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5 毫秒
1.
通过对某房建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抽查检测结果的分析,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原因分析.就如何提高房建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和方法,为今后类似工程施工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含粗骨料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与带肋钢筋的粘结性能,对6组钢筋-粗骨料UHPC中心拉拔试件进行了加载测试,研究了钢筋直径、保护层厚度、粘结锚固长度对粘结应力的影响,基于厚壁圆筒理论和拉梅解答分析了保护层厚度的影响. 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到了极限粘结应力的计算公式,并采用其他文献的试验结果验证了该公式的有效性. 研究结果表明:粗骨料UHPC与钢筋的粘结锚固破坏模式与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相似,有“刮犁破坏”和“劈裂破坏”两种模式;粗骨料UHPC所需钢筋的最小保护层厚度略大于RPC,粘结锚固长度与RPC相近;保护层厚度、粘结锚固长度存在相互影响,粘结锚固长度足够时可适当减小保护层厚度;提出了带肋钢筋在粗骨料UHPC中保护层厚度和锚固长度的建议值.   相似文献   

3.
钢筋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是混凝土质量通病的主要表现,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降低了结构可靠性和有效使用年限。交通运输部在2009年将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列为钢筋混凝土实体质量重点治理内容,要求通过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工法,降低保护层厚度偏差,提高保护层厚度的合格率,提高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安全、可靠。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工程质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在钢筋混凝土构件施工中应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保证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提出了在施工中控制好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4.
某隧道二次衬砌钢筋保护层厚度合格率75%,衬砌钢筋定位不准、测量不到位、混凝土坍落度大、施工人员质量意识差是影响二次衬砌钢筋保护层质量的主要因素。通过调查分析,制定了相应的处置方案,解决了二次衬砌钢筋保护层厚度质量缺陷,提高了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5.
交通运输部《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中对在用桥梁钢筋保护层检测指标提出了新的评定方法和标准,通过对实体构件的检测,依据数据分析来探讨其评定标准和方法在数据统计中的各项参数的相关性,最终结论是新的统计方法对施工质量的均匀性要求同以前的检验评定标准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相关指标相比更为科学、严谨,同时也对该项目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6.
通过施工实践,结合理论学习,就钢筋保护层的作用和如何控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方面应注意的事项、方法与经验进行交流与阐述。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的耐久性、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锚固性能都有重要影响。保护层过薄,不但会导致钢筋提早生锈而加快锈蚀发展速度,而且会使钢筋周围的混凝土由于钢筋的粘结滑移所引起的裂缝很容易发展到构件表面,形成沿纵向钢筋的裂缝。同时,保护层过薄,还会使混凝土结构由于混凝土自收缩而造成沿钢筋方向的纵向裂缝或形成裂缝薄弱面,即混凝土虽未产生裂缝,但已经形成了混凝土抗拉薄弱区,以后会由于受外力而出现裂缝,从而进一步加快钢筋的锈蚀和由于粘结滑移造成的裂缝的形成。但保护层过厚,在硬化过程中,其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得不到钢筋的控制,很容易产生裂缝,削弱混凝土保护层的作用,另外构件自重增加,有效截面减小,承载力也随之下降,同时构件裂缝宽度也将增加。因此,确定合理的保护层厚度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苏通大桥在设计、施工、科研方面采取的优化钢筋保护层厚度、优选原材料、优化配合比、开展混凝土施工质量全程控制等耐久性保障措施,与设计值相比,控制后施工配合比水胶比方差≤5,保护层厚度合格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9.
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国内大多数隧道衬砌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病害,诸如衬砌不密实、含有空洞、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钢筋外露等。其中,衬砌病害是隧道最常见的病害类型,对隧道结构稳定有重要的影响。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影响隧道衬砌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利用地质雷达对隧道衬砌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和高质量解译,并采集数据中的其他影响因素。通过提高隧道衬砌厚度和隧道衬砌缺陷的检测精度,准确定位隧道衬砌缺陷位置。  相似文献   

