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废气再循环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台增压中冷天然气发动机,在2 840 r/min,75%和50%负荷、过量空气系数a为1.1~1.3稀混合气条件下研究了EGR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负荷和a下,随着EGR增加,NOx排放迅速降低,与单纯采用空气稀释相比,稀混合气加EGR联合稀释的方式更具降低NOx排放的潜力,75%负荷、a=1.3发动机达到稳定运行界限时(循环变动系数为10%)NOx排放降低到0.3 g/(kW.h),而单纯采用空气稀释时只能降低到1.92 g/(kW.h);当EGR率小于10%时,随着EGR增加,HC和CO排放缓慢增加,有效热效率缓慢下降,当EGR率超过10%后,HC,CO排放增加和有效热效率下降的速度都加快。小负荷时产生的NOx排放较少,且达到相同NOx排放目标值时所需的EGR量也较少,但是会产生较高的HC和CO排放及较低的热效率。  相似文献   

2.
政策法规     
根据欧洲环境保护部长理事会达成的协议,2000年已开始对重型载货汽车和公共汽车柴油机执行新的排放法规——欧Ⅲ标准,理事会还通过了将于2005年和2008年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这些法规待欧洲议会批准后实施。 欧Ⅲ法规将以前采用的13工况标准循环测试改为欧洲稳态循环法、欧洲瞬态循环法和加载烟度试验等柴油机排放鉴定试验方法。对包括采用电控燃油泵、废气再循环装置和氧化催化转换器的普通柴油机,需进行欧洲稳态循环试验和加载烟度试验;对采用包括NOx催化器和PM捕集器等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柴油机和气体燃料发动机则需增加欧洲瞬态循环法试验。2005年和2008年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排放法规后,进行定型试验的柴油机必须采用欧洲瞬态循环法和欧洲稳态循环法进行试验以确定其排放值。 2005年开始实施的欧Ⅳ标准规定,稳态循环法测试的柴油机PM排放限值为0.02 g/(kW*h),瞬态循环法测试的限值为0.03 g/(kW*h);两种试验循环测试的NOx排放限值均为3.5 g/(kW*h)。将于2008年执行的法规将NOx的排放限值降为2.0 g/(kW*h)。这些法规将于2002年进行可行性论证。据预测,要达到2005年开始执行的排放法规,所有新出厂的重型载货柴油车都必须加装排气后处理装置,这将引起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在YC6A220C柴油机上进行了进气道喷甲醇结合EGR的试验研究,在保持原柴油机动力性基本不变的基础上,研究了在不同负荷下,选用不同的EGR率和不同甲醇消耗率对原机的动力性、经济性、NOx和炭烟排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纯地使用EGR对于降低NOx效果比较明显,但是难以同时降低炭烟的排放,尤其当EGR率超过30%时,随着EGR率或者负荷的增加炭烟也急剧增加。向回路喷入适量甲醇后,不但可以保证NOx排放减少,而且炭烟排放也可以大幅度降低。在1 500r/min(最大扭矩转速)下,在EGR率为20%~35%,甲醇消耗率为50~70g/(kW·h)范围内,可以同时降低NOx和炭烟排放。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燃油消耗略有降低,排放水平均低于燃用0号柴油。  相似文献   

