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在富水粉砂土地层中,地震液化作用易引起盾构隧道管片上浮,进而导致隧道结构破坏。文章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盾构隧道采取壁后注浆措施前后周边液化地层的动力响应,揭示了盾构隧道的主要破坏模式为液化上浮。在峰值加速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采取壁后注浆的方式虽然不能明显缓解地基土的液化趋势,但可以显著降低模型隧道的上浮位移量。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表明:砂土液化最先发生在地表及浅层土体处,随着模型深度的增加,砂土的液化程度逐渐降低,即增加隧道埋深有利于降低隧道液化程度。壁后注浆体通过与隧道结构形成整体,间接增大了上覆有效压力,能够抵消地基液化产生的上浮力。对于直径为6.2 m的盾构隧道,通过管片二次注浆孔进行注浆加固,浆液渗透半径达到1.0 m以上将能产生非常明显的抗液化上浮效果。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福州地铁5号线沿闽江段盾构隧道2-5中细砂地层为试验对象,开展了9个正交设计工况下的小型振动台试验,探究闽江砂土液化特性。结果表明:激振初期不同深度处的超孔隙水压(及超孔隙水压比)均快速累积至峰值,后略微下降并保持平稳直至激振结束;各地震动因素对砂土液化的影响程度依次为输入波振幅输入频率砂土饱和度;浅部砂土地层的液化可能性更大,在设计地震、罕遇地震、巨震作用下分别发生轻微液化、中等液化、完全液化。该试验结果可为后续数值模拟的参数标定提供依据,为闽江沿岸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高速公路振冲碎石桩加固砂土液化地基的机理及施工工艺,并根据施工实践经验,具体强调了在施工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对振冲碎石桩处理砂土液化的施工质量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公路工程的设计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砂土液化问题,例如:哪些液化路段路基工程需要处理,哪些部位可以不进行处理,合理的处理范围怎样确定,怎样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法等。这些问题可能不同的设计工作者会有不同的结论。本文阐述了砂土液化路段的地基处理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南京地铁一号线许府巷一南京站盾构区间地震液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了饱和砂土、粉土地震液化的机理及判别方法,并重点介绍城市地铁盾构隧道抗地震液化问题的处理方法,其中就地铁开挖后土层是否液化以及注浆处理后的液化范围进行的初步探讨,对城市地铁勘察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土压平衡盾构长距离穿越砂性地层,往往会产生刀盘刀具磨损严重、砂土液化引起地面沉降甚至塌陷、螺旋机喷涌致使盾构掘进困难等问题。本文结合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紫金山站-东明路站区间隧道工程,详细介绍了盾构在砂性地层中施工所采用的各项针对性措施,分析了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岩土体中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的活动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一定的影响。最近十年岩土工程界的一个关注话题即微生物岩土技术,它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反应加以控制和利用,来解决岩土工程相关问题的方法。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介绍微生物岩土技术处理领域包括岩土体加固、防渗堵漏、砂土液化防治、污染土处理和混凝土修复。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北部湾地区海积软土和细砂土构建吹填场地路基简化模型,运用自行设计的可改变竖向压力的振动台试验装置施加4组固结压力,固结稳定后输入3条汶川地震基岩加速度记录,探究吹填场地路基抗液化特性的演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固结压力作用后,超孔隙水压力在动荷载作用下有“单峰”型和“平台”型两种增长模式;振动停止后的“平台”型超孔隙水压力的大小与埋深呈正相关,稳定时间与埋深呈负相关;增加固结压力可以显著提高吹填场地路基的抗液化性能。类似特殊路基在进行抗液化分析或预测超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时应考虑固结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砂土地层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压力和地表变形的关系,文章通过自制模型试验系统,测量了砂土土样地表变形和开挖面支护压力,分析研究了地表沉降、隆起与开挖面支护压力之间的关系。通过测量不同覆土厚度情况下的扰动区域范围,建立了开挖面前方土体沉降和隆起破坏模型;试验得到了开挖面支护压力和地表变形相关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0.2%开挖洞径变形量作为实际支护压力设定的参考点,并结合朗肯土压力公式给出了维持开挖面稳定的极限支护压力上下限值。为便于应用,建议了维持地表特定变形量下的支护压力值。  相似文献   

10.
