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为了验证在SMA沥青混合料中橡胶沥青取代SBS改性沥青路用性能方面的可行性.文中采用轮胎胶粉和基质沥青配制橡胶沥青,并制备相应的橡胶沥青SMA混合料,利用车辙试验、冻融劈裂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和低温弯曲试验,分别对橡胶沥青SMA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高温性能、水稳定性能和低温性能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在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方面,橡胶沥青SMA混合料略低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但是数值相差不大;在低温性能方面,橡胶沥青SMA混合料高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总体上可以说,橡胶沥青SMA沥青混合料具有与SBS改性沥青SMA混合料相类似的路用性能,在工程中,可以用橡胶SMA代替SBS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废弃食用油作为再生剂,研究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获得再生沥青混合料中废食用油的合理掺量范围。研究过程中,将废食用油、回收沥青混合料(RAP)、基质沥青和新集料重新拌和,通过浸水马歇尔试验、冻融劈裂试验、车辙试验和浸水汉堡车辙试验检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分析废食用油对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RAP的掺量为30%~40%,废食用油的掺量为10.5%~12.5%时,废食用油再生沥青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能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3.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模量沥青混凝土是一种通过提高沥青路面的劲度模量,来提高沥青路面高温抗车辙性能的新型材料。针对高模量改性剂PR.Modulus干法工艺制备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的路用性能展开室内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高模量剂PR.Modulus的高模量沥青混凝土可以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保持不变,水稳定性能也有所提高。对动态模量试验数据的分析得知,提高沥青混合料弹性模量可以有效减缓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和水损坏是目前南方湿热地区高速公路路面的最主要的早期损坏形式。依托衡炎高速公路路面工程项目.对50号硬质沥青、70号重交通沥青、SBS硬性沥青及其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低温抗裂性能、水稳定性能和抗疲劳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并对铺筑试验路进行了施工工艺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50号硬质沥青可大幅度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抗变形能力、抗水害能力和抗疲劳性能。  相似文献   

5.
采用马歇尔与Superpave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SMA-13、SAC-13和AC-13三种沥青混合料。对4%、7%、10%和13%的空隙率成型3种混合料试件。进行冻融劈裂试验,并对SAC-13进行了短期老化和长期老化后的冻融劈裂试验。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空隙率为4%时.3种混合料的水稳性好坏顺序为:SMA-13〉SAC-13〉AC-13。对SAC-13沥青混合料,TSR随老化时间增加而增大;普通状态时,空隙率VV增大,TSR减小;老化后,空隙率VV增大,TSR却增大。  相似文献   

6.
上、下2层沥青路面在炎热多雨气候以及交通荷载作用下,下面层 AC-20C 的设计及施工质量管理缺陷会造成沥青路面车辙和水损害等病害。文中依托某沥青路面施工项目,通过控制级配 S 形设计,以及关键筛孔通过率,提高 AC-20C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以及水稳定性,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施工过程中,保证施工质量均匀性,采用无损检测手段检测。试验段应用表明,路面渗水系数、构造深度、抗滑系数等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施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橡胶沥青SMA-16和AC-20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提出了在中上面层之间设置橡胶沥青+单级配碎石粘接层的新方法,并对其使用效果进行了试验验证,采用BISAR软件计算了各结构层层底拉应力,据此进行了武麻高速公路橡胶沥青路面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和实体工程应用表明,橡胶沥青路面优化设计提高了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坏能力,并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8.
通过使用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胶结料和适宜的矿料,进行了高聚物改性乳化沥青冷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研究,并对冷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弯曲、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性能等路用性能展开评价。研究表明,冷拌混合料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能,路用性能较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的一般粘弹力学原理以及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一些力学行为,从而利用这一原理对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的可能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车辙的消除措施,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SHRP研究成果,利用动态剪切流变仪来测试TLA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车辙因子,进而评价沥青的高温性能。结果表明,掺加TLA后。对比70号基质沥青,同一温度下,TLA改性沥青的车辙因子增大明显,高温性能得到改善,并且掺量越多,高温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更加准确地测定沥青混合料的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在系统分析现有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中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确定方法的缺点和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用沥青作介质准确测定集料的有效相对密度和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的试验方法,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沥青浸渍法可以准确测定集料有效相对密度及沥青混合料最大理论相对密度,可较准确地检测混合料沥青含量,进行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差的特点,采用不同抗剥落措施,研究各种方案下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能。对比试验表明,常规水稳定性试验在评价酸性集料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方面明显缺乏有效性和区分度。而通过增加冻融循环次数、调整空隙率,以n次冻融循环劈裂强度比(TCSR(n))来评价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能力的改进法,可较客观地评价不同抗剥落方案的优劣性及耐久性,并准确地反映路面早期的水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3.
设计了高粘度沥青SMA桥面铺装层及SBS高粘度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采用新的铺装形式,在桥面总厚度不变前提下采用SMA-13(4.5cm)薄层铺装代替AC-13C(4cm)+AC-20C(4cm),通过原材料优选与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同时对该结构的摊铺、碾压等施工工艺进行严格控制,使SMA铺装层的水稳定性能、抗高温车辙能力、抗裂性均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在湖北汉英高速公路谌周段特大桥进行了成功运用。  相似文献   

