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下空间的种类进行分类后,介绍了国外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工作实践提出了地铁车站与地下空间统一规划的模式可分为地铁车站设计时预留商业开发空间,地下空间开发时预留地铁车站空间和地铁车站与市政工程同步进行等三种。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轨道交通和综合管廊为城市基础设施和地下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提升城市综合品质及可持续发展,避免城市道路反复开挖、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从工程经济性、实施安全性、后期使用便利性的角度出发,研究轨道交通工程如何与城市综合管廊结合设计,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保障建设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化和绿色发展水平。研究结论:(1)分析轨道交通与综合管廊建设特点及道路地下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得出结合设计研究的意义;(2)西安幸福林带综合改造工程,从规划布局、道路改造优化、建设综合管廊、预留地铁路径和地下开发空间一体化方面进行研究,解决了地铁过街和地下管线的突出问题,提升了城市地面景观;(3)介绍管线入廊原则,规范了综合管廊建设技术标准;(4)总结出地铁车站与综合管廊结合设计的多种布局模式,对增强地下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孙毅  于波 《都市快轨交通》2005,18(4):90--93
以成都市轨道交通沿线地下空间控制开发为例,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规划控制开发进行探讨,得出结论:为降低轨道交通建设成本和提高运营效益,应对轨道交通沿线土地进行系统全面的规划控制和预留,充分开发站点附近地下空间商业价值和发挥换乘枢纽功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对国内外"地铁+物业"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并结合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分布、站点影响范围、轨道线网密度情况,提出武汉市轨道交通站点地下空间发展结构及"地铁+物业"空间分布的策略。在此基础上,提出"地铁+物业+换乘设施"三体合一的站点设计及规划控制要求,并以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金银潭站作为实例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提出了武汉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轨道交通用地与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矛盾、轨道交通地下空间使用缺乏法律依据、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开发模式单一等。根据国家政策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加大轨道交通系列工作与相关规划衔接,出台地下空间土地利用法律以及转变土地融资方式,以期促进武汉市轨道交通土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香港轨道交通发展对东莞轨道交通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香港地铁和铁路的发展历程及其成功经验。将东莞社会、经济、地理、文化等方面的特点与香港进行对比,找出发展轨道交通的差异,提出了发展东莞轨道交通建设的一些设想。加强轨道交通与其他方式的接驳,做好站点周边交通设施规划,实现轨道交通与道路公交并重发展;结合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制定相应的土地政策,实施土地开发建设集约化;构建合理的管理、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城际轨道交通的发展对以轨道交通为导向的城市综合开发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性剖析香港铁路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结合相关数据分析,研究"城铁一体化"综合开发模式对城际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对该模式下的财务、政策和技术层面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城铁一体化"开发须在政策层面制定相应的"权益流程",实施开发建设的集约化;在运营层面体现"共赢"原则,构建"轨道交通运营+效益返还"机制;针对城市各区域发展不同步的特点,在一体化建设中采用灵活的预留机制满足分期建设的需求,最终实现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很多城市均在发展地下轨道交通系统。通过轨道交通的建设,对其沿线地面、地下空间进行合理的开与利用,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提高城市整体功能的作用。本文以合肥轨道交通地铁3号线为例,针对某些站点进行物业开发方案设计研究,并对地铁车站结合物业开发的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今后的物业开发设计方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根据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趋势,对地下工程建设中存在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在城市总体规划和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应做好地下空间开发的统一规划,对地下空间资源进行合理分配,统筹考虑轨道交通线路与市政管沟一体化的发展。轨道交通建设采用地下线还是高架线,应结合有关规划、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等综合考虑,在道路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投资增加,近年来,武汉轨道交通建设也飞速发展,城区轨道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地铁保护区也越来越多,这些区域内多存在在建或规划的大型建设项目,其建设过程可能造成地铁结构变形,增加地铁运营的风险,因此,对地铁保护区内结构进行安全监测受到管理部门和施工部门的重视。依托武汉市长江多级阶地典型的地铁保护区隧道结构变形安全监测项目,详细论述地铁保护区变形安全监测的方案设计、实施及控制指标等因素,并通过对比现场监测和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各因素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影响程度和范围。针对武汉地区的地质特征提出地铁保护区应考虑的主要安全风险因素,为降低武汉地区地铁保护区内的工程风险,保障工程安全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陈强 《都市快轨交通》2011,24(3):111-111
