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坡稳定性评价是重大工程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对某拟建高速公路古滑坡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并取样试验,系统地揭示了古滑坡的特征、成因;确定了滑坡计算的参数和边界条件;采用传递系数法分别对该古滑坡在工程开挖前与开挖后进行稳定性计算,认为工程开挖后,该古滑坡在降雨工况下极有可能复活,在地震工况下处于失稳下滑状态。  相似文献   

2.
古滑坡由于发生时间久远并且往往规模较大,受到扰动后存在复活的可能性,给工程建设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对其触发因素的分析有助于追溯滑坡发展演化历史,探究其现状。文中以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某古滑坡为研究对象,结合数值模拟结果及地质环境条件分析,认为该古滑坡由地震触发形成,可结合地震滑坡特点对其采取合理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经实测,花地公路滑坡为“特大型”中层推移式滑坡,地灾体危害大。文章在对花地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及变形特征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地质勘探资料、设计成果,分析了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花地滑坡在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研究表明:自重状态及自重+地震状态下,该滑坡基本稳定;在自重和暴雨状态下,该滑坡欠稳定,该成果对后期防治工程设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鉴于四川省巴中市王家坡滑坡的灾害历史和现状,本文根据王家坡滑坡的地质勘查报告,分析了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在不同状态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评价。研究表明:在自重状态或者自重与地震组合状态下,该滑坡基本稳定;但在自重与暴雨组合状态下,该滑坡处于不稳定或欠稳定状态,有必要采取可靠的防治工程措施。本文的研究为该滑坡的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采用GEO—SLOPE软件中的渗流模块模拟-高烈度地震区公路滑坡的渗流场,分析了设置仰斜排水孔后的水位变化,再用边坡稳定性分析模块和地震动态分析模块,用多种方法计算、比较排水前后的滑坡稳定性,这为研究排水措施对滑坡在动力作用下稳定性的影响,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为其它相似工程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汪军伟 《交通科技》2012,(Z1):78-79,81
采用GEO-SLOPE软件中的渗流模块模拟了某巨型古滑坡的渗流场,分析设置渗水盲洞后的水位变化,再用稳定性分析模块比较排水前后的滑坡稳定性,从而得出排水措施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孙徐 《路基工程》2021,(3):208-213
通过凉山州木里县俄亚乡四川坪子组地质调绘、钻探、物探、室内试验、数值模拟,查明金沙江某公路通过古滑坡区的环境地质条件、物质结构特征,并分析滑坡成因机制,定量计算滑坡安全系数及评价稳定状态。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古滑坡处于基本稳定—欠稳定状态,在其前缘修建特大桥,须满足工程安全储备,难度较大,建议改线。  相似文献   

8.
芜铜高速公路上马村滑坡稳定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滑坡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降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关键性因素之一。通过上马村滑坡变形监测结果的研究表明:降雨与滑坡变形破坏呈正相关性以及滑坡变形破坏与降雨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采用极限平衡法中的传递系数法对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并通过数值模拟对滑坡在饱水状态、坡体前缘开挖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应变进行了研究,得出滑坡体其相应的稳定状态和变形特征,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三峡库区某滑坡的治理工程,利用Slope/W软件将破坏概率分析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破坏概率分析的滑坡稳定性评价,可以降低由于抗剪强度参数的随机性、测试的误差、地质体的不均匀性、外界因素变化的随机性等对于滑坡稳定性评价结果的影响,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岩性的实际分布状况。相比单一稳定性系数评价滑坡稳定性的方法,将滑坡破坏概率与传统的稳定性系数相结合,可较客观地评价滑坡的实际稳定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在滑坡含水饱和+地震条件下,该滑坡处于破坏状态。  相似文献   

10.
依据贵州省某顺层岩质滑坡治理工程实例,基于滑坡动态渐进破坏的本质,结合深层位移监测对该滑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及变形破坏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岩体内部泥质软弱夹层是影响顺层岩质边坡稳定性的控制性因素;高速公路建设对坡体前缘开挖切脚及强降雨作用下层面软化是导致边坡变形破坏的诱发因素;通过滑坡稳定性分析计算,对滑坡进行针对性治理设计。  相似文献   