14.
泡沫沥青再生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是影响泡沫沥青混合料性能的重要因素。通过控制泡沫沥青的用量,采用间接拉伸强度试验和疲劳性能试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泡沫沥青用量和泡沫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关系。以期增加对泡沫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方法和评价指标在国内外尚未成熟的状况,通过室内试验并结合实际工程,提出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的设计要考虑季节因素的影响。另外,在冷再生层上铺筑HMA层时,会加热冷再生层,使其被进一步压密,空隙率降低。为此提出了在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时考虑"第二次压实"过程的修正马歇尔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沥青胶浆对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的影响,采用简单性能试验(SPT)对矿粉、添加剂和沥青三者组成的沥青胶浆进行研究,分析了粉胶比、纤维和水泥用量变化对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粉胶比、纤维和水泥对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但沥青胶浆中添加适量的纤维、水泥后均可以提高混合料的抗高温变形性能。随着加入纤维量的增加,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减小,而粘性增大;在胶浆中加入水泥对提高混合料粘弹性的效果不明显。另外,混合料动态模量随粉胶比的减少,先增大后减小,相位角逐渐增大。因此,在混合料设计时应注意对胶浆构成的比例,以达到改善沥青混合料粘弹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片麻岩在全国分布广泛,其储量仅次于石灰岩。文中对掺杂有片麻岩细集料的AC-13沥青混合料进行了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以及粗集料骨架间隙率的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配合比下,掺杂片麻岩细集料的沥青混合料体积指标与全部使用石灰岩的混合料存在差异,产生的原因是片麻岩细集料针片状颗粒的含量和强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SMA沥青混合料以其优良的使用性能得以广泛应用,其良好的车辙稳定性和抗滑性能在重交通道路中有明显的优势,文章依据开发区道路改建工程路面施工中沥青混合料应用实践经验,探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在工程应用方面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实现超薄沥青混凝土薄层罩面低温施工,引入一种可以降低混合料拌和摊铺压实温度的温拌改性沥青技术,通过试验研究了温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和路用性能,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试验证明,温拌改性沥青超薄混凝土与热拌沥青混合料一样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并能在更低的气温下施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揭示促进剂BDMA(苄基二甲胺)对环氧沥青及环氧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合理选择促进剂掺量,首先采用粘度试验分析了BDMA掺量对环氧沥青粘度增长规律的影响;然后研究了不同掺量BDMA对环氧沥青混合料常温下强度增长规律及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DMA促进剂掺量越高,温度越高,粘度增长越快;BDMA能有效缩短环氧沥青混凝土施工后的养生周期,施工后能提早开放交通,而待其完全固化后,混合料高温稳定性有所提高、但低温抗裂性和水稳定性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