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要研究GSM-R核心网的冗余架构,对比基于冗余架构的GSM-R核心网的两种建设方案,并讨论核心网冗余架构下BSC的互联方案,给出相应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铁路GSM-R核心网网络现状,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上海局GSM-R核心网网络优化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上海地铁B-TrunC(宽带集群通信)网络采用了多线共享热备集群核心网架构,需接入多条线路不同厂商的基站及终端。为了实现网络互联互通,需对集群核心网与基站、终端的接口协议进行标准化设计。[方法]在B-TrunC标准基础上,对集群核心网与基站、终端的部分接口协议进行细化和补充。在核心网热备情况下,集群核心网与基站的接口需补充集群核心网主备倒换的流程协议,综合分析了两种既有核心网主备倒换实现方案的优缺点,提出了优化后的功能要求和流程协议;针对终端集群功能互联互通要求,提出了实现终端加载通话组、集中录音录像、多媒体消息功能互联互通的相关协议配置细化方案。[结果及结论]接口协议补充和细化后,接入两家厂商基站、终端的上海地铁B-TrunC网络热备集群核心网,实现了核心网倒换时所有基站、终端正常对应倒换,以及集群语音呼叫、实时短数据、多媒体消息功能互联互通,突破了B-TrunC网络化资源共享的关键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4.
针对西安核心网节点与北京、武汉核心网节点的互联互通,从业务需求、网络结构、实现的业务与功能等方面入手,提出了中继和信令通道数量的计算方法和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对GSM-R系统中核心网的升级改造方案进行研究,包括GSM-R现状及需求分析、总体技术方案、互联技术方案以及业务割接等,并根据全路GSM-R核心网规划,结合上海局GSM-R维护管理模式、机房条件、传输资源及电源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高效、安全的核心网方案,同时对业务割接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目前我国铁路GSM-R无线通信技术安全性能方面的重要性,介绍了无线通信系统无线域和核心网安全性能的提升方案,重点介绍3G核心网相关技术对电路域带来的安全性能的改善,以及该技术在GSM-R系统应用的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上海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线路对于LTE(长期演进)的网络需求,提出了LTE网络综合承载对网络架构的新挑战.为解决相关问题,在介绍基站共享技术和共享模式的基础上,提出通过MOCN(多运营商核心网)模式、共享载频实现轨行区基站的共享,并分别接入线路级数据核心网、线网级集群核心网的新型轨道交通LTE网络架构.结合该方案的工程实践,明确了LTE网络的组成和系统配置,从而满足了不同业务的无线传输需求,提高了系统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8.
从GSM-R的结构和组成入手,结合无线通信网GSM-R设计理念,对中老铁路增设核心网的必要性和可比性进行研究,为该项目提出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我国铁路GSM-R网络规划,全路计划建设19个GSM-R核心网节点,设置地点为18个铁路局所在地及拉萨。目前北京、武汉和西安3个全路核心网汇接节点及广州、济南、成都、南昌和上海GSM-R核心网节点已建成并实现互联。随大秦铁路建设的太原GSM-R核心网节  相似文献   

10.
因新建额哈铁路,呼和浩特铁路局与乌鲁木齐铁路局核心网MSC及其他局间电路需进行互联,从业务需求、网络结构等方面提出了局间电路互联的方案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中国铁路统一管理的模式,境外铁路项目需要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制度制定不同的通信网络建设模式.通过对印尼高速铁路项目的分析,研究在境外铁路项目中可能出现的2种通信网络建设模式,即统一管理模式和独立管理模式.提出了2种模式下GSM-R系统核心网的可行性建设方案,以及有互联互通需求时可行的漫游方案,并分析了其他主要铁路...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GSM-R网络规模的扩大和核心网的逐步建成,MSC、BSS容灾和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要。分析GSM-R MSC及BSS的设备及连接故障所产生的影响,提出容灾备份措施,研究"双归属"和"MSC pool"等方式MSC冗余备份方案,讨论基于电路割接、无线覆盖冗余等方式的MSC及BSS备份,可供GSM-R网络冗余设计和实施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铁路沿线职工能够上互联网,铁通公司利用沿线既有网络专线,进行点对点专线网到MPLS VPN网络改造,制定在网络路由和交换设备上应用MPLS技术方案,简化核心路由器的路由选择方式,实现各车站互联网入户,使铁路职工使用上了网页浏览、视频聊天、视频会议、电影直播、网上书城等多种互联网业务。  相似文献   

