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西岭隧道膨胀岩的基本特性,分析了膨胀岩对隧道施工所造成的危害,介绍了膨胀岩地段快速施工技术、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并提出了在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由于膨胀土具有遇水后崩解软化的特性,因此膨胀土地区的隧道施工技术一直是研究的重点。本文结合内蒙古自治区某膨胀土地质隧道工程实例,就隧道施工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从施工方案选择、施工准备及方案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膨胀土隧道仰拱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鸿  汪大新 《隧道建设》2010,30(5):582-585
结合新建铁路沈阳铁路枢纽东北环线团山子隧道膨胀土地段仰拱施工易发生底鼓的情况,介绍仰拱的受力分析、锚杆对控制膨胀土隧道底鼓的作用及效果、仰拱施工工艺及设计措施,并对膨胀土隧道仰拱施工提出建议,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膨胀岩隧道由于其特殊的工程地质特性,成为当今地下工程界最复杂的研究课题之一.结合依托工程大华岭特长隧道中出现的膨胀岩,提出了膨胀性围岩隧道的支护结构和施工原则.应用弹塑性模型对膨胀岩隧道支护结构和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支护结构的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主要应力均在安全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为探求适合弱膨胀土浅埋隧道的施工工法,基于在建三淅高速公路李家坪隧道工程,借助三维有限元软件分别模拟了弱膨胀土地区隧道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及CD法开挖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对比研究了围岩的受力与变形情况。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对软弱围岩掌子面的变形能起到有效控制,但对于控制浅埋段隧道整体沉降效果不大;相对于环形开挖预留法,CD法开挖工作面小,且各工作面封闭成环时间短,各工作面支护有效限制了塑性区发展,尤其是在隧道拱顶处,CD法开挖比环形开挖预留法开挖扰动引起的塑性区范围小很多,CD法更适用于弱膨胀土地区隧道施工。此外,根据收敛约束法的理念,推导了膨胀土隧道围岩特征曲线,结果表明:膨胀性围岩对含水率变化非常敏感,尤其是围岩变形较小时,膨胀压力可以达到塑性形变压力的数倍。综合理论推导、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李家坪隧道施工时产生塌方冒顶的原因。由于雨季施工使隧址区的弱膨胀土围岩含水量增大,吸水膨胀后释放应力,隧道自稳能力下降,加上薄弱的支护体系,是造成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弱膨胀土地区隧道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膨胀性围岩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增波  沈峰  丁洋 《公路》2011,(6):218-222
膨胀性围岩具有吸水膨胀、失水干缩、变形量大、易受扰动的特性,隧道施工时如果措施不当,将对支护结构造成破坏.以湖北宜巴高速公路凉水井隧道施工为例,分析膨胀性围岩隧道施工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点,总结膨胀性围岩隧道的施工方法、工艺和施工技术措施,从而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在运营阶段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7.
合肥地铁1号线试验段终点—云谷路站浅埋暗挖区间穿越膨胀土地层,因膨胀土的胀缩性、裂隙性等不良工程特性会对施工造成一定影响,选取合适的预加固措施能有效降低其影响。小跨度膨胀土隧道常采用的预加固措施有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管棚等,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超前小导管注浆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并建议合肥地区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不进行小导管注浆。  相似文献   

8.
本文详细介绍了黄土隧道施工过程中,防水与排水工程的质量控制要点,以期对黄土隧道施工有实际指导意义。众所周知,隧道在施工中,往往处于被地下水包围的状态,受到水压的影响,威胁了隧道内部施工结构的稳定,特别是以黄土为主体材料的隧道因黄土遇水软化、膨胀等特点,极易造成施工过程对结构的破坏和运营中结构渗水,因此,做好黄土隧道的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是隧道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笔者根据参加施工监理的延志吴高速公路东山特长隧道的工程的施工实践经验,探讨了黄土隧道防排水施工质量控制的措施,以期对黄土隧道施工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杭州地铁某线多处运营路段不均匀沉降修复工程为依托,研发由膨胀性干粉、膨胀抑制剂和注浆填充料组成的膨胀性注浆材料,用于地铁隧道微扰动注浆。膨胀材料注浆抬升修复运营地铁隧道不均匀沉降施工方法具有3项优势:复位精度高,处治效果好;膨胀材料耐久性良好,可压缩性较低,满足工后变形要求;施工期短,材料和能耗相对少,施工成本较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膨胀性盐岩地层隧道修建时出现的大量衬砌裂缝、仰拱底鼓开裂等问题,同时为保证隧道后续快速安全施工及长期健康服役,采用现场调查、数值模拟和监控量测等方法,对膨胀性盐岩地层隧道结构及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含盐地下水对混凝土的侵蚀引起的膨胀压力是原马蹄形隧道衬砌开裂的根本原因。2)250 k Pa的地层膨胀压力可大幅度增大围岩变形,但对隧道掌子面纵向挤压变形基本没有影响,可减小拱顶处的最大主应力,但会大幅度增大仰拱处最小主应力。3)多层支护可对洞周围岩变形起到积极的约束作用,也可明显减小掌子面纵向变形,对初期支护最大主应力基本无影响;无膨胀压力时,会引起墙脚最小主应力集中;有膨胀压力时,可减小其他部位的最小主应力。综合考虑围岩稳定性、支护受力以及施工成本控制等,膨胀性盐岩地层多层支护隧道施工宜采用二台阶法。现场实测证明采用3层衬砌、2层防水、全环注浆并施作隧底阻水榫后,围岩变形量小,衬砌未开裂。通过指数函数对围岩变形进行拟合,证明数值计算结果基本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