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葛胜勇 《北京汽车》2003,(6):23-24,30
节约燃油,就是节约能源,同时也会减低车辆的使用成本.从宏观来说,国家要修建高等级公路,汽车制造厂商要制造出低能耗的汽车,从微观来说,每一位驾驶和维修人员都应在现有条件下驾驶好、维护好车辆.这对于汽车节油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节约燃油,就是节约能源,同时也会大大减低车辆的运行成本.从宏观来说,国家要修建高等级公路,汽车制造厂商要制造出低能耗的汽车,从微观来说,每一位驾修人员都应驾驶好、维护好车辆,这对于汽车节油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3.
节约燃油,就是节约能源,同时也会大大减低车辆的生产成本。从宏观来说,国家要修建高等级公路,汽车制造厂商要制造出低能耗的汽车,从微观来说,每一位驾修人员都应在现有条件下驾驶好、维护好车辆,这对于汽车节油更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汽车驾驶与维护对汽车油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油价日渐上涨,怎样才能节省油耗也就成了有车一族关心的话题。节约燃油,就是节约能源。从宏观来说,国家要修高等级的公路,汽车制造厂要制造出低能耗的汽车,从微观来说,每一位驾驶员都应在现有条件下驾驶好、维护好车辆,才能有效地节约燃油,降低汽车运输成本。笔者就汽车驾驶、维护(保养)与油耗的关系,扼  相似文献   

5.
《当代汽车》2008,(5):8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服务与质量永远是最重要的话题。双龙汽车从315开始推出Remember Service售后服务月活动。在此项活动中,不仅为车主免费赠送燃油添加剂,帮助解决车辆积炭问题,而且还有现场部分免费车辆检测活动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下,减少汽车的燃油消耗是非常重要的。减少汽车燃油消耗要从各个环节着手,应该鼓励厂家生产节能的车辆,应该从标准上限制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水平,应该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的车辆,还应该建立良好的交通环境,驾驶者也应该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  相似文献   

7.
汽车节能减排是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本文以汽车节能驾驶主要原理为依据,从车辆驾驶具体操作、车辆维护等方面对比分析了不良驾驶操作对车辆燃油消耗的影响,并从节能驾驶操作、车辆维护等方面提出对策,以实现高校汽车燃油消耗量的降低,为建设节约型校园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传统车辆经济性对比分析方法受车辆配置、大小、质量等因素影响,容易得出普通车辆经济性远高于豪华车辆的结论。为了对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综合经济性进行深入客观的对比分析研究,本文中建立了一套搭载不同动力系统车辆的综合经济性预测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了新能源汽车(纯电动和燃料电池商用车)与传统燃油汽车的综合经济性对比分析及预测研究,从车辆的不同续驶里程和质量两个维度要求考虑,建立了搭载不同动力系统车辆的成本预测模型,并对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传统燃油汽车在当下、2025年、2030年、2035年的动力系统成本和全生命周期使用成本进行数据计算和经济性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未来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成本和全生命周期成本将会进一步下降,甚至会逐步优于传统燃油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成本下降速度更快,在长续驶里程和高重载条件要求下,燃料电池商用车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将逐步低于同类型传统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建议我国优先发展对续驶里程要求较长的重型商用车。  相似文献   

9.
汽车燃油消耗量的高低,是一个多因素问题,其中有:汽车设计与制造、驾驶操作、保修质量、汽车拖挂、客货源组织、道路状况、气候条件、海拔高度、燃油管理、奖励制度和人的思想等。本文就车辆使用、合理组织运输和节油推广等五个方面的问题做一些调查和整理,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赵长利 《北京汽车》2004,(4):17-19,23
随着汽车产品的升级换代,以及大量国外新车型、新技术的引进,车辆结构、性能、行驶条件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对车用燃油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最近几年因燃油选用不当,影响车辆使用、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甚至造成事故的事件屡有发生,所以了解汽车燃油的性能、牌号,掌握其合理使用,对安全行车、降低成本、保护环境、提高汽车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是常用的一种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指标。在对实际行驶车辆进行跟踪测试统计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建立一个准确的汽车燃油经济性评价方法。结合具体车型参数实例,利用发动机的万有特性图,计算汽车的百公里油耗量,为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轮胎作为汽车的关键承载部件之一,具有承受车辆负荷、向路面传递驱动力和制动力等作用,对汽车而言,这些功能必不可少。同时,轮胎也能影响汽车的燃油经济性、操纵性和安全性。轮胎的质量、安装及使用情况直接影响车辆的燃油消耗量。阻止车辆行驶的力包括空气阻力、传动系阻力(内摩擦力)和轮胎滚动阻力,这些力都能加大载重车发动机的燃油消耗量。据统计,在无风平坦的路面上行驶,轮胎的滚动阻力占车辆行驶总阻力的60%,毫无疑问,只有  相似文献   

