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经CMC平板分离筛选,从青藏高原牦牛粪样品中获得一株产碱性CMC酶能力较强的菌株Tibet-YD4524-3,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鉴定其为链霉菌类(Streptomyces sp.)菌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Tibet-YD4524-3产酶的最佳碳源为可溶性淀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产酶温度为30℃,最适产酶p H值为8.0.酶学性质初步研究显示,Tibet-YD4524-3产生的CMC酶最适反应温度40℃,最适反应p H值为8.5,在碱性条件下CMC酶具有较高的酶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金属离子K~+、Mn~(2+)和Fe~(2+)对Tibet-YD4524-3所产CMC酶的反应具有促进作用,金属离子Cu~(2+)、Pb~(2+)和Hg~(2+)具有抑制CMC酶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张掖市临泽县东小口子铁尾矿分离筛选获得2株耐锰的细菌,分别命名为HF-1和HZ-1,通过16 SrRNA基因序列初步鉴定HF-1为阿司肠杆菌(Enterobacter asburiae),HZ-1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菌株培养条件研究表明,HF-1的最适生长条件:培养温度35℃、pH=7...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纤维素乙醇的生产效率,对高效产纤维素酶曲霉W-10的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利用其发酵所得的粗酶液对预处理后的水稻秸秆粉进行酶解,并用酿酒酵母通过同步糖化发酵(simultaneous saccharification and fermentation, SSF)工艺生物转化纤维素乙醇. 首先通过定时取样测定还原糖量,研究不同底物浓度、不同表面活性剂添加量、纤维二糖酶的协同作用等因素对酶解过程的影响. 然后利用所得优化后的酶解条件进行同步糖化实验,研究不同的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初始pH值等影响因素对同步糖化发酵乙醇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底物浓度为80 g/L、表面活性剂吐温-80添加浓度为5 g/L、酶解体系外纤维二糖酶补加量为166.67 nkat/g时,粗酶液的酶解率最高;在35 ℃的培养温度、初始pH值为5的条件下发酵4 d时,发酵液中乙醇含量最高,乙醇得率可达0.43 g/g(底物干重). 优化高效产纤维素酶曲霉W-10酶解水稻秸秆的反应条件,可促进纤维素乙醇生物转化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物乙醇的商业化生产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纤维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固态发酵条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从腐烂稻草、土壤和牛粪等样品中分离到12株能在以CMC-Na(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菌株,并从中筛选出1株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的真菌,初步鉴定为脉纹孢菌(Neurospora sp.).通过对其固态发酵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试验,初步确定了发酵培养基最佳碳、氮源种类及添加量:稻草粉与麸皮的质量比为9∶1,NH4NO30.5%;最适培养条件为:固液比1∶3,接种量1 mL,pH值自然,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96 h.该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达到3 551.1和386.7μmol/(g.h).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甘肃渭源黄芪根腐病致病菌的类型及致病力分化情况.采集具有典型黄芪根腐病状的植株并分离得到6株病原真菌,分别编号为GF1、GF2、GF3、GF4、GF5、GF6.通过形态特征和DNA-ITS及EF-1α两组基因序列分析对6株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并比较了其生长速率、产孢量和致病力.对6株病原真菌的4种纤维素酶(Cx、βG)和2种果胶酶(PG、PMG、PGTE、PMTE)的酶活力进行了测定.6株黄芪根腐病原菌均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菌株GF3的致病力最强,接种7 d后的病斑直径为1.43 cm,且菌株GF3的生长速率最快,培养9 d后的菌落直径为8.5 cm,培养10 d后的产孢量最大,为7.5×10~8个/皿;6株病原菌产果胶酶的活性均高于纤维素酶的活性,其中菌株GF3产生的的酶活力均高于其他菌株,产2种纤维素酶(Cx、βG)的酶活力也均高于其他菌株.甘肃渭源黄芪根腐病致病菌的主要类型为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其中菌株GF3的致病力最强,且其产的2种果胶酶(PG、PMG)和纤维素酶(Cx、βG)的酶活力高于其他菌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产气肠杆菌产β-内酰胺酶的基因型情况,并对其同源性进行分析。方法β-内酰胺酶试验与基因型检测(包括4个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3、blaCTX-M-9基因与1个AmpC酶基因:AmpC基因)分别采用头孢硝基噻吩显色法、聚合酶链反应(PCR),并运用随机引物扩增PCR(RAPD)与聚类分析对29株产气肠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9株β-内酰胺酶阳性的产气肠杆菌中15株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编码基因结果阳性,blaTEM、blaSHV、blaCTX-M-3、blaCTX-M-9基因型分别为2株、1株、6株、4株,1株同时携带blaTEM和blaSHV基因,1株同时携带blaTEM和blaCTX-M-9型基因;12株细菌AmpC酶阳性;5株细菌同时产超广谱ESBLs与ampC酶;29株产气肠杆菌经RAPD与聚类分析,分为11个基因型。结论 ESBLs与AmpC酶是产气肠杆菌所产的2种主要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RAPD分型中Ⅱ型、Ⅲ型为同时产ESBLs与AmpC酶,临床应对这2型产气肠杆菌进行重点监测。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原油污染的危害,各国学者都在研究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的原油污染物.该实验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制备培养基,采用平板菌落分离法,分离获得11株能够利用原油生长的菌株,重量法测得其中HC13菌株的原油降解率最高,为57%.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鉴定其为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气相与质谱联用(GC-MS)分析发现菌株HC13对短直链烷烃的降解率都在60%以上.结果表明:控制单一变量可得到其生长最适条件为pH值为7,温度为30℃,原油质量分数为1.5%,接种量为2%,转速为140 rpm.  相似文献   