通过考察东京、大阪、首尔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枢纽换乘及物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阐述对这些城市在网络布局、直通运营、枢纽换乘、地下空间开发方面的心得体会;结合广州市轨道交通发展实践,提出轨道交通线网及站点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东京汐留站、东京火车站及京都火车站与地下空间结合开发案例的分析研究,阐述了日本轨道交通枢纽与地下空间整体开发、结合建设的发展模式,以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结合目前北京轨道交通上盖一体化、沿线地下空间一体化、站域综合体一体化开发、沿线土地一体化开发的典型案例,对其相关政策、体制、投资、开发模式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总结出一套“统一主体,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实施”的开发模式,提出需要大力进行政策、体制、立法的创新,进一步助推北京轨道交通一体化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国内外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及运营现状进行调研,提出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概念,对其特征表现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从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的绿色技术进行详细剖析,从技术集成、科技创新、装备研发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对绿色轨道交通的发展方向进行阐述,以期为绿色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和运营维护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与信息化给城市和轨道交通领域带来了更多机会和挑战,不同来源信息数据的整合需要跨尺度理论、综合化技术手段及跨平台分析方法。轨道交通领域需要跨部门、多专业协作,而数据融合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空间协同性差、相关专业之间存在技术壁垒等问题提供解决途径,并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二维信息向三维信息的转变搭建技术平台。针对当前轨道交通领域信息化趋势及信息集成的需求,通过建立比较框架,探讨在数据融合环境中,打通城市国土空间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及车站建筑设计等阶段,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BIM)与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一体化平台在数据支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从CAD、GIS以及规划支持系统(planningsupportsystems,PSS)3个不同阶段综述规划信息平台的发展,探讨每个阶段针对轨道交通一体化的技术特征、进步和局限。通过对理论趋势、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需求和相关技术现状等方面的研究,显示城市规划与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技术平台和数据标准均呈现出整合化特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整合的发展趋势与数据融合需求,提出BIM和GIS软件平台及数据标准的集成,是城市轨道交通科学化、智慧化发展的技术关键,也是大数据时代实现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内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收集国务院、各相关部委、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等部门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的最新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详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申报的基本条件,总结并且提炼出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内容及审批程序。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城市重大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规划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建设规划和工程可行性研究。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经过审批立项进入设计阶段后,其内容包括工程项目总体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和设计工作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为即将启动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作为参考,并且能够有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工作规范有序合理开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持续、健康发展,分析研究国内近十几年来规划建设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可研报告及其评估报告,发现目前可研编制与评估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下放至省级投资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在《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一书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适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形势的可研编制要求及编制趋势。提出可研项目编制技术路线,将可研报告划分为项目建设背景、项目技术条件、项目建设方案、项目适应性分析、项目综合分析五部分内容,在成都、济南、长春等地多个项目的尝试中取得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市域轨道交通是各大城市解决市域交通的重要方式之一。随着现代城市规模的扩大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分析国内外主要城市市域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提出我国市域轨道交通的发展思路,并就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必然性、规划原则及技术标准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以温州市域轨道交通建设为例,对市域轨道交通发展建设加以阐述,以期对其他城市的市域轨道交通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制式比选是项目建设初期的重点。文章以四川省攀枝花市为例,从审批政策风险、技术可靠性、环境适应性、建设及运营成本、预留未来发展空间等角度,对中小型山地城市轨道交通制式进行比选研究。从运量、自然条件角度考虑,有轨电车、悬挂式单轨、跨座式单轨3种制式均可供选择,但受审批政策的影响,现阶段有轨电车仍是确保建设顺利推进的唯一选择。随着审批政策的进一步明确,小型化的跨座式单轨及悬挂式单轨将充分发挥其在适应特殊自然环境方面的优势,为中小型山地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全新的制式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