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依托西安地铁4号线某浅埋暗挖地铁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工程,采用数值模拟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下穿既有建筑物时,CRD(交叉中隔)工法产生的地表及建筑物沉降最小,上下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诱发的变形最大,CD(中隔墙)工法位于两者之间,区间隧道下穿既有建筑物宜采用CRD工法进行施工;隧道正穿既有建筑物施工对建筑物竖向沉降影响较大,对差异沉降影响较小,而旁穿时引起的差异沉降较大;采取保护措施后,利用CRD工法进行施工引起的地表以及建筑物沉降均在可控范围内,保证了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五个设置在软土和人工土地基上的建筑物完工后发生严重沉陷的工程实例,说明在软土和人工土地基上设置建设物时,必须针对其基底地质特征采取有效工程措施,以确保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文章提出了几个观点:(1)设计时不能单纯考虑地基的承载力是否足够,对于软土要考虑其应力范围内的软弱下臣层和承载力是否足够及其由于压缩和固结产生的沉落量对建筑物的影响;对于人工土更要考虑其不均匀压密下沉的长期影响。(2)为了消  相似文献   

3.
地铁施工下穿建筑物沉降控制标准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地铁施工中对既有建筑物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期间需制定相应的沉降控制标准。由于建筑物结构形式千差万别,沉降标准也随之改变。目前,国内这方面的相关技术规定较少,大部分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给施工期间的变形控制带来诸多不便。以北京地铁五号线施工中下穿建筑物的几个实例作为分析对象,对施工中既有建筑沉降控制标准的制定提出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王国辉  马莉 《铁路航测》1994,(4):40-42,46
本文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处理建筑物施工过程中沉降变形的监测资料。建立外推型的预测模型,对后续施工中的沉降量进行预测,并绘制出外推性的沉降变形曲线。  相似文献   

5.
结合武汉地铁3号线19标段双线隧道施工,利用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的方法,研究盾构施工过程中建筑物及地表沉降变形特征,并根据同一建筑物不同部位的沉降差判定施工过程中建筑物的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在建筑物处明显增大,建筑物所在位置及其周围土体呈现整体倾斜变形;隧道横向上建筑物长宽比越大,地层滑移角及沉降槽宽度越大;建筑物和基础的沉降变形与隧道施工动态相关,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导致建筑物安全性降低。由此可知,盾构施工对上部建筑物的影响非常显著,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主城区中修建大规模的地铁工程时,地下隧道下穿各类建筑物会对隧道上覆地层产生扰动,从而导致周围的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甚至倾斜开裂,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文章以深圳地铁13号线盾构施工为工程背景,以隧道穿越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某宿舍楼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建立隧道-土体-桩基-建筑物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开挖时地表沉降、建筑物变形以及内力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主要集中在隧道上方的土层中,盾构掘进前和盾构掘进后的建筑物梁柱构件内力没有明显改变,隧道下穿建筑物造成的影响是由于盾构施工打破建筑物与基础之间的初始平衡状态,导致建筑物结构产生的附加内力在建筑构件中协同传递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小净距穿越两栋建筑物的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和两侧建筑物倾斜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盾构隧道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及其桩基础的影响。结果表明:后行线(北线)开挖引起的隧道轴线上方地表沉降略小于先行线(南线),两者叠加形成的沉降槽呈偏W形;开挖面位置一定时,桩顶沉降大于水平位移,桩底沉降与水平位移接近;随着开挖面接近桩,桩顶沉降和桩底水平位移逐渐增大,在开挖面通过2倍洞径后桩底水平位移逐渐趋于稳定,在开挖面通过6倍洞径后桩顶沉降逐渐趋于稳定;随着开挖面接近桩,桩顶及桩底水平位移朝向隧道,桩中部则远离隧道。  相似文献   

8.
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施工不可避免对地层及上层建筑产生影响,而双线隧道穿越同一建筑物同时存在着二次扰动,且同时由于建筑物与地层之间的作用,诱发的地表变形影响更为复杂。以南京地铁三号线常府街~夫子庙区间双线隧道下穿刘公巷7号楼具体工况为例,结合经验公式和数值模拟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存在建筑物情况下的地表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的存在使得地表沉降曲线呈非对称形式,且存在建筑物范围内沉降曲线相对平缓,而PECK预测地表沉降槽为对称曲线,且相对数值模拟结果偏大,表明地面建筑物对地层变形具有直接的约束作用;采用peck公式预测存在地面建筑物的地表沉降时,应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反算确定经验参数,从而考虑建筑物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确保地铁施工期间邻近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在综合考虑邻近建筑物使用现状、相应规范和受力特点的基础上,运用位移反分析和有限元方法对其进行结构安全分析,并据此确定邻近建筑物变形控制指标。在某地铁车站附属结构施工前,应用该方法对2栋邻近砌体结构建筑物的安全性分析表明:当差异沉降小于10mm时,建筑物上部结构和基础底板能够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根据两栋建筑物分别已有6.59和7.01mm的差异沉降现状,给出2栋建筑物沿既有最大倾斜方向的允许新增差异沉降控制值分别为3和2mm。依此标准,建筑物在附属结构施工结束后结构完好,验证了该工前安全性分析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
田德铁路小龙煤矿采空区的地质选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德铁路位于桂西南右江盆地及岩溶峰林洼地区,其中线路在CIK6+200-CIK7+000之间横穿小龙煤矿中部,由于采空区的不断下沉和地表变形,使过境公路及周围建筑物产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线路在小龙村地段存在横穿煤矿方案和绕行方案的比选问题。通过对小龙煤矿采空区地质状况、地表沉降及稳定性的分析与评价,推荐绕行方案(CK方案)为贯通方案。  相似文献   