11.
舒中潘  高政  张军  杨关 《路基工程》2019,(4):116-120
推导了平面转折复合型滑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并以川东红层区某平面转折复合型滑坡为例,评价和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滑坡分为H1,H2滑坡,H2滑坡的剩余滑坡推力侧向作用给H1滑坡。H1滑坡前缘变形大,为牵引式滑坡;H1的滑动降低了提供给H2滑坡的滑坡抗力,导致H2滑坡滑动。天然工况下,H1,H2滑坡均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及地震工况下,处于不稳定状态。H1滑坡的稳定性总体差于H2滑坡。考虑H2滑坡推力对H1滑坡的影响时,原本在天然状态处于基本稳定状态的H1滑坡变为欠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地震和暴雨是导致滑坡的主要因素.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区发生8.0级强烈地震,此后截止到2008年6月10日14时,4.0级以上余震次数达到206次.本文以此为背景,通过在对杭州~兰州高速公路杏花村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形态分布特征等勘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传递系数法对边坡在天然、暴雨、暴雨+地震等3种工况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相应的稳定系数,并提出了合理有效的滑坡治理措施.研究表明:在暴雨和地震的共同作用下,滑坡稳定性急剧降低,极易发生失稳.此成果为该滑坡的有效防治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公路边坡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宝鸡某古滑坡的现场调查,并结合不同时期的勘察情况,分析了古滑坡的变形破坏过程和复活机理。运用理正和FLAC3D软件,以3种不同工况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以此判断古滑坡稳定情况。同时,运用FLAC3D软件建立数值模拟模型,预测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和对危险性做出评价,其结果是古滑坡复活体在3种工况下,均处于不稳定状态,必须采取治理措施,以保安全。  相似文献   

14.
西—攀高速公路米易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建高速公路以路基和桥梁方式从米易古滑坡中前部通过,文章介绍了滑坡的工程地质环境和特性,通过宏观地质条件和作用因素对其整体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通过力学计算法对稳定性较差的前级次生滑坡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滑坡对在建高速公路的影响,并提出了工程治理措施。通过对此滑坡治理的成功经验为西南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收集开县地质结构、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开县南山滑坡的滑体、滑带、滑床特征,得出其为一典型的顺层岩质滑坡;并分析了该顺层岩质滑坡的形成机制。而后确定权重因子利用极限平衡法计算得知,滑坡目前基本稳定,但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通过敏感性分析可知,内摩擦角φ值是影响滑坡稳定性最为敏感的因素,必须治理。  相似文献   

16.
七里10#滑坡内地下水水位较高,为探究地下水对土体变形的影响作用,在调查滑坡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布置了监测系统对地下水和土体变形进行监测。在5种不同水位工况下对滑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结论:该滑坡变形受到地下水影响较大,降低地下水的对滑坡稳定性有非常明显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7.
舒中潘  黄小东  李大鑫  杨关 《路基工程》2020,(1):174-177,183
推导了考虑地下水渗流作用下的Janbu法稳定性计算公式,以川东某红层堆积层滑坡为例,采用几何数值模拟,评价和计算了该滑坡的稳定性,并提出合适的抗滑桩位置。结果表明:该红层堆积层滑坡中后部的变形大,前缘的变形相对较小,滑坡为推移式滑坡。在长期地下水作用下,滑坡滑带土不断蠕变,加上人类工程的加载,导致滑坡滑动。滑坡中部-前缘蠕动变形量较大,但该滑坡的滑面还未完全贯通,因此其两侧边缘变形不甚明显。抗滑桩设置在滑坡中部陡坎的坡脚位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张振北  艾国辉  卓腾飞 《公路》2024,(1):263-269
黄河中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及黄土特殊的结构,造就了大量的滑坡发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量的古滑坡出现复活,直接威胁着人居及财产安全。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勘察、野外监测、土工试验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马家湾古滑坡的复活机理。结果表明:滑坡体上部土体含水率小于粉质黏土层(滑动面附近)土体含水率。水分在该坡体入渗的最大影响深度为1.5 m(1.0 m内土壤含水率变化波动最大)。滑坡形成后坡体上裂缝的存在,在降雨作用下改变了滑坡体空隙水压力分布状态,水体在裂缝及滑坡前缘不断地积水,改变了土体含水率及抗剪强度,致使一级滑坡发生滑动,一级滑坡的滑动降低了二、三级滑坡坡脚抗滑力,最终古滑坡牵引式的滑动、整体复活。  相似文献   

19.
牵引式滑坡是高速公路建设中常遇到的边坡灾害类型之一。K7滑坡为一发生于贵州省江口至瓮安高速公路境内的中型滑坡,是由于工程建设而引发的牵引式滑坡。基于工程地质分析法,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稳定性影响因数及破坏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该滑坡的稳定性系数及定量地评价开挖及降雨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该滑坡在开挖及降雨作用下处于不稳定状态,且开挖和降雨都会对安全系数及稳定性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并对该滑坡采取了抗滑桩、排水、封闭坡体裂缝相结合的加固措施。通过监测表明,K7滑坡原因分析正确,综合治理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诱发边坡动力失稳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实地调研5·12大地震后汶川震区附近道路沿线的滑坡与崩塌灾害分布情况,对地震烈度、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等影响边坡动力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经过统计表明,沿发震断层长轴方向的地质灾害点数目明显地比垂直于断层的短轴方向比较多;地震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在该区域分布上以沿河流水系呈线状分布;地震引发的滑坡多集中在坡度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