8.
从成都某印染厂生物处理装置污泥中分离筛选出若干株对活性红PBL有脱色降解作用的菌株,经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高脱色活性的菌株(命名为TS4),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并对TS4菌株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脱色效果受温度、pH值和供氧条件影响较大,最佳生长条件为37℃,pH=7.8,密封培养.此外,该菌对染料浓度的最大耐受极限为200mg/L;实验中分离出的单菌株的脱色活性比混合菌株弱。  相似文献   

9.
采用不断增大垃圾渗滤液浓度的方法,筛选出5株有效降解垃圾渗滤液化学需氧量(COD)的优势菌株,研究其对渗滤液COD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5株优势菌株均是好氧微生物,对COD的最佳降解时间为120h,最适pH均为7;混合菌株比单一菌株的降解效果好,在30℃,pH为7时COD去除率为45.3%;加入碳源有利于渗滤液COD的降解,但加入无机氮源使COD的去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从尾矿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了7株对铅镉具有双耐性的细菌菌株,其中G-1、G-2的耐受性高于其他菌株,G-1可分别耐受4 000 mg·L~(-1)、500 mg·L~(-1)的铅镉,G-2可分别耐受4 000 mg·L~(-1)、400 mg·L~(-1)的铅镉,16S rRNA基因序列初步鉴定G-1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 sp.),G-2为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 sp.).以G-1、G-2为供试菌株,研究环境条件对其去除液体中铅镉离子的影响,结果显示,菌株G-1去除铅镉的最佳条件是温度32℃、pH为7、 NaCl浓度4%、接种量2%,该条件下铅镉去除率分别为91.32%、80.66%;菌株G-2去除铅镉的最佳条件为32℃、pH为8,NaCl浓度4%、接种量2%,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9.44%、72.89%.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株都对铅镉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可期为微生物或微生物联合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提供重要的微生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淋溶法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降低污泥中毒性重金属对环境的危害,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培养基的pH 值、微生物的接种量、淋 溶的温度及循环淋溶时间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及最优条件下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淋溶液的 pH 值随污泥中重金属的去除逐渐降低,培养基最佳的pH 值为1.0,最佳微生物的接种量为15.0%,最佳淋溶 温度为30C,最佳循环淋溶时间为全天循环;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污泥中Cd、Mn、Cu、Pb和Zn的浸出率分别高 达88.0%、88.0%、69.0%、67.0%和83.0%.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性能、影响因素及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该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受pH、时间、Cr(Ⅵ)初始浓度等因素的影响.其中:pH是影响其吸附性能的重要因子.溶液中Cr(VI)的去除率随溶液pH值降低而升高,在pH值为2.0时达到最大98.87%.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吸附速率方程,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等温方程拟合较好,20℃、25℃、30℃和35℃下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96、6.62、7.49和8.59mg/g.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说明油菜秸秆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机理主要是吸热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中耐火碎石最佳掺量, 设计了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方案, 即在2.36~4.75 mm集料中, 耐火碎石体积掺量为100%, 在4.75~9.5 mm集料中, 耐火碎石体积掺量分别为20%、40%、60%、80%、100%, 在9.5~13.2 mm集料中, 耐火碎石体积掺量分别为10%、20%、30%;研究了耐火碎石掺量对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和阻热性能的影响规律, 提出了耐火碎石最佳掺量, 并分析了最佳掺量下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和阻热性能。试验结果表明: 与普通SMA-13沥青混合料相比, 将2.36~4.75 mm集料全部替换为耐火碎石时, 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降低约3%, 试件温度降低约1.4℃; 4.75~9.5 mm耐火碎石掺量占该粒径普通集料60%时, 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降低5%~10%, 试件温度降低约5.7℃, 阻热效果明显, 耐火碎石掺量超过60%时, 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急剧衰减, 阻热效果不明显, 掺量为60%~80%时, 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降低幅度达到10%~20%, 而试件温度降低幅度不超过0.7℃; 9.5~13.2 mm耐火碎石掺量占该粒径普通集料10%~20%时, 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基本不变, 而阻热效果明显, 掺量达到20%时, 路用性能降低约13%, 试件温度降低约7℃, 耐火碎石掺量超过20%时, 路用性能急剧下降, 无阻热效果, 试件温度增加0.1℃; 基于热阻式SMA-13沥青混合料降温效果最佳原则, 建议2.36~4.75、4.75~9.5与9.5~13.2 mm耐火碎石掺量分别占同粒径普通集料的100%、60%和20%。   相似文献   

