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分析了现有评价公路网连通度指标的不足,运用路网后评价结果及网络理论,提出了网络连通性评价指标的新定义,并分析和比较了它与传统定义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根据核心竞争力的涵义和影响竞争力因素的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模型,构建了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给出各评价指标的定义及测度方法,分别阐述了对比率、总量和定性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然后针对安徽省汽车企业采用了专家调查形式,确定了各影响因素对评价目标的影响权重,并全面地分析了汽车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并讨论了地方公路网规划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地方公路网评价的数量指标、质量指标、布局指标和经济指标等四类共13项评价指标,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定义和计算式。  相似文献   

4.
贺轩浩  许伟强  唐堂 《公路》2023,(3):364-370
基于境内外预防养护的定义和目标,结合规范和我国公路网技术状况养护管理检查的技术要求,创建四川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微表处技术应用后评价的8个评价指标及相应的计算方法;根据调研的微表处养护项目样本数据,测算了4个定性指标和4个定量指标的值域范围;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的隶属函数模型;以工程实例进行应用分析,充分验证了后评价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路面管理系统中,效益的定义相当重要,如定义不当,则会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在我国现阶段。以用户费用的节省部分作为效益的做法欠妥当。而以路面使用性能综合评价指标PQI作为效益的评价指标更为合适。对PQI的计算方法做了改进,以加权几何平均值来计算PQI。论证了这种做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考虑改扩建路网的结构特性和交通运行状态,选择路网的连通性、可达性和集聚性作为改扩建路网结构状态指标,选择路网交通流量和饱和度作为改扩建路网交通状态指标,构建了改扩建路网运营状态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评价指标的动态变化和不确定性,采用信息熵对改扩建路网运营状态评价指标进行度量,提出了路网连通性信息熵、可达性信息熵、聚集性信息熵、交通流量信息熵和饱和度信息熵的计算方法。引入雷达图用于多项指标的全面分析评价,对各信息熵指标进行了标准化处理,绘制了改扩建路网多指标雷达图,并将雷达图面积和周长作为关键特征指标,提出了改扩建路网运营状态综合评价方法。依托山东省滨莱高速改扩建工程实际路网情况,构建了改扩建路网结构模型。根据实际路网OD分布,采用系统时间最优原则和"全有全无"交通分配方法,确定了改扩建路网中各路段上的交通流量,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改扩建路网运营状态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改扩建路网中道路通行能力的降低和封闭的道路数量增加,其运营状态评价雷达图的周长和面积均减小,运营状态综合评价值也不断减小,说明改扩建路网中路段通行能力降低越多、封闭通行的路段越多,改扩建路网运营状态也越差。  相似文献   

7.
文章阐述了一种DCT变速箱NVH下线校验时域指标组合评价方法。该时域指标组合评价方法包括故障零件定位、故障特征向量的提取、评价指标及准则限值的设定以及故障码规范定义,实现零件级别故障定位;有效解决了目前汽车变速箱NVH下线校验故障码定义不清晰、故障定位功能差、对生产现场变速箱返修和故障问题分析指导意义偏弱等问题,对生产过程管理、质量控制以及降低成本有着鲜明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路》2021,66(6):270-276
交通走廊对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生活产生着重要作用,廊道效应是衡量每条交通走廊功能和作用的重要指标。在目前我国大城市交通以存量优化为主导的背景下,对交通走廊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但是目前境内外对于交通走廊和廊道效应尚无统一定义。从交通廊道的作用机理出发,对相关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从长度指标、连通性指标、运量指标等3个方面对交通走廊进行定量分析,定义了廊道效应指数及其计算方法。此外,以昆明市北京路为例,以提升廊道效应为目标,分别对南北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北段提升运输能力,南段打通断头路的具体措施建议。北京路通过提升可由二级廊道升级为一级廊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昆明城市南北轴线,能够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系统目标的智能交通系统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基于系统目标的ITS评价方法由定义建设ITS的目标和确定基于系统目标的评价指标两部分组成,并且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依据该方法来制定 个具体的ITS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10.
路面平整度评价发展及趋势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从路面平整度的定义出发,回顾了路面平整度的测定方法及评价指标的发展过程。分析了路面平整度各种评价指标,随后,总结了路面平整度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并提出了建议。最后,指出了路面平整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