静力触探密度探测仪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极为重要的原位测试手段。现有的静力触探可以测定土的强度,用孔压静力触探可以测定土的水平固结系数,对砂土可以判别液化。但是,土的密度还需要用传统的取土、试验来取得。现试制成功的密度探测仪是与常用静力触探单桥探头组成而成。密度探头是采用同位素铯Cs^137测定土的密度。静力触探密度探测仪可连续测定土的密度、比贯阻力曲线。这种探头可以正确划定地层、判别淤泥质土层位、了解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的替代燃料,具有污染小、安全系数高、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天然气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领域应用最为成功和广泛的车辆替代燃料技术,为推动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显著的贡献。液化天然气汽车,作为天然气汽车的一种类型,与传统汽柴油车相比,液化天然气汽车安装了包括液化天然气气瓶、气管路及各种控制阀门和仪表在内的专用装置,在对液化天然气汽车进行日常检查时需要针对液化天然气汽车的专用装置进行重点检查。本文则针对液化天然气汽车的特点,对液化天然气汽车的正确使用方法、日常检查方法及维护技术要求、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了解读,为指导液化天然气汽车进行日常检查与定期维护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前用于求解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参数都较多且计算较为繁琐。文章基于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楔形体理论计算模型对极限支护力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当砂土的内摩擦角在20°~70°范围内时,其计算值的对数Inσ_T与砂土的内摩擦角ψ近似呈线性关系;而且在不考虑地面附加应力的影响下,当砂土的重度、盾构开挖面直径和盾构埋深不同时,lnσ_T与ψ的关系曲线近似平行。文章通过线性拟合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引入砂土重度影响系数a、盾构开挖面直径影响系数6和埋深影响系数c得到了考虑砂土重度、盾构开挖面直径和埋深等因素影响的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简化计算公式,简化了盾构开挖面极限支护力的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3.
二灰稳定黄河粉砂土的强度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国道220工程,通过二灰稳定粉砂土的大量试验分析,阐述影响二灰土强度的主要因素,解决了粉砂土成型差,强度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地基处理当中,强夯置换法比较适合在泥炭、液化粉土、软弱粘性土当中加以运用。强夯置换法施工技术运用的是巨大的冲击力对软土强度进行破坏,致使土体从夯锤下强制被挤压到旁边,使墩体占据一定的空间。针对地基处理中强夯置换法施工技术的应用开展论述。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地震液化带不良地基处治工程为依托,开展了地震液化带抗液化处治方案分析和优化比选。基于液化带区域高速公路沿线构筑物的重要性和处治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从常用的地震液化带处治方案中选取3种可行方案,以经济、技术成熟度、工期和环境保护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选取的方案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层次分析法优选得到的砂砾桩法可以有效改良地震液化带不良地基,不仅保证了重要构筑物不受到施工的影响,还能够达到技术、工期和环保要求,保证工程施工的经济效益,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桥梁是重要的生命工程结构,在防震减灾中具有重要地位。2008年汶川大地震使大量桥梁损毁,甚至直接导致交通中断,给抗震救灾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专家们在总结国内外震害经验后发现,"场地条件是影响桥梁镇海的主要因素,其中因场地液化及侧向扩展导致桩基础乃至整个结构破坏的占相当大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霍小军 《综合运输》1998,(10):20-21
<正> 引进液化天然气是涉及到国内外的一大系统工程,国外称液化天然气链,在链上的每个环节包括气田开发、液化、航运、接收站、用户(发电或民用)都必然协动建设,同步投产,才能发挥效益。1997年1月14~17日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组织了液化天然气国际研讨会,邀请了壳牌石油公司 美孚石油公司、英国石油公司以及国内石油、电力、城建、科研设计等有关专家学者参加,这几家国际石油公司从事液化天然气工业具有20~30多年的实践经验,拥有从科研、勘测开发、液化、船运和接收后再汽化的全面经验,他们在会上交流的经验具有权威性和普遍性。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迟后,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仅为2%,远低于21.5%的国外平均水平,因此引进液化天然气加快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确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液化天然气储运中的翻滚(涡旋)现象及预防措施,着重分析了液化天然气在储运中的翻滚机理,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翻滚现象,提高液化天然气在储运中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扁铲侧胀试验在地基土液化判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上海地区两个工程实例地基土的液化判别结果,对比分析了标准贯入、静力触探和扁铲侧胀三种液化判别方法,对扁铲侧胀试验在地基土液化判别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文章简要介绍了液化地层的基本概念以及判别标准,并针对土压平衡盾构在液化地层中掘进施工时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分析了液化地层中掘进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