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李尚毅 《经济导报》2007,(28):18-18
自上月开始内地公布一连串扩阔QDⅡ(合资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措施以来,本港股市上升势头一发不可收拾。同时美国零售商业绩胜预期使杜琼斯指数创造四年来罩日最大升市,带动恒指在上周五突破23000点关口。舆此同时,一众国企红筹酝酿甚至已经回归内地集资上市。这令内地资金多了出路之余,也间接为本港股市加上一股新动力。国企指数再创新高正好反映一切。[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以往,不少内地企业都会选择本港作为集资上市的基地。而过去数年内地市场暂停新股上市(IPO)期间,这情况亦更明显。然而随着大型国企陆续回流A股市场上市,港股市场独大的局面似乎正酝酿改变。外界担心,本港作为内企主要集资中心的功用,将逐渐淡化。  相似文献   

3.
《经济导报》2010,(7):32-33
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2月1日指出,2008年第四季至去年底,共有6,400亿元资金流入本港.当中估计涉及本港股市及集资活动而流入港元的资金高达3,500亿元,  相似文献   

4.
去年首十个月,本港新股上市集资额已超过2.580亿港元,较前年同期大增76%。去年全球25大招股活动中,本港已独占其六。当中包括创了全球集资额纪录(279亿美元)的工商银行上市。目前为止,连同第五位的中国银行和第八位的建设银行.本港已在全球十大招股活动占三个席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美国房地产市道有回复迹象,本港股市近期正回复上升动力。同时,新股大多仍保持必升的传统。长途电话服务供应商中信1616(1883)上星期甫上市便已升逾七成。而地产商碧桂园(2007)及中信银行不约而同选择在本月“接力”,也有望为本港股市注入一股新动力。  相似文献   

6.
香港经济发展由工业贸易作起步.至上世纪八十年代经济起飞.然後随着内地经济对外开放.香港的工厂逐渐北移.时至今日,有言论指工厂愈来愈少.代表本港的工贸已死,但有数据证明并非如此。据香港贸易发展局的一项调查显示.工贸行业仍对本港经济举足轻重,贸易占本港GDP比重较金融为高,工贸在2004年占本港GDP25%,而金融及保险业只占13%。若要工贸继续在本港维持重要的经济支柱地位,可以有甚么方法?  相似文献   

7.
《经济导报》2007,(39):45-45
港股直通车迟迟未启动,有关的传言便满天飞,一时传出直通车会押后至十七大会议后或11月时才推出,甚至无疾而终;一时又传出建设银行(939)、工商银行(1398)以至本港银行及证券商也有份参与,试点会加入北京及上海等城市;又有一个传闻指出直通车和QDII一样设有最低入场费,散户要付30万人民币才可加入战团……,传闻多得教投资者无所适从,幸无损他们的入市兴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踏入2007年,本港股市红盘高开。恒生指数除继续企稳二万点大关外,国企指数亦屡创新高。投资者在股市取得甜头固然值得高兴,然而要在目前这个一致看好的气氛中居安思危并非易事。因此,笔者今次会从两个角度向各位分析主导本港股市後市去向的因素.令投资者面对不同的市况变化时在心理上能作出准备。  相似文献   

9.
戴丽 《时代汽车》2012,(7):67-69
一汽精心打造的自主品牌欧朗被寄予厚望,可是上市两个月欧朗却不孚众望,个中原因,究竟为何? 一汽欧朗自今年4月19日上市以来.外界纷纷传闻欧朗销量惨淡。5月19日欧朗上市满月之际.北京市场仅卖出一辆.然后也仅仅接到两份订单。到6月19日.欧朗上市两个月之际,欧朗的销量成绩仍然不见好转,没有起色。据说除了北京,即使在其他二三线城市,欧朗的销量也非常一般。  相似文献   

10.
林俊泓 《经济导报》2010,(26):12-15
乘着内地国企“走出去”的东风,过去十年,香港集资功能得到飞跃性的发展,IPO集资规模从1999年只有155.58亿港元,十年间以年均逾130%的复式增长.至2009年IPO集资规模已高达2.435.12亿港元,摘下全球最大0PO集资中心的桂冠。  相似文献   

