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结构特点及断裂原因东风EQ140型汽车的前、后钢板弹簧系单面双凹槽型断面结构,片与片间用中心螺栓定位,其寿命为10万公里以上。如何延长钢板弹簧的使用寿命,是制造厂家和用户都很重视的问题。前钢板弹簧由9片组成,其前端采用传统的第一片卷耳结构,用钢板销与固定支架连接,构成传力端;后端采用滑板式支撑。其断裂部位多出现在前钢板的卷耳根部及钢板盖板的边缘处。其原因是钢板在卷耳成形和热处理时,有残留的微小裂纹和残余的内应力;在装配时钢板销套配合不当(过紧),以及在汽车行驶中受到较大的冲击或扭转应力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1结构特点及邻国原因东风EQ140型汽车的前、后钢板弹簧系单面双凹槽型断面结构,片与片间用中心螺栓定位。钢板弹簧断裂部位多出现在前钢板的卷耳根部及钢板盖板的边缘处。其原因是钢板在卷耳成型和热处理时,有残留的内应力;在装配时因钢板铺套配合不当(过紧),以及在汽车行驶中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或扭转应力所致。钢板弹簧总成由主簧11片(见图)和副钢板弹簧9片(不包括副钢板弹簧的垫板)组成。其前端采用组合式结构,用小U形螺栓将主钢板弹簧的第一、二、三斤固定在专门的吊耳上,并用前端的固定螺检定位和传力,因此大大改善了主…  相似文献   

3.
对两件开裂的车轮支架(编号分别为1#、2#)进行失效分析。试验过程中首先产生疲劳开裂损伤,后续过程中受较大载荷作用疲劳裂纹发生快速扩展从而形成宏观可见裂纹。通过观察、金相分析,光谱分析及电镜分析认为:1#车轮支架筋条上存在一条裂纹,开裂模式为疲劳开裂,发生开裂的原因应与筋条表面存在聚集态疏松缺陷导致其抗疲劳性能降低有关;2#车轮支架两筋条上各存在一条裂纹,二者开裂机理一致。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FRP)板簧在重型牵引车上应用的可行性。采用正向设计方法设计等宽变厚板簧,卷耳采用变厚度弹性结构,卷耳与簧体采用螺栓机械连接,建立简化数学模型并辅助CAE分析。FRP板簧比变截面少片同静刚度钢板弹簧轻74%,动、静刚度比值为后者的3/5,摩擦力为后者的1/3。从台架试验结果看,FRP板簧寿命至少是少片钢板弹簧的2倍,分层断裂及簧体端部挤压-剪切撕裂是主要的失效模式。FRP板簧初期设计方法和台架验证方法可行,为后续改进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轻型载货车排气制动阀支架开裂问题,对失效件进行了宏观观察、断口形貌观察和零件材料理化检验,并运用有限元分析技术对失效件的受载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考虑到零件的结构特点对零件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综合分析认为,排气制动阀支架材料与设计要求一致;主要承受气缸工作载荷和机械振动载荷的弯扭复合作用导致疲劳断裂;机械振动对导致零件失效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进行零件改进时应关注零件结构的振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某汽车发动机在整车高速试验和台架可靠性耐久试验中,有几台次相继出现了水泵叶轮疲劳开裂的问题,同时伴有叶轮和壳体气蚀现象。经过对两种失效现象及其分布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为在特定工况下水泵内压水流紊乱导致了叶片特定部位和局部壳体水流过速并产生气蚀,同时衍生了叶轮的不合理弯曲疲劳载荷,导致叶轮疲劳开裂。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微动磨损和微动疲劳这两种微动损伤模式的概念和机理;并以进气歧管支架和发动机悬置总成两个汽车失效零件为例,进行了结构分析和断口检验,确定了导致上述零件失效的原因是微动损伤引起的疲劳断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车辆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运转,存在着零件磨损、零件腐蚀、零件疲劳及零件变形。零件的磨损,使得它的尺寸、形状和表面质量发生了变化,由此改变零件原有的配合特性;零件的变形,可能使零件产生弯曲、扭曲、挠曲等机械损伤,进而受损零件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由于材料的疲劳而产生破裂和折断等情况,从而使车辆产生各种不正常的响声。1发动机活塞敲缸产生的响声敲缸是指活塞在工作行程开始的瞬间,或者是活塞上行时,活塞在气缸内产生的摆动,其头部和裙部与气缸壁相碰撞而发出的"当当"或"嗒嗒"的异常声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现在重型载货汽车一桥和二桥上一般装配半椭圆式钢板弹簧,该弹簧和固定在车架上的弹簧支架利用前铰后吊的形式连接。传统的前簧后支架和二簧前支架相互独立分别与弹簧卷耳和吊耳铰接。车辆在行驶时,由于用户超载、路况差以及一桥和二桥共振等原因,这两个支架受力比较复杂,经常出现和车架相互错位的现象,支架断裂的  相似文献   