14.
A high effective bioflocculant-producing strain named LB1 was isolated and screened from the leachate by routine micro-method.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as genus Pseudomonas according to the morphologic and physiological-b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rain.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crobial flocculants produced by LB1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al production period of microbial flocculant using LB1 is 96 h; and the products, found in the fermentation liquor, comprise the extracellular organic matter (EOM) of LB1 generated during LB1 growth and the secondary metabolites in the anaphase of LB1. Meanwhile, the mycelia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icrobial flocculants. Because heat has a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active substance in the microbial flocculants than other factors, the activity of the flocculants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and the time of heating. The flocculants can flocculate mud-containing and melanin-containing wastewater effectively with a flocculation ratio of 85.1% and 92. 2% , respectively. The optimal heating temperature varies from 20 to 45 ℃. When flocculating the two wastewater, the flocculating activity of the flocculants is above 57. 7% and 70.9% , respectively, in a wide pH range from 3 to 11.  相似文献   

15.
用冷冻法建立家兔角膜内皮损伤的动物模型。将直径为 8mm的铜探头置于液氮中数秒后取出 ,待探头温度显示在 - 12 0℃时将其垂直放于兔角膜中央表面分别接触 5s和 15s。结果显示冷冻区的角膜内皮细胞完全被破坏 ,内皮细胞损伤区与未损伤区之间界限清晰。冷冻 5s和 15s能造成面积相近的角膜内皮缺损 (P >0 .0 5) ,而冷冻 5s者角膜水肿较轻 (P <0 .0 5)。伤后 2 d,内皮缺损面积为(4 .13± 1.97) mm2 ,伤后 3d,一部分的角膜内皮已愈合 ,伤后 4 d所有角膜内皮缺损已被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再生内皮细胞所覆盖。伤后 12 d,再生的内皮细胞大小趋于均匀一致 ,为多边形。本试验通过对冷冻探头温度的统一监测 ,建立了兔角膜内皮损伤的动物模型 ,并且本模型具有可重复性及简单易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突变型人肿瘤坏死因子-α工程菌发酵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优化基因重组人突变型 4 71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工程菌的发酵和表达条件。方法 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组分、pH值、培养温度和诱导表达的条件等 ,采用测定细菌生物量和蛋白表达量等方法 ,确定最适的发酵和表达条件 ,并考察工程菌中重组质粒的遗传稳定性。结果 突变型 4 71rhTNF α工程菌在 pH值 7.5的SOC培养基中 ,30℃培养、4 2℃诱导 5h时 ,其表达量最大。而且 ,所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工程菌DH5α中传代稳定 ,目的蛋白的表达不受影响。结论 优化了基因重组人突变型 4 71rhTNF α工程菌的发酵和表达的最适条件 ,为进一步开发人突变型 4 71rhTNF α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青藏铁路五道梁低温冻土区进行了片石护道路基新结构和土护道路基结构的实体工程试验,以确定路基修筑对温度场的影响.对测试断面冻融循环的地温监测资料的分析表明,2004年片石路基左右路肩孔冻土上限处,年平均地温分别低于土护道路基相应位置0.12℃和0.14℃.2005年片石路基左右路肩孔分别低于土护道路基相应位置O.65℃和0.03℃,冻土上限以下地温均呈逐年下降趋势.片石护道和土护道路基冻土上限均存在不对称性,但随着时间发展,片石护道路基最大融化深度位置基本接近或超过天然地面,且冷生过程还在继续.该区域的片石护道路基新结构能够有效发挥降低地温、主动保护多年冻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effects of Ca element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Z61-1.2Y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by microstructure observation, tensile tests and fracture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addition of Ca element, the microstructure of AZ61-1.2Y was obviously refined, high melting point Al2Ca intermetallic compound formed, and β-Mg17Al12 phase disappeared. With 1.0% Ca addition, the values of tensile strength at 25, 150 and 175 ℃ reached their maxima simultaneously, 225, 182, and 175 MP...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LD钢制作钢板弹簧中心孔冲头的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用LD钢制作钢板弹簧中心孔冲头,经1120℃淬火、540℃高温回火处理后可以获得较好的机械性能;经1140℃淬火后深冷处理再在540℃高温回火,可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机械性能,其使用寿命比Cr_(12)MoV钢作钢板弹簧中心孔冲头的寿命分别提高7倍和9倍。  相似文献   

20.
以MgCl2·6H2O为原料,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致沉剂,采用离子交换树脂法制备了纳米MgO粉体.通过单因素实验探讨了MgCl2的起始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煅烧温度和时间对MgO粒径及物化性能的影响,用XRD、SEM、TEM对纳米MgO进行了表征,并考查了离子交换树脂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制备纳米MgO的最佳工艺条件为:MgCl2浓度为0.2mol/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8h,煅烧温度及时间为400℃煅烧6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纳米MgO具有规则的六方片状结构,平均粒径大小为10nm左右;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对MgO的产率和形貌不产生影响.与其他制备纳米MgO的方法相比,该工艺成本低、污染小、产率较高,具有一定的环保效应,适宜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