11.
方正 《经济导报》2007,(1):29-29
目前香港股票市场的规模已是全球第8位。去年11月底股票市值已达15.637亿美元。从2001年底至去年11月底期间,本港股市的总市值上升了209%。内地企业股份,包括红筹及H股的市值更上升了440%,内企市值的比例也从25%提高至45%。在去年首11个月的香港股票市场总融资额达545亿美元.当中内企的集资额达374亿美元,  相似文献   

12.
奥运之后,国内汽车企业问的并购传闻不断。上个月,国资委表示将由政府出面推动完成重要国企问的联合重组。在上南合作完成后,上汽集团一跃成为国内汽车业的“老大”,给了其他两家大汽车国企以很大的压力,同时也提升了位于第二阵营几家国企的想象空间。因此,在由政府搭建和推动的资产重组平台上,企业问的互动频繁,  相似文献   

13.
《汽车杂志》2003,(7):17-17
一汽一大众又一新引进车型——高尔夫(GOLF)5月9日在长春下线并正式生产后.将于7月15日正式上市。这也是第一汽车集团利中国汽车工业诞生50周年的大喜之日。  相似文献   

14.
全球金融海啸余波肆虐,饱受冲击的香港经济衰退加剧,农历新年之后裁员风越刮越劲。据港府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本港GDP增长率由2008年首季的7.3%急降至第三季度的1.7%,预计本港经济第四季度、以及2009年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负增长,本港经济正式步入衰退。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海啸及两岸包机直航影响日渐显现下,本港旅游业原已受到打击:H7N7甲型流感在本港爆发,以及内地实施新的《旅行社条例》,更令本港旅游业雪上加霜。今年上半年累计访港旅客较去年同期减少3.4%,除结束多年来持续增长趋势外,也超出旅发局原本全年萎缩1.6%预测,市民外游意欲同告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6.
2007年已开始了差不多一个月。本港股市经过多个月大升市後.上周五终出现“回气”迹象。恒生指数於上周升逾20900点的历史高位後.因中国移动(941)遭沽压而下跌回20200水平,但总括而言全月表现仍力保不矢。相反,国企指数在月初创出10800点新高後便急转直下,渐渐下滑回9600点水平,全月出现了约一成多的明显跌势。蓝筹股和国企股的走势南辕北辙,亦使投资者相信本年两指的走势和去年有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甫踏入10月,本港股市风高浪急。恒指和国指上周虽一度分别升至28871点及18461点的历史新高.然而市况却在上周三下午起急转直下。一众基金在股市累积过多升幅下鸣金收兵.恒指及国指最低曾从高位回落8%及10%,不过,上周五两指都大举收复失地.单日俱大升800点。总结上周.恒指罕有地出现达2000点的波幅,但全周计仍上升近3%。[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最近本港股市继续贯彻“过山车”的本色。美林及美国银行等美国企业宣布令人失望的季度业绩令银行股下挫,及中国证监会澄清副主席屠光绍的AH股权言论令H股蓝筹回落等消息,一度令恒指在上周一急跌1092点。不过,市场憧憬美国继续减息挽救当地楼市,利好本港地产股,加上一众中资企业宣布的季度业绩都比外界预期好,恒指在及后四日反弹2000多点,飞抵30400点的历来最高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可谓投资者们丰收的一年。中港两地经济持续增长、内地大型银行带头掀起的新股热潮、资金加速流入等因素,令本港股市经历了近年难得一遇的大牛市。中石化(386),建设银行(939)和中国银行(3988)等H股获准加入蓝筹行列,间接帮助恒生指数冲破20000点这历来最高水平。另一方面,中资股热潮於去年吹得更烈。国企指数从年初的5000多点暴升近7倍至年底的70000多点,大於恒指全年的三成多升幅。工商银行(7398)两地同步上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给香港金融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近年来香港受益最大的是内地企业的境外上市集资活动。从2004年开始在港掀起的新一轮内地企业集资潮.参与者包括内地五家最有实力的商业银行等高增长的大型优质企业,大大扩阔丁香港股市的发展基础,给香港金融业注入了强劲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