10.
结合随机振动理论,以某车型中冷管为例介绍了产品在多通道随机激励下的疲劳分析方法,并分析了中冷管支架在多通道随机激励下的疲劳性能,分析结果显示其失效位置与试验中支架开裂情况一致。根据分析结果,对支架结构进行了优化,并重新分析了疲劳寿命,其寿命结果比原模型有显著改进。由于该方法可以方便、有效地进行疲劳计算,且能够得到比较可靠的结果,所以比较适用于汽车结构件的疲劳寿命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路试车辆前机舱内PTC模块安装支架在路试中发生断裂的问题,对PTC支架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基于Nastran对PTC支架进行了5种行驶工况下的强度分析;基于Nastran对PTC支架进行了模态分析;基于Ncode对PTC支架进行了振动疲劳分析;PTC支架的强度、模态与疲劳分析结果表明,引起该支架开裂的原因为Y向支撑不足导致的疲劳损伤开裂,基于此原因对结构进行优化并验算;对优化后的支架进行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12.
《车时代》2006,(10):119-119
汽车悬挂的金属弹簧有三种形式,分别是螺旋弹簧,钢板弹簧和扭杆弹簧,螺旋弹簧形似螺旋而得名,具有重量小且占位置少的优点,当路面对轮子的冲击力传来时,螺旋弹簧产生变形,吸收轮子的动能转换为螺旋弹簧的势能.从而缓和了地面的冲击对车身的影响,钢板弹簧的中部通过U型螺栓固定在车桥上,两端的卷耳用销子铰接在车架的支架上,通过钢板弹簧将车桥与车身连接起来,当路面对轮子的冲击力传来时,钢板产生变形,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某重卡尾灯支架在实际行驶过程中出现振动疲劳失效,为此采集了尾灯支架的激励载荷,并将激励载荷加载于尾灯支架有限元模型上进行振动疲劳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际损伤部位吻合,通过损伤分析,提出了新方案,提高了尾灯支架的振动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4.
由于重型自卸车承载力大且使用工况恶劣,导致整车后平衡悬架总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板簧支架异常磨损或断裂的故障频发,严重影响客户正常使用,且使得售后维修及索赔成本增大。该文针对该失效模式,在原有技术及结构之上,从更换材料和减小摩擦系数考虑,重新设计一种新结构板簧支架总成,从而减少支架的断裂和磨损,降低支架总成故障率,最大程度的提高支架总成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5.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开裂问题突出,其中纵肋与顶板传统单面焊构造细节疲劳开裂危害严重,为提升其疲劳性能,通过引入最新自动化焊接技术发展了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为明确其疲劳性能的关键问题,基于等效结构应力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各疲劳失效模式的等效结构应力影响面进行深入分析,确定了构造细节的主导疲劳失效模式;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熔透率和焊缝几何尺寸对其疲劳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纵向移动轮载作用下,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的主导疲劳失效模式为顶板外侧焊趾起裂并沿顶板厚度方向扩展;对于该主导疲劳失效模式和焊趾起裂各疲劳失效模式,熔透率的影响不显著;对焊根起裂各疲劳失效模式而言,熔透率是关键影响因素,随着熔透率的增加焊根起裂各疲劳失效模式的等效结构应力幅值呈降低趋势,当熔透率达到75%时,其等效结构应力幅值均处于较低水平,此时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的疲劳性能主要由焊趾起裂的各疲劳失效模式所控制;焊脚尺寸是纵肋与顶板新型双面焊构造细节疲劳抗力的另一关键影响因素,适当增大焊脚尺寸可有效降低焊趾起裂疲劳失效模式的等效结构应力幅值,进而提升焊趾起裂疲劳失效模式的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针对轻型车钢板弹簧在台架疲劳试验中早期断裂的问题,通过对钢板弹簧断裂样品进行受力结构、断口及理化检验等分析,确定淬火开裂是导致钢板弹簧发生断裂的直接原因。通过对钢板弹簧的热处理工艺提出改进措施,使钢板弹簧热处理后的硬度、显微组织和晶粒度满足技术要求,提高了钢板弹簧的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轿车转向球头销早期断裂失效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球头销装配结构不合理及强度不足,是造成其早期磨损断裂的原因;静载和弯曲疲劳寿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球头销,其寿命和静强度均比改进前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8.
汽车钢板弹簧是起减震作用的大型荷重弹簧。在非对称交变弯曲负荷作用下,失效的主要形式是疲劳损坏,因此要求它具有较高的疲劳极限。60Si_2Mn钢广泛用于汽车钢板弹簧,因为它具有良好的淬透性、较高的强度和屈强比。其化学成分及原始组织见表1;临界点和马氏体点见表2;CCT曲线示于图1。  相似文献   

19.
卢玉祥 《汽车科技》2005,(3):54-54,15
1膜片弹簧离合器的特点 由于膜片弹簧具有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双重作用,从而使整个离合器的结构简化,同时也缩小了离合器的轴向尺寸。此外,制造及装配工艺简单,制造成本较低。膜片弹簧离合器在从动盘磨损后能保持压紧力几乎不变.或者说具有自动保持压紧力的特点。从结构上看它不象螺旋弹簧那样,会在高转速下因离心力而产生弯曲变形,导致压紧力下降。  相似文献   

20.
从曲轴受力形式、结构、刚性和弯曲应力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曲轴的磨损与弯曲疲劳的关系。对于典型的弯曲疲劳案例,找出了关键的影响因素和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