13.
新闻     
《汽车与配件》2022,(17):14-25
<正>海南省2030年全面禁售燃油车日前,海南省人民政府印发的《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由此,海南省成为我国第一个提出清洁能源化目标并给出时间表的省份。《通知》明确,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在全省存量汽车和新增汽车中占比明显提高,燃油汽车退出速度明显加快、新增规模明显降低。其中,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占比超过45%,各市县基本建成一个机动车零排放区。  相似文献   

14.
汽车行业目前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并且让车辆具有更好的燃油经济性。汽车电子产品是所有这些解决方案的核心。与此同时,为了满足中国等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的需求,汽车成本必须保持在绝对最低限度。因此,可以看到业内正出现越来越多的协作开发,例如宝马和标致雪铁龙投入1亿欧元(1.382亿美元)联合开发混合动力车。两个主要增长领域更多汽车功能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汽车排放控制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对燃油质量的深入研究,汽车制造商得出结论:燃油硫含量对汽车排放控制系统有显著影响,降低含量就会直接降低装备催化转化器车辆的排放;要使汽车在整个寿命期内始终满足严格的排放标准,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油效率,就要使用无硫燃油;无硫燃油是应用氮氧化物(NO_X)捕集器、颗粒物捕集器和直喷发动机等先进技术的必要条件。因此世界各国车用汽油标准中降低汽油硫含量的趋势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6.
汽车自身质量的大小是影响燃油消耗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汽车设计轻量化成为发展趋势.近年来,世界石油资源紧张,油价不断上涨.对汽车工业和汽车运输业来说,降低燃油消耗量成为关键.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在全国开展车辆超载、超限治理工作的实施方案>的出台.这些都为加快汽车轻量化给予了政策支持和动力.实现汽车轻量化、降低燃油消耗、增加载质量、提高运输效率对约占我国汽车产量30%的载货汽车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各有关汽车制造厂商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汽车燃油的消耗约占运输成本的30%,因此尽量减少燃油的消耗是降低运输成本的重要手段。具体应做到:一要合理使用燃料;二要做好燃油的储运和管理;三要掌握汽车驾驶操作的节油要领;四要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五要采用有效的节油技术装置。  相似文献   

18.
燃油的清洁性是汽车使用过程中影响汽车使用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评价指标有2个,即不含机械杂质和水分。由炼油厂炼制的成品燃油本身不含有机械杂质和水份,但在运输、贮存、加注和使用过程中,燃油却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污染而出现机械杂质和水分。例如,输油管、泵和贮油容器不洁净,灌注工具不清洁,新的或才经过大修的发动机供油系统中残存有机械加工碎屑等。燃油在加入油箱之前经过上述每一环节,都可能使燃油中机械杂质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9.
汽车燃油经济性检测技术关键(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油经济性既是体现汽车燃油消耗多少的重要性能,也是表征汽车技术状况好差的重要参数。国内从20世纪70年代始,就一直在研究、开发燃油经济性的检测技术,但至今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仍只能用油耗仪测量法确定燃油消耗的多少。此法要在发动机供油系串接油耗仪,要拆、装油管,费事、费时,且不安全,不适于检测现场应用。加上现行的营运车辆燃油经济性限值标准可操作性差。尽管检测站有油耗仪等燃油经济性检测的成套设备,营运车辆年审、年检时,都免检燃油经济性。由此,行业内出现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取消燃油经济性检测的议论。决不可因难而退,燃油经济性检测是控制车辆技术状况的重要内容,是评定维修质量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能源危机成为21世纪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为此,节能减排也就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致声音和共同责任。对于车辆而言,燃油消耗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车辆技术状况、道路环境条件及汽车使用3个方面,在汽车使用方面,汽车驾驶习惯是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关键环节。因此,关于驾驶的节能知识和技能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改善不良的驾驶习惯,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节能措施,既响应了全社会节能减排的号召,又能够降低用车成本。本文分析了8种常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