4.
<正>1柴油硫含量对排气后处理技术的影响随着排放法规的日益严格,柴油机单靠燃烧改进等机内净化技术已很难满足排放法规的要求,排气后处理技术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目前柴油机中使用的排放控制技术主要有:废气再循环装置(EGR)、氧化催化转化器(DOC)、柴油颗粒过滤器(DPF)和NOx催化转化器等。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可有效减少排放,特别是PM和NOx排放,但柴油中的硫会使催化剂中毒,严重影响排气后处理技术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1款在现有无废气再循环(EGR)系统且满足国五排放法规的柴油机基础上进行升级,以满足国六排放法规的柴油机。达到国六排放法规的首选柴油机技术路线是采用EGR系统和具有高转换效率的集成式后处理系统。开发结果表明,采用EGR 系统可以显著降低柴油机氮氧化物(NOx)原始排放,但同时会增加颗粒物(PM)排放。采用高压喷射可以明显改善发动机PM排放,通过进气节流可明显提高柴油机小负荷时的排气温度,确保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系统的高效运行,并有效降低NOx尾管排放。此外,采用柴油机颗粒捕集器(DPF)是目前降低柴油机PM尾管排放最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以某轻型车用高压共轨柴油机为样机,研究了在小负荷工况条件下,EGR率对柴油机排放、燃烧过程及燃油消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GR减小了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及压力峰值,使压力升高率略有增加,降低了瞬时放热率与峰值,延长了燃烧持续期,降低了缸内温度峰值及平均温度。在小负荷工况,EGR可以同时有效改善NOx,HC及CO排放,当EGR阀全开,EGR率为42%时,NOx排放降低了38.7%,HC降低了39.6%,CO排放降低了21.3%;PM排放先随着EGR率增加而减小,EGR率超过某一值后,PM排放增加,整个PM排放曲线呈现"鱼钩"状变化趋势。EGR对小负荷工况燃油耗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7.
以某带有高压共轨喷射系统和废气涡轮增压系统的直列6缸重型柴油机为试验对象,研究了EGR率对其燃油消耗率、NOx和烟度等排放参数的影响,同时还着重研究了EGR耦合喷射压力和喷射定时参数调整及EGR冷却温度对以上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EGR能有效改善柴油机NOx排放水平,但会导致经济性下降、碳烟排放增加,也会给HC和CO排放带来负面影响;EGR耦合喷射参数的折中策略改善了消光烟度和(NOx+HC)的排放,同时降低了燃油消耗以及PM和CO的排放;降低EGR温度可提高柴油机的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日产柴油机公司为适应日本新短期排放法规,2004年车型(中型、普通型货车)搭载了新型发动机,并且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超低微粒(PM)排放柴油机车认定制度"4星级".其中降低柴油车排放污染物的重要措施,包括采用冷却EGR(Cooled EGR)与高压共轨技术,并设置Super PM Cleaner(日产柴开发的微粒捕集器)作为标准装备,按照日本2000年柴油微粒(PM)排放物基准降低了85%.  相似文献   

9.
中重型车辆各国排放法规由图1可看到,从欧Ⅴ到欧Ⅵ排放法规,NOx排放降低大约80%,美国从US07排放到US10排放法规,NOx排放约降低83%;日本从中长期发展项目(NLT05)发展到新长期发展项目,NOx排放降低约87%。这是未来降低排放的一个重要的工作方向。要达到欧Ⅴ或国Ⅴ排放,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有的采取SCR技术路线;有的采用废气再循环(EGR)的技术路线。图2为满足欧Ⅳ(国Ⅳ)、欧Ⅴ(国Ⅴ)  相似文献   

10.
日产柴油机公司为适应19本新短期排放法规.2004年车型(中型,普通型货车)搭载了新型发动机.并且获得日本国土交通省的超低微粒(PM)排放柴油机车认定制度“4星级”。其中降低柴油车排放污染物的重要措施.包括采用冷却EGR(Cooied EGR)与高压共轨技术并设置Super PM Cleaner(日产柴开发的微粒捕集器)作为标准装备,  相似文献   

