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的福船究竟是什么样子?怎样建造起来的?又是如何操控驾驶?<钦定福建省外海战船则例>和<闽省水师各标镇协营战哨船只图说>是记载清初水师战船建造工料定额的官方文件,这两册古籍的发现、解读和研究,以及沿用福建传统造船法式对其中一款赶缯战船进行复原建造实验,从造船技术史角度初步解开了清初福建外海赶缯战船的船型与建造技术之谜.  相似文献   

2.
郑和下西洋的大宝船据历史文献记载合今长123米,宽50米。按木帆船的结构规律和造船法式,(型、舱)深应有25米。这样,据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它的满载排水量高达4万多吨。下西洋的大船队共有208艘船,分超大型、大型、较大型、中型、小型五类。所以,总吨位多达200万吨。这就有不少问题:这么大这么多的巨舶.以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造不出来;要完成下西洋的各项任务达到下西洋的各种目的也不需要这么大的巨船;古今中外也没有过那么大的木帆船,因为用木材造不出万吨级的船,那么大的船也不适合用风帆作推进装置。总之,当我们把研究思路从传统的尺寸转换为相应的吨位,问题就清楚多了。  相似文献   

3.
文以比较传统的造船模式和现代造船模式为开头,介绍了预舾装的概念及其在现代造船模式中的重要性;进而重点描述了在FPSO发电机模块建造中应用提高预舾装率技术的方案,最后总结了在FPSO发电机模块建造中应用提高预舾装率技术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有明一朝,南京乃全国造船和管理中心。由于隶属关系不同,明代南京造船虽有四部专著,但均未能厘清南京造船的大概情况,致使在讨论郑和宝船的建造时也意见各异。本文认为,明代南京造船厂除龙江船厂和宝船厂外,还有快船厂、马船厂和黄船厂,所造之船如快船、平船、马船、遮洋船等,涵盖了明代建造的大部分船型。以建造海船为主的快船厂位于新江口地区,与郑和宝船厂的位置重迭,现在被称为宝船厂遗址的地方就是快船厂遗址。本文简要介绍了《南船纪》、《船政》、《龙江船厂志》和《船政新书》,认为这四部专著乃是了解明代南京造船业的基本著作,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从古代开始,韩国和日本就受到中华文明的影响,成为中华文化圈里的一员,但在此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却各自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文化.例如,由于所处地理环境、海洋环境及民族特性的不同,两国在建造传统船舶时所采用的造船工艺有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明初郑和船队七次大规模的洋际航行,是人类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完成这一壮举的必备条件之一,就是要有能够乘风破浪而行的远洋船只.对郑和下西洋船只诸问题的探讨不仅涉及郑和下西洋史实本身,还与中国古代造船、航海等科技成就有关.但由于史料记载以及人们对史料的理解、释读等方面的因素,长期以来,郑和下西洋的船只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本文谨就<明实录>中永乐元年(1403)至宣德六年(1431)有关建造、改造海船记录涉及郑和下西洋船只的几个问题提出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7.
泉州沿海以海为生家族的族谱中,有不少海事活动的记录,其中海难事件也频有出现,尤其以清代资料最为集中。由于地方文献少有相关记录,所以这些资料弥足珍贵,让我们深入了解到泉州发达的木帆船时代蕴含着无数航海家族的辛酸经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信仰、仪式与传说。族谱对于海难的记载相对简略,通常只书写“溺海身亡”、“不得尸葬”若干字,但是族谱本身信息量十分丰富,通过族谱记载的各种资料可以获悉,这些航海家族海上航行的目的包括移民、捕捞、运输、贸易等等,而移民的方向和目的地多指向台湾和东南亚各地。族谱还显示海难事件的发生并非全属自然灾害,遇到海盗等其他人为因素也时有出现。本文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介绍泉州家族族谱相关海难事件的记载;选择部分典型的族谱分析遇难者的身份、年龄、海难事件发生的地点、原因等等;介绍海航家族对于海难事件的处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仪式和信仰。  相似文献   

8.
《船体加工与装配》课程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重点建设专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2005年被评为湖北省省级精品课程,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课程的特色为:课程教学载体:实船建造典型案例课程教学以实船为载体,即将"真实船体建造、  相似文献   

