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闻集锦     
《城市交通》2006,4(2):87-88
上海市外环线、沪青平高速公路、延安高架路西段启动联动诱导工程,首次实现高速公路、快速路交通信息“牵手”。高速路和城市快速路交通信息联动,能给进入或者离开中心区的车辆都带来便利.它可以使得进出城的车辆能够在连续的道路上,得到连续的交通信息。该工程作为一项试点工程,是解决上海市交通诱导整体性的一次尝试,将为后续更大规模的联动诱导系统提供示范。  相似文献   

2.
<正>一、背景为了缓解市区交通道路拥挤压力,提倡乘客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特别是轨道交通)进出市区,上海市近几年来推出了"P+R"泊车系统。"P+R"("Parkand Ride"泊车+换乘)是指开自驾车的人士,将车停在城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快速路网作为中心城交通集散的快速通道,构成了上海市中心城道路交通网络体系的主骨架。因此,有必要把握其交通运行特征及发展趋势,为相关机构实施交通管理措施.提高运行效率,以及挖掘快速路通行潜力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上海市2010年的城市交通总体目标,即积极消化交通需求增长因素,努力保持中心城道路交通基本畅通,坚决防止出现大面积、长时间的交通堵塞,初步确立公交优先的交通格局,形成统筹的管理体制,加快交通管理信息化建设,使城市交通基本做到供需平衡,总体适应世博会要求。  相似文献   

5.
<正>上海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将黄浦江两岸地区建设成为与上海"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世界著名滨江发展带、大众公共活动的高品质体验地。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对上海中心城滨江核心区(南起徐浦大桥,北至翔殷路隧道)规划成系统的交通体系,推动滨江功能区的加快建设。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中心城内环线以内的高架道路,在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明确地定位为城市主干路,由于其连续流快速交通.大容量的特征,在上海市道路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整个高架道路加快速路系统,共承担了上海市中心城60%以上的标准车公里。其中,在中心城区包括内环线在内,高架道路已占有全市30%~40%的标准车公里。因此,为内环线以内高架道路的交通“排堵保畅”,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按照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1999~2020),上海城市总体布局关于中心城布局的原则,中心城将形成“多心、开敞”式布局结构,规划建设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的市级中心和4个副中心(分别是徐家汇、花木、五角场、真如)。其中,五角场副中心主要服务城市东北地区,功能定位以金融、信息、购物、文化、体育、休闲和商务办公为主体,并具有科技服务和娱乐休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一、市中心区域的主要交通问题 市中心区城一直是上诲人流.车流最为繁忙的地区。人民广场、淮海中路等中央商务区高楼林立.上班族工作日高峰时间乘坐各类运输工具来往于这些中心区域办公楼.交通潮汐现象明显。到了周末,大量消费者前往中心区内的淮海路,南京路等商业街休闲。加上车辆又布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国内外智能交通技术交流,大力推进城市交通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国家测绘局地图管理司、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欧洲智能交通协会、上海世博事务协调局、上海市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市信息化委员会特别支持,国际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分会共同主办并由上海市国际展览公司承办的“2008上海国际智能交通论坛暨技术和设备展览会”,  相似文献   

10.
在上海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着"实现中心城功能优化和有机疏散、沿区域性交通轴线培育城镇节点、促进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目标。在历次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郊区经历了"卫星城"——"新城"的建设历程。一、新城规划的背景近十年来,郊区新城规划受到广泛重视:2001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11个郊区新城;"十五"期间,开展了"一城九镇"试点,  相似文献   