14.
铁路飞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和无线接入技术的日新月异,在高速铁路中部署信息网络成为铁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当前的移动性协议如MIPv6、HMIPv6、FMIPv6等都是基于终端的移动性协议,需要终端安装运行移动性支持协议。在研究代理移动IPv6协议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代理移动IPv6的高速铁路信息网络,实验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MIPv6,能够有效减小移动性管理对移动终端的要求、降低交互信令的复杂度、增强网络的可管理性。而这正是铁路这一特殊应用场景所需求的。  相似文献   

15.
脆弱性分析是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干扰应对能力的关键性课题。运用复杂网络原理,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模型,建立多维度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基于线路失效模式,以线路组合方式对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境进行模拟,并以北京、上海两地为例开展实证对比。研究表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在核心线路或线路组合失效的情况下,表现出较高脆弱性;核心线路和非核心线路的脆弱性影响差异较大;北京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基于线路失效的脆弱性要显著高于上海。同时,对指标方法的现实意义和适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贵安新区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分析跨越城市行政界线的国家级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应注意的两大重点问题,即如何合理确定规划范围以及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线网规划打破行政区划限制,从区域一体化角度提出以大贵阳都市区轨道交通线网引导贵安新区发展,并通过构建市域快线和市区普线的双层次线网,以加强贵安新区与贵阳市中心城的快速联系,支持贵安新区核心片区发展,支撑贵阳-贵安同城协调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平台以综合监视系统为核心,以数据应用系统、运营执行系统为协同管理。由于关联的设备系统多、业务复杂,海量数据交互的实时性、并发性、准确性要求高,线网指挥中心平台的数据通信问题一直是一个难题。为解决该问题,基于Protocol Buffer通信协议,设计和实现了基于gRPC分布式数据通信的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平台系统架构。远程过程调用gRPC机制是分布式系统和计算机网络中通信的新型机制,在网络化运营模式下通过采集大量的设备数据、业务系统数据,可实现平台数据的规范化处理和业务系统间的高内聚、松耦合通信,提高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出行比例不断增加,轨道交通网络已成为大城市交通体系的大动脉。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于城市用地的影响日益突出,站点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成为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GPS跟踪的方法对轨道交通接驳特征进行分析,明确天津市轨道交通站点的主要影响范围。基于GIS空间数据模型,对天津市地铁1号线沿线土地利用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定量分析,明确轨道交通线路不同区段用地更新的差异。城市核心区域站点设施相对完善,地块更新较少,沿线土地功能结构更趋混合利用,商业用地明显增加,工业仓储用地则相应减少。居住用地比例变化不大,主要是低层住宅更新为高层住宅,开发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DAVIC模型的音视频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岩  马华东  陶丹  刘亮 《铁道学报》2007,29(3):50-56
作为传感器网络的高级形式,音视频传感器网络在环境监控、安全监控以及医疗保健等诸多应用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从音视频传感器网络的特点出发,设计了一种基于单跳簇结构的音视频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本文将DAVIC模型应用到音视频传感器网络中,并加以改进,从而建立一个适用于音视频传感器网络的音视频服务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描述了使用此音视频服务模型构建环境监测系统的方法和协议流程,并将环境监测分为请求服务模式和主动服务模式两种形式进行讨论。本文提出的体系结构和服务模型使音视频传感器网络以服务为核心,能够给用户以及上层应用提供灵活、可靠的音视频服务。最后,通过一个典型应用实例说明本文提供的体系结构和服务模型能灵活满足用户需求,很好地支持音视频传感器网络应用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为打破城市轨道交通传统单线调度指挥模式在大规模运营网络中日益凸显的调度流程繁琐、线路间联动 沟通不畅、处理突发事件效率不高等问题,提高线网级调度管控能力,以大城市快速发展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重大 需求为牵引,以重庆轨道集团既有研究及实践成果为基础,通过城市轨道交通多源大数据分析关键技术,搭建城 市轨道交通多源大数据平台,通过全局列车运行计划智能编制、全局列车运行智能调度、全局应急协调指挥等关 键技术实现全局调度系统的核心功能,开发部署了智慧化的新一代互联互通全局调度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 系统可以显著增强互联互通效能,从系统层面提高运营效率,节约运营成本,可以为其他城市轨道交通互联互通 全局调度系统的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