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多年冻土地区冻土特征,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涵洞产生病害的原因,提出了涵洞的设计原则,在多年冻土段落采用波纹管涵代替盖板涵,提出了波纹管涵的施工要求,总结了波纹管涵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多年冻土地区现有涵洞的病害类型分析,多年冻土地区涵洞应选用能够适应一定变形能力的封闭型结构,一般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圆涵、钢筋混凝土矩形涵、钢筋混凝土框架箱涵、钢筋混凝土盖板涵等.金属波纹管涵对多年冻土地基的影响较小,在应用之前应进行必要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保温板基路国道214线、青藏公路试验段地温进行分析,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多年冻土区保温板路基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多年冻土地区公路涵洞中,基础的不均匀沉降是其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采用设计简单、造价低、适应变形能力较强的钢波纹管涵,不仅具有适应地基与基础变形的能力,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对多年冻土地基扰动小,不渗水,有利于保持多年冻土地区的水热平衡,从而达到了保护冻土、整治涵洞工程病害的目的。本文结合青海省道308线的设计实际对钢波纹管涵的设计要点和施工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青藏公路路面使用沥青的现状,利用有限元模型对青藏公路5种常用路面结构不同温度分布下的力学响应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设置沥青碎石过渡层的路面结构(如ACR)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其面层的竖向位移、压应变、最大剪应力、最大剪应变和基层底面弯拉应力均较小,为多年冻土地区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施工过程是实现设计意图,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施工工艺不合理常常导致涵洞工后破坏。涵洞工程数量大,工程分散。施工单位应根据设计要求、技术装备、材料来源,制定施工计划,合理安排进度,科学组织施工。本文概述了多年冻土地区涵洞施工工艺,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设计原则对各种施工工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工程操作步骤。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国道214线和青海省省道天(峻)木(里)公路多年冻土路段病害的大量调查,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形成原因,研究了典型公路病害的主要类型与多年冻土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为今后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道214线和青海省省道天(峻)木(里)公路多年冻土路段病害的大量调查,分析了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的主要病害类型及形成原因,研究了典型公路病害的主要类型与多年冻土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为今后多年冻土地区公路工程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省近年来修筑的路基穿越多年冻土区路段较多,为保证路基稳定,结合青藏公路、青藏铁路和祁连县大冬树山路段冻土路基处治经验和科研成果,浅谈我省在建共和至玉树公路在多年冻土区主要采取的路基处治设计。  相似文献   

10.
涵洞病害是高速公路在黄土区域中典型病害之一,也是高速公路在运营期间的重点维护和防治对象。本文针对青海省境内平阿高速公路在穿越黄土区域段的51座涵洞进行了实地调研,基于此总结了青海省黄土地区平阿公路涵洞出现的7种典型病害类型,即涵洞下沉、基础开裂、护锥翼墙沉降开裂或倾斜错位、涵节错位或填缝脱落、内部或进出口积水淤塞、涵背填土塌陷、涵顶路面开裂等。对涵洞的基本病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不同病害类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与建议。该研究成果可以加深对黄土区公路涵洞病害机理的认识,对黄土地区高速公路涵洞病害的勘察、防治和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湿陷性黄土由于特殊的物理力学性质,若涵洞地基处理措施不当或处理深度不够,往往容易引起涵洞下沉开裂等病害。从对青海东部4条高等级公路黄土区内408座涵洞的调查结果来看,病害率较高,发生病害的涵洞共379座,病害率达92.9%,涵洞病害主要表现为浸水淤积导致的涵洞下沉、涵节错位及路面开裂等。根据现场调研的情况及规范的要求,以青海民小公路为依托,采用不同桩间距灰土挤密桩处理涵洞地基,开展现场试验对涵洞沉降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灰土挤密桩处理后的涵洞沉降远小于换填垫层处理的涵洞沉降,而两种桩间距灰土挤密桩沉降差异较小,建议桩间距取值为1.0m~1.2m;且涵洞进出口铺砌的施工措施应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2.
对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共和至玉树公路里程长,沿线海拔高,气候条件恶劣,地质条件复杂,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均大面积分布,加上沿线玉树灾后重建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和涵洞构造物多,施工周期短.涵洞基础形式的选择和地基的处理则是本项目涵洞设计的难点.为保证涵洞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这就要求涵洞结构型式必须是施工质量宜控制、施工进度宜保证的型式.  相似文献   

14.
刘烨 《运输经理世界》2023,(30):125-127
为提高砂砾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针对祁连山地区多年冻土砂砾路面裂缝问题,对有效治理砂砾路面裂缝的措施进行研究。首先,分析路面裂缝的危害;其次,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多年冻土砂砾路面裂缝类型及成因;最后,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以期提高祁连山地区多年冻土砂砾路面裂缝病害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多年冻土的特点,提出了多年冻土区路基设计的基本原则,并对多年冻土区常见的几种类型的路基结构型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常见的病害形态,针对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与温度密切相关的特点,从路肩、边坡以及排水设施等三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其养护的关键措施。针对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养护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在多年冻土地区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信息系统,以便于对其进行合理及时的养护维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青海省多年冻土地区形成的条件、分布特征以及对青海省公路交通建设的影响,总结了青海省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稳定性研究的成就,提出了青海省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交通建设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沙漠地区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及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在沙漠地区修筑公路,但已有技术难以满足沙漠地区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需求;以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的青藏高原为代表的多年冻土地区是全球唯一低纬度高海拔多年冻土区,冻土地区公路的建设和养护面临许多世界性技术难题,严重制约着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交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由多年冻土引起的输油管道问题,主要有融沉、冻胀等不良地质现象。在多年冻土地区修建管道,该地区埋设管线因传热和震动引起冰层融化,产生冻胀、融沉问题,会使管线下沉或凸起,对管道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青藏路穿越约560km(西大滩-安多)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和210km(安多以南)零星分布的岛状多年冻土地区.该地区普遍分布有厚度较大的水平冰层,体积含冰量大于80%,最厚达5m,其顶面一般即为多年冻土上限.由于埋藏较浅,极易受地表条件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冻融滑塌是高原冻土的突出现象,亦是造成路基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工程实践介绍了路基的部分设计思路及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