9.
船舶建造仿真训练作为一种替代的训练方式,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职业教育。应用仿真船舶建造工作场景进行训练有诸多优势,本文主要对船舶建造仿真训练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进行了探讨。依据开发的目的与对象,阐述了船舶建造仿真实训系统设计思路与方法,介绍了船舶建造仿真实训系统的主要功能以及制作方法和平台,总结了该系统的特色与创新点,为其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仿真系统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明史·郑和传》中有"造大舶,长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句,这说明长44丈的大型宝船是下西洋过程中的代表性船型,但并非在第一次出洋时就能出现,甚至在前三次下西洋时都没有出现过。根据《明成祖实录》所载造船上谕,在永乐六年正月,有"命工部造宝船48艘"的记载。这是永乐上谕中第一次出现"宝船"字样。永乐六年开始建造宝船,当来不及用于永乐七年第三次下西洋,却可以在第四次下西洋时使用,而且载入马欢的《瀛涯胜览》,这当是跟随郑和第四次出洋的随行翻译马欢亲眼所见。后四次下西洋的航程远较前三次为远,使用大型船舶是合理的。随着航海、造船经验的丰富,出现大型宝船也是顺理成章的。根据新近查找到的文献,确知明代的南京不仅有龙江船厂和宝船厂,还有黄船厂和拨船厂,南京是明代全国造船中心。明代南京宝船厂遗址发掘成果的存在,任何再企图否定大型宝船的观点都将难以立足了。  相似文献   

11.
以武广客运专线典型路基断面为例,对路基沉降变形进行监测,结合实测沉降曲线对沉降规律进行探索,并利用曲线拟合法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CFG桩复合地基剩余沉降最大值5.6 mm;双曲线法预测的沉降曲线与实测数据比较接近;路基的工后沉降与填土高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主动铰接系统在盾构姿态调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ROBBINS公司生产的EPB6260盾构机主动铰接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在盾构施工过程中管片选型原则、方法,详细阐述了盾构机与管片姿态调整的具体方法和科学依据,以及姿态调整对工程质量的重要性.通过姿态调整,盾构施工安全平稳,盾构姿态良好,通过提前预知下儿环管片,盾构施工效率明显提高.此种方法的使用对隧道施工和设...  相似文献   

13.
目前路基压实质量检测的方法存在诸多不足,提出了以振动轮动力响应为基础的连续测试路基压实状态的检测方法,并在中铁一局哈大客运专线路基上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验证了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指标δCMV与目前客运专线路基压实质量力学检测指标K30、EV2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表明在获得更多的试验数据后,可以考虑采用连续压实质量控制指标对路基压实施工进行过程控制,减少目前的检测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沈阳市工程地质以中粗砂地层为主,目前使用的个别盾构机刀具配置与该地区地质条件不甚适应,导致了刀具、刀盘异常磨损。根据地铁一号线云沈区间盾构施工的实际经验,介绍了中粗砂地层中盾构机刀具选型、刀盘结构设计、先行撕裂刀与刮刀的相对位置、添加剂注入孔和搅拌棒的布置等刀具配置要注意的因素。对类似地质条件盾构机刀具配置及刀盘结构设...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大型跨江桥梁工程建设后对桥区河床响应的影响,以沪通长江大桥为例,进行大桥建设期间桥区河床地形、汊道分流比监测,对比分析工程建设前后桥区汊道分流比、桥区河床平面、断面、冲淤变化特征,掌握大桥工程建设后的桥区水动力、大型沉井基础局部冲刷、桥区深槽响应的影响特点,并与前期模型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为大桥工程顺利建设和工程河段跨江桥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大桥施工期间天生港水道桥墩基础局部冲刷及深槽冲刷幅度2~3 m;浏海沙水道28#、29#主墩基础及深槽冲刷幅度较大,深槽断面普遍冲刷4~5 m,主墩28#、29#基础局部冲深28.1 m、19.1 m.大桥施工期间对桥轴线断面流速分布影响较小,桥区汊道分流比基本稳定,对桥区河势稳定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物流业的发展需要制订统一的物流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和《物流法》及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形成完整的物流法律体系。并应明确物流行业主体的资质、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以促进我国物流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隧道掘进机(以下简称TBM)液压系统庞杂,用于润滑和传动的工作介质均为油或脂,因此,加强油液的状态监测对TBM的维护保养尤为重要。主轴承是掘进机的最关键部件,价格昂贵,及时、有效地对其润滑系统进行监测,可有助于了解和掌握机器的运行状况,确定并排除故障,从而提高TBM的使用效率,降低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工程风险。  相似文献   

18.
结合青藏铁路安多段冻土路基的设计与施工,从地基斜坡、地基强度、地表水和温度场四方面分析了影响沼泽化斜坡湿地冻土路基稳定性的因素,提出了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的保证路基稳定性的技术措施,例如在路基下部设置1m厚的片石层、路基体内设置双向土工格栅、在路基上游设置隔水板和挡水堤等;在此基础上对安多段沼泽化斜坡湿地冻土路基的水平位移进行了长期监测,监测表明路基稳定,为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证明了帐篷类映射相对于Lebesgue测度而言是强混合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论述传统教材中虚交圆曲线测设同时,着重讨论了虚交中圆曲线位于基线内、外侧的临界半径值的确定,以及如何通过有利地点确定理想的曲线半径,同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