10.
桥梁结构在不利影响因素作用下性能会受到影响,对桥梁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对桥梁钢筋锈蚀开裂可靠度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首先,结合实际测试数据提出了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Kriging模型的方法,以解决钢筋锈蚀和保护层开裂与各主要影响因素(钢筋直径、混凝土抗压强度、保护层厚度和沿筋方向裂缝宽度)间的不确定关系。其次,建立了钢筋锈蚀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功能函数,并利用Monte-Carlo方法计算桥梁钢筋锈蚀适用性的失效概率和可靠度。结果表明: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后构建的Kriging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钢筋锈蚀程度;桥梁钢筋锈蚀可靠度指标随着钢筋直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保护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裂缝宽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在软弱围岩浅埋地段(特别是洞口段),为了确保隧道施工安全,通常采用较强的超前支护措施,比如超前大管棚支护、超前小导管注浆等,这些超前工法极大地提高了地层围岩参数,改善了隧道稳定性。但设计中这些地段的二次衬砌结构配筋偏多,材料性能得不到有效利用。结合工程实际,借助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某隧道衬砌的受力特点并对内力进行检算,发现二次衬砌各截面均有较高的安全储备,墙脚是二衬配筋的控制部位。因此提出降低钢筋直径、增加钢筋间距,适当加长仰拱与边墙部位搭接钢筋的长度等措施,最终可以既减小全断面配筋面积、又充分发挥钢筋的作用效果,数值模拟验证了这一措施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两组翼缘宽比梁高为1的工字形和T形截面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试验结果,分析了非预应力钢筋采用Ⅲ级钢筋的可能性;非预应力钢筋中应力变化特点;翼缘剪力滞后影响;不同截面形式对名义拉应力的影响;裂缝计算等问题。并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图形用户界面(GUI)测试用例集的充分性,提出了基于窗口导航有向图的覆盖准则.用有向图中的顶点表示GUI中的窗口,弧表示用户输入,描述用户与GUI的交互关系.基于窗口导航有向图,提出了顶层窗口覆盖、用户输入覆盖和n长度用户输入序列覆盖准则,并设计了相应的覆盖率算法.实验结果表明,符合这些覆盖准则的测试用例集能够达到90%语句覆盖率,且使故障发现率达到79%.  相似文献   

14.
锈蚀钢绞线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电化学快速锈蚀方法获得了混凝土中不同锈蚀程度的钢绞线,并得到了裂缝宽度与锈蚀重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通过静拉伸试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得出名义极限强度、名义弹性模量和极限延伸率的降低与锈蚀重量损失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频率测量的高层建筑地震作用损伤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找一种更有效的地震引起的高层建筑损伤识别方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震作用下高层建筑结构自振频率的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损伤模型.该损伤模型考虑了高阶振型、振型参与系数、结构形式和结构自振频率测试方法等影响因素.利用所提出的损伤模型对2个高层混凝土结构模型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损伤模型与试验现象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6.
对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不同锈蚀时间的变形钢筋进行拔出试验,得到变形钢筋和混凝土的黏结强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及统计分析,给出了变形钢筋锈蚀后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计算公式。该结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研究打下了基础,可用于桥梁等结构寿命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试验检测工作具有特殊的意义。鉴于此,分析了我国高速公路试验检测工作的现状,对高速公路的试验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并从提高认识、做好人员管理、建立完整体系等方面对强化高速公路试验检测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钻孔取芯的办法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有很大的局限性,而采用雷达探测则可以沿路线纵、横向逐点进行,迅速准确地为设计提供依据;可以确定路面结构的各层厚度、压实度、过湿或缺陷地带的位置,探查建筑材料的位置和储量,控制和监督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章介绍了地质雷达的工作原理及其探测方法,采用瑞典便携式多功能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同时结合掌子面的地质描述对庄盖高速公路隧道进行超前预报及衬砌的监测检测。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及其探测精度和深度的要求,侧线布置采用"一"字型测线,测量方法采用点测方式;衬砌检测方面采用线测方式。采用该方法对断层、含水裂隙、软弱夹层、初衬质量和钢拱架数量进行了全面的监测,其监测检测结果基本符合实际状况,同时为地质雷达在公路隧道监测检测方面的应用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对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对不同锈蚀时间的变形钢筋进行拔出试验,得到变形钢筋和混凝土的黏结强度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及统计分析,给出了变形钢筋锈蚀后与混凝土的黏结强度计算公式。该结果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研究打下了基础,可用于桥梁等结构寿命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