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车身结构和空腔的有限元模型,利用声固耦合原理,对某MPV车辆进行噪声传递函数计算和节点贡献度分析,识别出对车内驾驶员耳旁噪声影响较大的车身板件,最后通过对薄弱环节的板件进行工程方案更改和优化,降低了车内怠速噪声。  相似文献   

2.
汽车悬架、动力总成安装点的动态性能对车身传递特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针对某款乘用车在研发路试阶段主观评价发现的加速车内噪声问题进行优化,通过实车及台架试验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确认问题原因主要来自于后悬置隔振率不足,采用仿真手段优化支架结构,并对改进后方案进行实车效果验证。测试效果表明,优化后的动力总成后悬置支架使得车内噪声降低2 dB (A)。研究结论丰富了车辆悬置安装结构系统的设计方法及低灵敏度车身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SUV车型车内抖动轰鸣声进行问题分析,查找出其动力传动系统的一阶模态是引起该车内抖动轰鸣的主要原因,根据有限元模型仿真的模态特性设计出主减及副车架的液压衬套动刚度和阻尼特性,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液压衬套对车内轰鸣声的改善效果,改进后车内传动系统阶次噪声最大降低了10dB。结果表明,通过改进主减和后副车架的安装衬套的动刚度和阻尼特性,实现对抖动轰鸣噪声的抑制,为前置后驱车型汽车NVH性能优化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型客车行驶时产生的车内轰鸣噪声问题,应用模态贡献分析等NVH诊断方法确定产生轰鸣噪声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多用途汽车(MPV)车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低频路噪轰鸣问题,通过整车传递路径以及响应分析,确定轰鸣问题由路面激励与尾门模态耦合引起。文章研究了尾门限位块刚度、尾门动力吸振器、尾门复合车身解决方案(CBS)的优化效果,最终选用增加尾门CBS方案解决了低频路噪轰鸣问题,有效提升车辆行驶中的乘车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某一商用车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方法深入分析了车内噪声特性。根据噪声频率、激励源频率、车身钣金模态频率以及车内声腔模态频率的对比分析结果,确认了车内轰鸣问题的产生原因。通过增强车顶钣金刚度与车身密封性能,明显改善了车内轰鸣问题。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110 km/h车速工况改进状态下,车内噪声降低3 d B,语言清晰度提高11%。  相似文献   

7.
某车型在怠速工况时,原状态样车方向盘振动严重,车内噪声较大,呈不可接受状态。运用LMS.test.lab设备对试验样车进行测试分析,发现车内振动与噪声主要由发动机悬置系统、燃油供给系统引起,通过对发动机悬置、燃油管路结构进行优化,使样车怠速工况振动与噪声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对某MPV车内噪声进行了主观评价,明确了一段的高频噪声,类似于咝咝的声音,给人很不舒服的感觉。通过各种试验,分析该段噪声的特性及其产生的机理,通过对增压器出气管的优化设计来降低这显著噪声,改善了整车NVH性能,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正针对某款国产SUV开发过程中出现路面激励而引起车内后排乘员噪声的问题,本文利用传递路径分析理论,分析车内振动和噪声产生的关系以及传播路径,建立整车振动与噪声分析模型,借助有限元分析,分析路面激励通过车身结构而引起车内振动与噪声的传递路径,对影响比较大的几条传递路径进行优化,使其达到目标值。最终,通过对样车进行试验,车内后排低频的隆隆声消失,达到了期望的效果。该分析方法对车身及整车的NVH分析与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SUV车型加速工况车内轰鸣的问题,首先通过车内噪声和传递路径测试分析,识别出传动系统为问题产生的关键。对传动系统进行弯曲模态和扭振测试,确定扭振为车内轰鸣问题的原因。然后建立传动系统一维模型,进行仿真分析,识别传动系统不同部件参数对扭振的贡献。通过主减速器增加质量环,有效消除车内轰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某SU V在加速过程中当发动机转速在1880rpm时存在明显轰鸣声,该转速段附近为常用转速段,严重影响乘客主观感受及车辆品质,通过试验与仿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噪声源及传递路径(空气和结构方面)对轰鸣声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验证,确认该轰鸣声受排气系统、车身侧围钣金件和后背门模态共同影响,综合考虑可实施性与成本,逐一解决,达到消除轰鸣声的效果。通过试验与仿真分析,为低转速车内轰鸣声的解决提供实际的有限措施,具有较大的工程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汽车保自量的不断增加,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也成为各主机厂竞相攻克的难题之一.以某车型为例,分析了车内空气污染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控制污染源头的措施,即将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目标分解到各个零部件,通过采取整车检测和零部件检测相结合的手段,使各分级目标达标,最终达到对车内空气质量进行有效控制的目...  相似文献   

13.
14.
建立了基于嗅阈值的车内气味溯源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某车型进行气味溯源,找到了引起车内气味的重点气味物质和气味高危零部件。结果表明,引起该车型的重点气味物质为苯并噻唑、己醛、丙醛、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壬醛、癸醛、乙酸等24种物质,气味高危零部件为顶棚、遮阳板、风道、三厢总成、车厢地板系统、门护板、前排座椅总成、方向盘等8种零部件。为主机厂进行车内气味管控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某销售公司在2016年12月~2017年4月收到F汽车公司生产的乘用车用户反馈车内异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找到气味物质主要来源,从而为源头控制、过程改进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车内空气质量综合管控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价值;主要方法为结合重点内饰件的主要用材和生产工艺,探究整车VOC超标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车内乙醛超标主要是顶棚及座椅引起的,甲苯超标则是顶棚及密封条引起。对相关零部件进行管控,并对供应商提出有效的整改意见,为整车生产商提供整改依据。  相似文献   

16.
某CVT车型在D档缓油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3600rpm附近时车内前排轰鸣噪声明显,影响整车NVH性能。基于源-传递路径-响应的NVH控制思路,应用比利时LMS公司的Test.lab测试软件对该问题进行实验测试分析,采用在车身右前纵梁位置安装动力吸振器,车身前顶棚以及前左右车门内钣金部位粘贴沥青阻尼片的综合优化控制措施,最终使驾驶室内轰鸣噪声由73dB左右降为67dB左右。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轻型客车开发过程中存在加速轰鸣噪声问题,对整车传递路径以及响应进行分析,确定轰鸣噪声由车身前保横梁的约束模态与发动机二阶激励共振引起。运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仿真软件对车身前保横梁进行分析,提出局部加强的优化方案,并结合动力吸振器弱化问题频率的能量,实现对加速轰鸣问题的优化,基于优化方案进行整车验证。结果表明,加速过程中轰鸣噪声得到显著的优化,有效提升车内加速噪声的主观感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中通过试验研究某客车车内轰鸣声的产生原因和特性。首先,对车内轰鸣声和传动系扭振进行整车试验,然后通过阶次分析和频谱分析,确定车辆在高挡低速时的车内轰鸣声是由发动机2阶激励激起传动系的固有扭转振动引起的。传动系的固有频率在40~60Hz之间,随挡位的升高而降低,受离合器扭转刚度的影响较大。传动系的扭振通过发动机悬置、传动轴悬置和后悬架传到车内,其中发动机后悬置和传动轴悬置处传递的振动较大。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