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路域生态系统建设原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路域生态系统的形成,分析了路域生态系统内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的特点,总结了路域生态系统的环境功能。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路域生态系统环境状况、生态绿化存在的问题,从生态系统平衡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提出了路域生态系统建设的三大基本原则,即整体性、最优化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2.
高速公路绿化工程包括设计、施工、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具有许多演变过程。目前从单纯的绿化进入美化、景观设计、环境保护、生态功能溶合为一体,呈现出与时俱进的局面。展望未来不仅从高速公路的主体和两侧生态走廊,进而发展到山丘区高速公路两旁山林,有计划地植树或种植经济林木形成一项宏伟的高速公路绿化工程。  相似文献   

3.
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8,自引:3,他引:68  
江玉林  杜娟 《公路》2000,(8):68-72
综述国内外高速公路环境保护技术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在公路规划阶段利用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统筹生态消耗和经济效益,在设计和施工段落实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和路域被恢复措施,则时重视公路环境影响评价和后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公路绿化现状的调查、分析,按照近自然的生态要求和北京市公路功能延伸的需求,对"公路生态绿化"进行了初步定义,阐述了公路生态绿化的"保障公路安全,保护、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体现首都特色及古都风貌,营造季相鲜明的园林景观,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路域生态环境"目标和"生态和谐、安全经济、持续发展"原则,提出了包括绿化植物选择和配置、生态指标、以人为本、主体功能保障、施工和养护更新等内容的公路生态绿化构想。  相似文献   

5.
王成 《公路》2007,(7):219-222
坚持生态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行公路生态建设是必然发展趋势。作为北京的生态涵养发展区,门头沟区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98.5%,其公路生态建设直接影响到全区经济的发展。合理选线、增加桥隧比、科学合理的土石方平衡设计等措施和工程与植物相结合的挖填坡面生态防护、完善的排水系统、生态绿化等措施是实现公路生态建设、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路域景观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章根据北京市顺平路(S305)的绿化类型及特点,以路域生态恢复植物群落中优势种为评价对象,筛选评价指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路域范围内生态恢复进行了初步评价,以期掌握路域生态恢复现状,为公路绿色通道建设过程中科学选择绿化植物、构建稳定绿化群落、合理进行路域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路域生态恢复进行评价研究,能够较为合理的反映生态恢复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7.
徐乔  余绍淮  余飞 《公路》2023,(12):344-354
定期开展高速公路路域植被参数监测工作,对指导路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传统地面实测方法难以对大范围植被参数进行快速长时间的监测。为此,利用卫星遥感技术,采用一种基于时序Sentinel-2影像的高速公路路域典型植被参数监测与分析方法,以京港澳高速湖北北段路域为研究区,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entinel-2影像,采用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快速获取路线区域的多种植被参数,并结合时间序列信息熵与变异系数对植被参数的趋势性及稳定性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路域植被变化状况的准确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时序Sentinl-2影像的路域典型植被参数提取与分析技术,可快速获取路域植被的生长变化状况,有效节约人力物力,为高速公路植被保护与绿化养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周勇 《中外公路》2019,39(1):303-306
绿色公路理念的核心是节能减排、生态环保、低碳、资源的循环再利用,该文以潮惠高速公路为例,探究绿色公路理念下的环境保护方面设计的关键技术。通过设计理念的提升使全线的绿化资源得以回收和利用;"视窗效应"的提出减少了植物种植数量,实现资源节约的同时,达到了既定的景观效果;土壤菌绿化法使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成为可能。这些关键技术的实施,使该条高速公路在环境保护方面全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9.
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要做好山区道路的环境保护,要全面、客观地分析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实现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本文以云南思小公路、小磨公路为例,介绍了景区高速公路生态环保设计理念及措施。  相似文献   

10.
半干旱区高速公路路域生态恢复工程植物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半干旱区降水少、气候干燥、生态恢复困难等问题,以地处半干旱区的山东济青南线济南至莱芜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通过路域生态植物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可将路域植物种类数目排序为域外草本植物〉路域木本植物〉路域草本植物〉域外木本植物;根据不同路域区段的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信息量和均匀度等多种指数的统计、计算,结果表明路域草本植物变化程度较小、灌草植物均匀度和信息量都较高,中间路段植物综合丰富度较高,并且乔灌木的多样性受人为再造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