法规方面2007年对中国的车市、中国的汽车制造商和中国的消费者来说,都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从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中国汽车经历了5年的洗礼,自主品牌不仅没有被"狼",而是"与狼共舞",变得日益强大起来,自主品牌正逐步成为车市的主角。中国汽车经历了5年的洗礼,正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新宠,中国的汽车市场,同样也成为世界汽车交易的主战场,为全球的汽车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汽车“以市场换技术”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中国汽车要不要发展自主品牌?中国汽车如何发展自主品牌?这些问题在业内近几年可以说争论不休。从理论层面上,这些问题的多角度认识无论怎么看都自有道理,但作为企业来说,如何在认识的矛盾漩涡中把握好前进方向,却是“性命攸关”的。上汽作为国内合资企业最多的汽车大集团,如何处理合资与自主发展的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超过日系、德系、美系.跃居第一。捷报频传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了一系列的欢声笑语。但冷静思考,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亟待正确处理好“四大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轿车情报》2006,(6):10-11
在经历井喷、调整之后,中国汽车工业逐渐步入稳定发展的成熟期。目前,诸如一汽、上汽、东风和广汽等原以引进产品为主的国内各大汽车集团也纷纷在自主品牌车型上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从现实意义上讲,自主品牌已成为各大汽车厂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王福庚 《时代汽车》2006,(12):29-31
中国汽车产业的国际化,尤其是自主品牌汽车的国际化是发展的必由之路。从李书福自信的微笑中,谁能说中国汽车产业在国际化的征途上没有不象的前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青特集团捷报频传,继董事长、总裁纪爱师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青特集团再获殊荣。近日,青特集团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十大自主品牌食业”,董事长、总裁纪爱师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汽车零部件十大风云人物”。这一殊荣充分体现了中国汽车行业对青特集团在品牌建设、自主创新及企业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1.
10月20日,随着2009年中国第1000万辆汽车在一汽集团下线,中国从此迈入千万辆级汽车大国。而到年底,中国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将毫无悬念,这意味着将一举超越美国、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从1953年的第1辆解放汽车下线到1992年的第100万辆下线,用了39年,从第100万辆到200万辆(2001年),用了8年,而从200万辆到1300万辆,同样仅用了8年!  相似文献   

12.
自80年代跨国公司来华投资以来,国外品牌汽车一直在中国乘用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十五”期间是汽车工业大发展时期,截止到2005年,欧洲的大众、PSA、宝马、奔驰、菲亚特,美国的通用、福特、克莱斯勒,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铃木,韩国现代起亚等世界主要的汽车跨国公  相似文献   

13.
海鹏 《时代汽车》2007,(10):105-106
2007年9月,辽宁曙光集团可谓捷报频传:上旬,集团旗下两大拳头产品曙光车桥、黄海客车摘得“中国名牌”桂冠;喜气尚存,中旬则又传来佳音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驰名商标”评选中,黄海汽车同样榜上有名。能先后摘得素有“中国品牌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名牌”和极具分量的“中国驰名商标”两顶桂冠对于任何企业来讲都实属不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从惨淡经营到迅猛发展,从举步维艰到进入国际市场……或曲折,或进步,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发展一直以来关系着中国汽车强国梦的实现。就在经历过一番迅猛增长之后,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份额连续12个月下滑的事实宛如入冬前的寒流引起业界的急切关注。基于自主品牌市场份额出现的严峻形式,9月25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牵头,召集各大自主品牌企业人士以及主流媒体存北京首次举行了“中国品牌汽车宣传工作高层研讨会”。十三家汽车企业代表、行业主流媒体代表、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针对中国品牌目前市场表现、原因探讨了中国自主品牌在产品发展和产品宣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程振彪 《汽车情报》2004,(20):12-15
众所周知,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汽、柴油汽车技术与有关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在此领域,从现实情况看,应主要以合资合作共同开发和以自身为主导的多种形式相结合及以取得产权为主要目的的自主开发这样两种方式,经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努力而创立中国的自主品牌汽车。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汽车》2005,(6):7-7
今年上海车展,国内自主开发的汽车赢得一片掌声,“汽车产品自主开发”再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笔者认为,目前对自主开发还不能过于乐观,还不能说中国自主汽车品牌开始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因为与100多家整车企业比,自主开发产品的数量还很有限,质量更无法与国际先进产品媲美。究其根本原因, 在技术、人才、资金上的差距固然存在,但精神缺失掣肘自主开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市场下半年的压力较多,但如果没有大的突发因素影响,将平稳发展,完成1500万辆的产销规模。  相似文献   

18.
7月1日轿车关税再降3%。汽车市场波澜不惊;人们追问:合资二十年。我们得到了什么? 中国汽车人做出回答:中国终于有了从C级到A0级的轿车制造工业体系。 从7月1日起,我国进口汽车的关税将从28%降到25%,这是我国针对进口汽车关税率的最后一次下调。就此,中国汽车进出口贸易中心总经理丁宏祥表示:“对于售价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的进口车而言,3%的关税高速可能只影响车价的1%,因此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冯艳 《时代汽车》2006,(1):36-37
代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形象的吉利、长城、中华等,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频频出现在国外的著名国际车展上。而在此之前,中国只是这类车展的旁观者。正如来自长城的说法:长城汽车从来不做“赔本赚名声”的事,也不“为参展而能展”。这一变化,预示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正满怀信心地参与国际竞争,预示着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正在出口的道路上迈出雄健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汽车与运动》2010,(8):15-15
<正>中国的汽车消费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阶段,所有国际厂家都迫不及待地冲进来分一杯羹。可是中国的汽车消费后市场却依旧是波澜不惊,似乎大家都忘记了这么一块更具诱惑的大蛋糕。而这款市场中本该最有活力的玩车族群,也似乎没有任何的激情,这实在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