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刘敏  党红云 《时代汽车》2022,(14):52-54
混合式教学能够充分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有效利用教学和学习规律,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深度。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更新,对学生学习深度、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学过程中需要遵循教学规律、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本文以《认识新能源汽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为例,分析了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对该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整体设计,能够有效促进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学习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车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程《汽车理论》为例,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下专业理论课程的思政教学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混合教学模式下汽车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的总体框架和思路。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汽车理论线上线下思政教学内容、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基于过程的思政考核方式。本文的研究可为混合教学模式下专业课思政教学提供一定地参考。  相似文献   

3.
曾晶 《中国电动车》2023,(10):134-136
文章以超星学习通为基础,探究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营销短视频剪辑课程中的应用。通过该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发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的应用具有很大的潜力和优势。通过合理设计和实施,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推动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线下传统课堂教学和线上平台教学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传统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思路。本文以《公差配合与测量》课程为例,阐述了该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进行设计,探讨该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及其教学效果。实践证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对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信息化教学成为常态。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发生颠覆性转变,由此对经济法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冲击。高职院校需积极作出改变,改革传统灌输式教学办法,有效运用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学习需求,激发其课堂学习兴趣。基于此,文章基于教育信息化2.0背景,以高职院校财会、营销等专业经济法基础课程为切入点,探析了经济法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提出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6.
郭俊 《时代汽车》2022,(2):37-38
当前疫情对高校的教学秩序产生的影响.为了克服疫情对汽车制造工艺实践课程教学的影响,线上理论课程和线下实践课程产生时间差,容易造成知识脱节等问题.本文提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加深学生对制造工艺实验和课程设计知识点的掌握及应用.这些疫情下衍生的最新线上理论和线下实践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是汽车制造工艺实践课程未来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为了结合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教学实践,发挥好线上教学的优势,利用好教学平台,设计好多维度课程,文章从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后的思考和感悟出发,尝试提出线上教学是一场长期的教学革命,线上教学将是未来高校教育的常用方式。未来高校将会构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育系统,并逐渐向智慧教学过渡。线上教学越来越受到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为了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文章以《汽车构造》课程为例,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和劣势,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施,目前混合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相对的问题给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新能源汽车多学科交叉、技术发展迅速更新快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对系能源汽车课程进行了基于翻转课堂的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设计,构建了多元化的过程性考核体系,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丰富了课程建设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汽车构造课程为例,通过对该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不足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智慧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方法,并对具体的教学过程的实施进行了阐述。打破了跨册教学的屏障,通过各个组成系统的串联,优化了课程结构。依据在智慧树上学习状况,设计多种线下课堂活动,线上线下相互促进,组成教学闭环。通过三个班级在零件识别率和考试成绩这两个维度进行教学效果分析,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效果明显,学生学习时间自由的同时也提升了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在金融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堂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是课程的设计师和学业的领导者。金融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文章以金融学课程为例,从目标设计、课程设计、教学设计、考核方式设计、学法指导五个方面入手,分析了混合式教学设计在金融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高校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立足学科文化及课程特色,最大限度深度挖掘专业课中所蕴含思想政治素养,将立德树人的根本落实到实处.在全过程的视野下,建立"三全育人"的发展格局,解决思政教育的"孤岛"困境.梳理课程中所蕴含思政教育元素,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会贯通到思政课程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深化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的内涵是针对不同学科以及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挖掘,实现课程体系的统一,最终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属于机械类专业之一,其课程内容与中国制造和大国工匠精神的内涵一致,基于课程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完善,促进教学手段的升级,不断汲取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政治内核...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专业课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将思政教育的思想理论融入专业课教学中,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课建设的重要课题。文章主要从高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的特点出发,首先阐述了该门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总体构想,然后对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课程实施课程思政的路径进行探索与研究,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为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创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王飞 《时代汽车》2022,(1):62-63
课程思政要求将专业课程中隐性教育元素基因式地融入到课程教学的各环节和各方面中,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功能.基于ADDIE模型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挖掘融合思政元素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开发专业课思政教育内容并实施教学和评价,实现了专业教学与思政育人效果的1+1>2.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作为近年来最为热点的一个课题,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的一项重要途径.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必须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本文以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这门课程为例,首先从教学能力、过程和管理等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探索.其次结合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特点,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着重引领学生形成爱国、敬业、...  相似文献   

16.
混合式教学是将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混合式教学的优势以达到提升课程质量的目的。文章以《汽车测试技术》课程为例,对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进行了探索,分析了实施效果,进而总结了教学反思,旨在指导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改进,同时为同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意识是一个人主动性能力的内在指导力,是指引行动意识的主体元素,现阶段各类高校针对于思政课程教学越来越重视,不断进行改革和优化,整合课程资源,渗透思政课程作用,完善各类课程内在思想教学,逐步打造具有科学政治思想,正确思维价值观,扎实专业技能的现代化信息人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方面最为核心的技能...  相似文献   

18.
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教育部对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明确指导。本文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调研的基础上,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探讨分析了课程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的融合方法,特别针对高等职业教育中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开展,提供了思路与实践路径案例。研究表明,紧扣国家教育部对高等职业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精神,设定好课程的专业与思政教学目标,精细打造每一个目标的教学细节,将有力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提高。  相似文献   

19.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高校要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开设的所有课程同向而行,从而产生协同效应。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实习实践的思政教育尚存在诸多挑战,实习实践教学思政资源的挖掘以及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方法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为了适应工程教育认证的需要,我校汽车服务工程专业进行了实习实践基地的建设,改革了实习实践的教学方法;本文研究在实习实践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方法,并探索思政考核方法,以保证思政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课程思政元素需润物细无声的融入到专业课程中,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文章以汽车制造工艺专业课为例,从教学大纲修订、教案课件编写、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拓展等方面对课程思政进行探索与实践,并对今后发展方向做出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