11.
静安区地处上海中心城核心区,已成为上海城区东西发展景观主轴(陆家嘴-外滩-静安寺-虹桥)的重要窗口,拥有上海市高档商务办公区和宾馆区,是上海市商业、服务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2.
襄樊汉江一桥紧接樊城中心与襄城中心,承载主要城区间交通联系.伴随地区经济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逐年上升,交通拥堵成为过江交通的主要特征.从交通中心、医疗资源中心、商业中心分布等角度探讨了交通拥堵原因.最后从交通组织与控制,职能外迁及路面工程角度提出了改善拥堵行为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上海市公共交通客运总量增速放缓,地面公交客运总量不断下降。上海市"公交都市"、"十三五"相关规划、"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均明确提出了发展中运量的要求。上海市发展中运量是常规公交系统转型升级,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补充和完善轨道交通网络,保障城市运营和社会交通运行稳定性,发展"绿色交通",城市形象更新的需要。根据特征分析、优缺点分析、适应性分析等,针对中心城提出了中运量建设模式和推荐制式,并对未来中运量的发展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上海轨道交通"十一五"主要发展任务和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3月2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复并原则同意了“上海市轨道交通基本网络规划》,基本网络方案由12条规划线路组成:市域线路4条,市区地铁线路7条,市区轻轨1条,中心城范围内总里程约310公里,形成以换乘枢纽为锚固点,中心线路均衡分布,外围线路多向辐射的网络布局形态。市区线路在覆盖既有交通走廊的同时,服务中心城主要的活动中心,与城市重要发展方向保持一致;市域线路在覆盖主要客运走廊的同时,分别向闵行、松江、宝山、嘉定和空港等方向延伸,为适时延伸郊区轨道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十二五"时期上海城市建设的重心正向郊区转移,正如2014年6月举行的"上海2040战略专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统筹发展"研讨会上专家建言的那样,"上海未来的潜力地区是在郊区新城、新市镇"。与此同时,在新城汽车保有量高于中心城的快速增长、个体交通需求迅速膨胀、对外联系日益频繁等背景下,向心交通(出入中心城)、内部交通压力逐年递增,部分路段及区域甚至已呈现常发性拥堵。市郊新城在尚未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小长假流量低峰状态下的交通组织方案实施,确保关键节点项目实施与交通影响间的平衡。通过分析上海中心城年度交通流量变化趋势,总结近5年上海市2次利用"小长假"进行工程实施和交通组织的项目经验。实践表明:利用小长假实施关键节点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的关键是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具体项目的实际应用,从需求控制和工艺优化两方面对现行交通组织模式进行拓展和细化。  相似文献   

17.
《上海地方交通》2007,(1):43-45
2007年1月11日,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局长李文辉签发(沪交法[2007]7号)文件,要求局机关有关处室,市运输管理处、市交通执法总队、市交通受理中心、市交通考试中心,各区县交通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认真执行上海市城市交通管理局遵照《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本市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意见》及行业实际,制定的《上海市城市交通行业诚信体系管理规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外环线连接着A4、A8、A9、A11、A12,以及国道318、312、204等诸多放射干线公路,是郊区和外省市进入上海中心城的陆上交通线。  相似文献   

19.
在综合分析新城与中心城间交通方式适应性的基础上,针对城间走廊交通方式的特征和作用机理,引入前景理论探讨出行者对交通方式的选择,从前景效用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并构建交通方式选择模型,并结合实例对模型加以应用与验证。该模型为探讨新城与中心城间交通模式的发展及管理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和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8月10日,上海市交通工程学会举办了“城市综合交通科技沙龙”,邀请专家、学者畅谈交通需求管理。具体围绕4个议题:在城市资源环境刚性约束、尤其土地趋紧的矛盾更加突出的条件下,强化交通需求管理应作为战略抉择之一;作为上海控制机动车拥有的重要手段之一的新增机动车额度拍卖,如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使之更加完善?中心城停车泊位适度紧缺是控制机动车使用的措施之一,如何协调与增建停车设施、弥补停车缺口的关系?如何减少长距离、钟摆式、向心式等不必要的出行,缓和交通供需矛盾?专家、学者的建言摘要本期予以刊登。同时,我们期待广大读者围绕上述议题踊跃来稿,发表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