11.
在一台改造的单缸发动机上进行了乙醇燃料均质压燃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较宽的混合气浓度范围内,乙醇HCCI发动机产生较高的热效率,各EGR率下在当量比为0.11~0.5范围内指示热效率都在30%以上;在HCCI燃烧范围内,EGR和当量比的合理组合可以将NOx排放控制在1g/(kW.h)以下;在没有后处理器时,乙醇HCCI燃烧产生较高的HC和CO排放;与EGR率相比,当量比对HC和CO排放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基于城市道路车辆行驶工况设计EGR积碳发动机台架试验并进行1000h的试验研究,对比分析EGR系统积碳试验前、后的整车排放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试验时间增加,EGR冷却器热效率逐渐下降,废气压力损失不断增大,在700h后逐渐趋于稳定;EGR阀迟滞特性逐渐增大,闭环开启响应时间变慢;EGR系统积碳导致整车污染物排放恶化,尤其是对NOx和PM排放的影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发动机低温和常温环境下EGR冷却器积碳的差异性,以两台相同型号和配置的国Ⅵ柴油机为试验对象,设计了常温 (25 ℃)、低温 (-8 ℃) 两种不同环境温度下EGR积碳发动机896 h台架试验。结果表明,低温环境下EGR冷却器的积碳程度和速度均大于常温,换热效率下降幅度和压力损失增大幅度均大于常温;EGR冷却器积碳导致的换热效率下降是试验后NOx、PM排放增大,HC排放减小的主要原因,冷却器换热效率下降越严重排放变化越明显;HC的冷凝会导致废气中 HC浓度的下降,排气温度和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都对 EGR管道内 HC浓度的下降有影响,但是冷却介质的冷却能力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国外废气再循环(EGR)冷却器制造技术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汽车柴油机冷却废气再循环(C-EGR)系统的原理及国外研究成果。采用冷却EGR,在降低NOx排放的同时,微粒(PM)排放及燃油经济性没有明显恶化,从而使其已成为汽车柴油机满足EUROⅢ及美国EPA 2002年排放标准的关键技术之一。在这个系统中,关键的总成之一是EGR冷却器。介质了国外EGR冷却器的一般技要求、基本结构、材料及焊接工艺。着重介绍了国外在钎焊接头耐腐蚀性方面的研究成果,采用新型的钎料,可以大幅度提高接头的耐腐蚀性能,从而获得高可靠性的EGR冷却器。  相似文献   

15.
美国2007排放法规要求的PM排放和NOx排放将大幅减少,重型发动机将不得不应用各种排气后处理装置。虽然从2007年2010年NOx排放和非甲烷碳氢化合物排放限值是逐渐变得更严格的,但PM排放限值(0.01g/bhp.hr)从2007年开始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6.
<正>2009年9月开始实施欧Ⅴ排放法规规定,柴油乘用车的NOx排放与最初实施的欧Ⅰ法规相比要降低96%,而微粒(PM)排放在相同的时间内必须降低98%。随着共轨系统的技术开发,博世公司确信柴油机可以满足将来越来越严格的排放法规。同时,可以  相似文献   

17.
EGR率对燃用生物柴油的重型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研究了EGR率对燃用生物柴油的重型柴油机排放特性影响,并用气相色谱-质谱仪分析了燃用柴油和生物柴油时的SOF成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燃用生物柴油结合EGR技术可以同时大幅度降低PM和NOx排放,未出现一般柴油机中NOx和PM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生物柴油同柴油的SOF组分无本质区别,主要成分均为烷烃,但生物柴油SOF中的酯类物质多一些。为进一步降低碳烟,在生物柴油的基础上配制了一种含氧混合燃料,结合采用EGR技术,在不使用排气后处理装置的情况下达到了我国重型柴油车第Ⅳ阶段排放法规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废气再循环(EGR)是大多数美国发动机制造商为满足美国环保署(US EPA)制定的强制性法规而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它对于车辆的使用寿命和维修保养费具有重要的影响,美国货车经营业主已经撤消对EGR的攻击而对其进行大规模的采购,以更新日渐破旧的公路运输工具。 最初拟定NOx和PM低排放标准的  相似文献   

19.
对废气再循环(EGR)与微粒过滤器(DPF) 技术降低柴油机NOx与PM排放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运用EGR技术的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的排放试验,观察柴油机在不同负荷下NOx、烟度的变化,进而算出EGR率,得出最佳EGR率与负荷的关系;对微粒过滤器进行过滤再生试验,研究不同时间、不同调节阀开度对再生温度的影响,以提高微粒过...  相似文献   

20.
废气再循环装置(EGR)是1972年美国汽油机开始使用的一种装置,目的是降低发动机废气排量。它将发动机排出的约20%的废气吸入燃烧室中,稀释油气混合物,降低燃烧最高温度,抑制NOx等有害气体的生成,从而减少废气中的有害气体,使排放更环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