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在提高船舶航行效率、保障船舶航行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传统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采用雷达等传感器作为基本检测手段,受到雷达探测距离和精度等技术条件的限制,在船舶定位、导航等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的发展,雷达探测器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相结合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成为研究的热点。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结合了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对船舶的航向、航迹、航速等信息采集和处理,并利用VHF发送给信号覆盖区域内的其他船只。本文针对我国内河航运船舶的交通管理系统,研究了AIS与雷达信号的信息融合算法、航迹关联算法等,对提高内河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性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范围内的海洋航运业繁荣发展。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主要起到海上交通指挥和维护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船舶航行效率、改善海上交通环境。船舶海上交通管理系统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船舶自动识别技术和雷达卫星通信技术等,是一个大型综合的指挥平台,其智能化、集成化研究一直是船舶工业的研究热点。本文利用Labview软件平台,整合了船舶综合交通管理系统的硬件设备,结合Labview可视化编程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船舶综合交通管理系统,并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软件和硬件组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介绍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结构,然后系统分析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通航安全与水域环境保护中所起的作用,指出了目前系统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通航安全与水域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改善传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在管理、技术和服务理念方面的局限,积极创新和实践船舶交通监控及服务技术的智能化发展理念,使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便捷化,实现船舶交通监管技术的智能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杭州湾跨海大桥VTS软科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是一项牵涉面非常广、极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软科学研究,是合理规划和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依据。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区水域建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条件、情况比较特殊复杂,应该更加重视和加强实现系统功能所必须依赖的软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长江是我国东西交通的大动脉,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水上运输日趋繁忙,为了保证水上交通安全,提高船舶运输效率,防止环境污染,在长江水域建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是当务之急。本文首先分析了长江干流水域特点,根据最优化原则提出长江干流建立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方案,特别是应用模糊综合数学模型和德尔菲(Delphin)专家咨询方法对10个重点航段交通管理系统的需要程度作了排序,使交通管理系统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定量化提高到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正为响应国家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打破国外产品垄断,打造民族自主品牌,提升我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智慧化水平,适应日益增长的水上交通监管需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与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强强联合,基于"智慧海事"的设计理念、借鉴军事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技术,联合开展了"引航家"国产智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国产智慧VTS)的研制。交通监视与告警是VTS系统的一项重要功能,主要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水路运输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规范内河水运市场船舶异地经营监管,阐述船舶异地经营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加强船舶异地经营监管的措施和建议:实行船舶异地经营备案制度,建立委托船舶管理制度,落实违法抄告制度,建立公众举报制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善网上办公系统,开放船舶管理系统,船舶安装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开通内河水上交通联播台。  相似文献   

9.
张行涛 《中国水运》2010,334(8):48-49
<正>VTS的定义VTS最初产生于船舶交通管理中,自20世纪40年代世界第一台用于港口监控的岸基雷达在英国的利物浦港投入使用,并应用到港口的船舶交通管理中以来,便产生了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的概念,而后随着该系统应用范围从内陆水域、领海发展到公海水域和国际水道,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这一术语中的"管理"一词引起人们特别是海员的异议,于是国际社会逐渐采用"船舶交通服务"代替了"船舶交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我国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网络安全现状,从系统业务功能及信息资源角度开展网络安全影响分析,根据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构成分析了系统的网络安全风险点及风险等级.最后,提出了系统开展网络安全保护的措施及建议,为各地建设和升级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快速发展,航运交通安全问题也成为管理者关注的重点。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得到发展和广泛使用。虽然雷达、自动识别系统(A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辅助技术在VTS系统中得到运用,但这些技术在船舶分类识别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文对图像处理技术在VTS系统中船舶分类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模板匹配和神经网络的船舶分类的算法模型,尝试通过该算法模型解决现有VTS系统存在的一些不足,同时进行仿真实验并给出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2.
郭石军 《珠江水运》2006,(Z1):91-94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航运事业日渐繁荣,海上交通出现了船舶吨位增大、船舶航行密度大、航行事故发生率有所上升的趋势;我国近十年来,航运事业迅猛发展,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目前的海上交通管理系统已跟不上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有效地管理海上交通,有必要利用目前的一些先进技术对海上交通管理系统进行改进。成像雷达、飞艇已广泛应用到军用和民用领域。本文就成像雷达、飞艇应用到港口交通管理系统中作了一些初步研究和探讨,主要涉及成像雷达、飞艇介绍,成像雷达、飞艇的优势,系统实现等内容。  相似文献   

13.
正2016年12月28日,天津海事局在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召开《天津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发布会。此次海上安全管理规则的修订,是在2012年发布的《天津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基础上进行的。修订后的《天津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安全监督管理规则》,充分结合了天津港通航环境复杂性及港口未来发展需求,统一了天津VTS  相似文献   

14.
电子海图信息系统(ECDIS)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Vessel Traffic Service)是在当代科学技术充分发展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旨在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应用于船舶交通管理中。其主要功能是改善海上交通环境,从而保障船舶航行的安全、提高航运效率、保护海洋环境。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中,信息至关重要,文章针对VTS中涉及电子海图信息系统(ECD IS)的相关技术及其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自长江第一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南浏交管系统建成以来,VTS系统为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根据长江通航环境的特点,分析了现阶段长江VTS监督员队伍主要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加快我国VTS值班员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江 《中国水运》2000,(11):31-32
世界上第一个VTS系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自建立以来,在收集船舶动、静态数据,数据评估,船舶交通信息服务,船舶交通组织服务,航行协助服务以及支持联合行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平潭海峡是中小型船舶东北季风盛行季节北上的黄金水道。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沿海航运业得到迅猛发展,海峡船舶密度明显增大。平潭海峡大桥位于平潭海峡中部,桥区通航孔附近每小时最大交通量为17艘,出现船舶追越局面的可能性较大。海峡碍航物多,水流复杂,且小型船舶违规、违章航行现象较普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定量分析桥区船舶交通危险,进行科学的船舶交通管理系统成本与效益分析,恰当划分与确定船舶交管系统等级,使系统的建设规模符合当地船舶交通的实际需要,力求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沈祥法 《中国水运》2005,(11):32-33
第一个长江船舶交通管理系统(下称长江VTS系统)是1996年首先在南京、镇江、张家港、南通建设的南浏交管系统。自1998年正式运行以来,特别是在江苏定线制实施的基础上,VTS系统雷达覆盖水域的通航秩序明显改善,船舶违章率和事故率明显下降,为保障船舶交通安全、提高船舶交通效率、保护水域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互联网+应用发展迅速的情况下,提出一种互联网+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的应用构想,设计系统架构,介绍主要功能,开展技术可行性分析。该系统可辅助开展船舶交通信息服务,节省甚高频信道资源,减轻值班人员工作负担,有一定研发建设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随着自动控制及信息技术的提升,海上交通管理系统朝着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海事部门利用VTS实时分析海域各船舶静、动态数据,进一步实施合理的调度策略。VTS系统主要利用雷达、卫星及各类观测站数据进行分析,本文重点研究了海上交通管理系统中雷达信号的传输及处理技术,设计了雷达信号的控制系统,最后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