11.
说明房屋的容许变形是制定地铁隧道施工方法的前提,提出基于旧房屋的破损情况来反分析确定容许变形值的方法,建立建筑物破坏等级划分比较表,明确对于大刚度建筑物采用倾斜度(差异沉降)、小刚度建筑物采用裂缝宽度表征破坏,并给出相应的容许变形计算方法。工程实例证明,该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2.
沉降观测在高层建筑物纠倾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沉降观测在建筑物纠倾过程中能够提供的变形信息和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建筑物纠倾工程中沉降观测的布置方法、观测周期、观测时间以及观测数据的解读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沉降观测结果来指导建筑物纠倾———调整纠倾措施和纠倾方向、控制回倾速率等,可以有效保证建筑物回倾过程的"平缓、安全、线性",直至达到纠倾目标。  相似文献   

13.
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多个区间盾构共需穿越建筑物570栋,在沉降控制困难的富水软弱地层中长距离连续穿越如此多的建筑物在国内外均未见过。为确保穿越建筑物群的安全,使盾构掘进引起的建筑物沉降最小,通过大量的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及室内实验等研究,获得苏州富水软弱地层中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变形特征,制定盾构穿越建筑物群的沉降控制标准、沉降控制方法以及相应的管理措施,形成一套可行的盾构穿越建筑物群沉降控制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在穿越建筑物的过程中,严格执行落实沉降控制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最终安全成功地穿越了建筑物群。  相似文献   

14.
以苏州轨道交通5号线某车站深基坑工程为例,研究了软土地层深基坑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规律。通过分析地下连续墙施工及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建筑物沉降原理,提出了多种针对性保护措施,并结合实测数据对建筑物沉降和地面沉降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连墙成槽后,土体最大水平位移出现在距离地面1/5 H(H为地连墙深度)处,且地连墙成槽阶段产生的沉降约占地连墙施工总沉降的90%;地连墙施工引起的建筑物沉降随施工步骤逐渐增加,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趋于稳定,最大沉降量约为0.98 mm;基坑开挖阶段,建筑物沉降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建筑物最大倾斜值为1‰,满足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接触网通过既有低净空跨线建筑物悬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英 《铁道运营技术》2009,15(2):20-21,25
针对既有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多存在低净空跨线建筑物的实际情况,提出接触网通过跨线建筑物所需净空的计算办法,介绍了降低接触网结构高度、增大跨距或减小承力索张力、承力索绝缘通过、刚性悬挂、线路落道与接触网改造结合5种接触网悬挂方案。通过在大包线电气化改造工程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既有低净空跨线建筑物接触网悬挂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梁过渡段技术措施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高速铁路路基与桥梁连接处,由于两者刚度的不同,使轨面容易产生沉降差,其高平顺性受到影响,危及列车的安全,平稳运行。为此,介绍世界高速铁路国家(包括国内京沪高速铁路)在该部位的处理措施,并对各种方法的使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地铁开挖过程中,由于受不均匀沉降和沉降速率变化的影响,容易造成建筑物结构出现裂缝,当裂缝宽度变化超出容许值时将严重危及建筑物安全,因此对地铁施工期间建筑物裂缝宽度变化进行全天候、连续、准确的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先进的物联网传感技术,通过裂缝传感器实现裂缝宽度变化全天候、连续性在线监测,并结合云计算平台服务器实现数据实时存储,可对数据进行快速的量化分析,实现高效、动态监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18.
基坑开挖一般对邻近建筑物影响很大,基坑内和周围土体的垂直和水平位移过大,会导致建筑物结构破坏,甚至功能失效。采用限元法,对土石组合超深基基坑开挖下邻近建筑物的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在不同开挖深度、不同刚度、不同桩间间距下工况下,桩体变形和地表沉降,并与未考虑临近建筑物影响的变位进行对比分析。在将现场监测结果与模拟值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获得了有益的成果,且对基坑施工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通过对京沪铁路电气化低净空跨线建筑物不能满足双层集装箱运输条件的典型控制性工点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解决不同控制性工点的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技术问题。 研究结论:对不能满足双层集装箱运输条件的低净空跨线建筑物,在不降低既有线路主要技术标准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接触网采取特殊的结构处理方案;特殊条件下,可考虑铁路落道、上跨建筑物抬高改建或拆除重建;既有线路改建困难时,可考虑便线及过渡措施,对既有正线进行封闭断道落坡改建;双箱径路内接触线最低点高度为6250mm,特殊情况下采用6200mm(不允许工务抬道),接触线悬挂点的高度一般情况下为6330mm。  相似文献   

20.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沉降观测在分析建筑物受破坏程度中的重要性,叙述了沉降观测的主要方法、施测步骤以及观测的基本要求,为建筑物因沉降原因造成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