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弱地层盾构斜穿既有建筑物沉降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以天津地铁九号线盾构穿越蝶桥公寓为背景,研究分析了软弱地层中浅埋盾构斜穿既有建筑物的安全风险和沉降控制措施.施工中由于采用了双液浆和单液浆组合注浆方式,有效地控制了地表沉降.监控量测结果表明,采用的综合措施,效果良好,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北京地铁十四号线首次采用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穿越建筑物施工为例,利用数值模拟对建筑物沉降进行了预测,并与工程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沉降值和倾斜值在控制标准之内,说明设计施工方案可行;盾尾空隙沉降占最大沉降值的30%~50%,应以此为主采取措施来达到预期的沉降控制目标;地面预埋管注浆是控制沉降有效的辅助措施;盾构施工中土体塑流性改善、掘进参数控制、出土量、盾尾同步注浆、二次补注浆是沉降控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3.
成都地铁富水砂卵石地层中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已经证明是可行的,但盾构施工隧道上方的滞后沉降时有发生,直接影响到地铁上方管线、建筑物和人的安全,严重的会造成等级事故。根据成都富水砂卵石地层土压平衡盾构施工滞后沉降机理分析,提出的洞内深孔定点填充注浆加固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滞后沉降的风险,对类似地层盾构施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区盾构隧道施工会对邻近建筑物的变形、内力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造成该影响的因素包括盾构施工工艺、地基特性及建筑物自身特点等。文章以盾构施工轴线上方的浅基础建筑物为研究对象,基于土体损失计算理论,建立了建筑物与基础、地基协同作用的力学模型。结合实际工程,采用1stopt软件求解弹性地基上建筑物弯曲的微分方程,分析了隧道轴线上方建筑物沉降、倾斜以及内力随盾构开挖面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分布规律。选取建筑物内出现最大正弯矩和最大剪力时的开挖工况,研究土体损失率、建筑物刚度、地基基床系数等引起建筑物内力变化的关键因素及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盾构掘进区建筑物的保护、设计和施工提供理论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5.
1前言 在城市地下工程特别是地下管网建设(包括市政、供水、煤气和天然气、电力、电讯、排污等管线的铺设、更新和修复)中,过去沿用的传统的施工方法是开挖式埋管法,但这种方法不仅速度慢、效率低、污染环境、影响交通、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施工安全也无保障,而且当管线必须在河流、铁路、地面建筑物地下穿越时,更只能望洋兴叹.因而先进的非开挖管线铺设技术和方法逐渐被人们接受并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  相似文献   

6.
位于厦门市的明发商业广场嘉禾路地下行车通道,所处围岩条件差、地下管线密集、工期紧张.该工程为平顶框架式通道,开挖跨度大、结构埋深浅、车流量大,为了保证施工的安全、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以及地面交通的正常运行,施工时必须严格控制结构变形、管线变形以及地表沉降.为此,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确定了全断面的施工方法,并综合应用了包括长管棚预注浆加固、尽快施做二次衬砌封闭成环和现场监控量测等在内的各项技术,使得工期缩短了1个月.通过该项工程全断面法修建技术的成功应用,获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总结出了该类工程施工时围岩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基本规律,这也为今后的相关工程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前市正建设中,盾构法暗挖隧道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然而,地下施工将引起地表沉降,使邻近建筑和管线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作者以上海地铁为工程背景,把数值分析理论应用于这一研究领域,推导出一套利用试验段实测数据推算出在整条隧道的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地面沉降的计算方法,由它推算的沉降纵向分布曲线能较真实地反映各种情况下盾构推进引起地面沉降的规律,经对实测曲线比较,由它预测的沉降曲线基本符合实际情况。数值理论预测沉降的方法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实测数据,其反映的是施工阶段的沉降,这种方法适用于施工进行过程中的沉降预测,并有助于分析各种施工参数推进引起的地面沉降规律。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砂砾地层电力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开展研究。首先,基于现有散粒土的沉降理论计算公式,进行某砂砾地层电力隧道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理论计算和分析;其次,通过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得到砂砾地层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变形规律;最后,在现有理论计算公式和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利用规划求解,提出适用于砂砾地层顶管施工引起地面变形的沉降槽宽度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土体损失是引起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沉降计算时必须考虑土体损失在顶进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修正沉降槽宽度系数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地适用于砂砾地层中顶管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计算。  相似文献   

9.
在富水砂卵石地层中,盾构隧道交叉重叠换边施工尚属首次,为解决盾构掘进通过后地表不发生较大沉降、不对道路及管线造成破坏,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采取了盾构掘进控制、地表注浆加固、洞内顶管注浆加固及施工监测指导施工的信息化施工技术,实践证明是比较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覃健世 《西部交通科技》2024,(1):190-192+204
为了降低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程度,文章基于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构建模型,对不同顶推力、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下盾构邻近建筑物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建筑物的沉降变形和水平位移随着顶推力增大而逐渐增大,随着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增大而逐渐减小;顶推力越小,注浆压力和浆液强度越大,建筑倾斜率越小;当盾构千斤顶推力为110 kPa、注浆压力为190 kPa时,建筑的沉降变形相对较小,并宜选择强度高的注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