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路堤工程软基工后沉降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沉降量预测的精度直接关系到软基加固方案的选取及加固效果的成败。该文对目前软基沉降估算的基本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软基沉降估算方法研究提出了建议,供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对路堤工程中软基沉降计算及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佛开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带帽CFG桩软基加固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拓  李国维  石磊 《公路》2012,(2):63-67
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对带帽CFG桩加固的K29+ 020断面软基上拓宽路堤新老路基相互作用、加固效果和铺设路面时间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拓宽路堤表面最大沉降为8.9 cm,发生在左侧新路肩附近,新路软基沉降主要来自于下卧亚黏土层沉降.下卧亚黏土层中超静孔隙水压力最大,带帽CFG桩复合地基固结速率主要取决于下卧亚黏土层的固结速率.新路软基的固结速率大于老路软基.拓宽路堤表面工后出现负坡率,说明CFG桩加固的新路软基刚度过大,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可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3.
真空预压加固处理高速公路软基已在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逐渐被采用。通过京珠高速公路广珠段K46 +6 80~ +840段软基试验实践 ,对真空预压加固高速公路软基过程的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表面沉降和水平位移等随真空度和时间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基高速公路扩建中新老路堤相互作用数值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老路边坡开挖和加宽部分路堤填筑对老路变形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原有路堤边坡削坡和台阶开挖将会使得老路中心的竖向沉降略有增加,坡脚侧向位移回缩,且不同开挖方式对原有路堤影响不同;加宽部分路堤的填筑将会使得老路中心上抬,路肩点发生较大附加沉降,引起老路路肩与路中心之间产生过大的附加差异沉降,明显加大路面横坡,极易导致对老路路堤、路面的拉裂,降低道路等级,必须采用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案对加宽部分软基进行处理。另外,宽路堤的变形特性不同于窄路堤,其沉降呈中央小两边大的形式,并且最大沉降位置随路堤高度的增加向路堤中央移动,了解宽路堤变形的这一特性有助于其软基处理方案以及加固效果监测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依托广东某高速公路高压旋喷桩加固桥台软基路段项目,持续进行了长达8年的路基工后沉降监测,主要分析桩距、桩径等因素对高压旋喷桩加固效果的影响。现场监测分析表明,经高压旋喷桩处理后软基沉降总体上随时间递减,前3年产生的沉降量约占监测期总沉降量的45%~70%。在软土层厚度沿线路走向变化不大的情况下,选用常规的桩间距比大间距时能更好地实现软基沉降的控制。按照桩基变刚度设计的理念进行桥头软基段高压旋喷桩设计,有利于减小路基纵向不均匀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沉管灌注筒桩(简称筒桩)加固高速公路软基的原理、施工设备、工艺、设计和质量检测.通过在杭-宁高速公路的工程实例表明,筒桩承载力大,处理软基总沉降量小,且易于稳定,土体侧向变形小,填筑速度快,施工周期短,是一种适用于软基处理的优质新桩型.  相似文献   

7.
结合广东省开阳高速公路软弱地基段排水固结处理的施工实例 ,介绍了真空预压法与超载预压法联合处理软基的基本原理及施工工艺。沉降观测结果表明 ,联合加固法比单一的软基处理方法具有更好的加固效果 ,是一种更为经济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道路工程中软土分布广、处理深度较大及对工后沉降要求较高等问题,采用塑料排水板堆载预压法进行处理,分别从作用机理、软基处理方案设计及加固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塑料排水堆载预压法对软基的加固效果较好,软基固结度可达80%~90%,工后沉降只有18~34mm,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9.
加固土桩是目前工程中处理深层软基的一种常用方式,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沉降,以满足工程的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该文以重力式挡墙的深层软基处理为例,阐述了加固土桩在重力式挡墙软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黎杉 《路基工程》2013,(3):21-24
以江西省环鄱阳湖区域德昌高速公路软基施工为工程背景,对CFG桩复合地基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确定,采用控制工后沉降的理论进行了设计,并对软基在路堤加载过程及工后沉降进行了跟踪监测。监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际监测值吻合较好,软基加固效果显著,说明该CFG桩复合地基设计计算方法适用于对德昌高速公路软基处理,满足工程的要求。为环鄱阳湖软土地区修建高速公路软基加固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上路基加宽工程沉降变形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钟勇强  李浩  徐伟 《路基工程》2011,(6):162-165
针对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加宽工程中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问题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分析新路基作为附加荷载对老路基和地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加宽部分路基的填筑将会使得老路路肩与路基中心间差异沉降的产生,极易导致路基纵向裂缝病害。通过参数变化后的计算与分析,建议采用合适的加宽宽度、路基填料和软基处理等措施,控制和降低加宽部分对原有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了评价振杆密实法加固粉土地基的效果,对宿(迁)新(沂)高速公路粉土地基采用十字形振杆密实技术进行处理,通过加固前后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分析了侧向土压力系数和超固结比等参数的变化;研究了路堤填筑期工作性状,分别基于CPTu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得到的压缩模量计算加固后上覆荷载下沉降,并与采用双曲线法基于现场实测资料的预测沉降和瑞典振动翼加固沉降进行对比,以证明基于CPTu测试的沉降计算方法的可靠性;比较加固前后相同上覆荷载下地基计算沉降量以分析地基加固前后路堤荷载作用下控制变形能力的差异;比较了加固前后场地土类别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场地土层加固后静止侧压力系数提高了40%,超固结比提高到1.8~2.3,出现超固结效应;十字形振杆控制粉土地基沉降效果优于瑞典振动翼,基于CPTu测试确定土压缩模量的方法能较好地预测地基沉降,在相同高度填土荷载下,加固后地基沉降比加固前减少约25%;加固后场地指数提高,特征周期减小,场地土类由软弱土提高为中软土,场地类别由Ⅳ类提高为Ⅲ类,在不影响建筑物基础抗震要求的情况下,可大幅降低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新型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海相软土的适用性问题,在铁路正线进行了应用试验。分别对新型搅拌桩施工过程中的桩土扰动和成桩质量,路基填筑期及静置期复合地基的桩土应力分布、孔隙水压力变化、沉降和变形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搅拌桩复合地基适用于苏北地区海相深厚软土加固;双向搅拌桩和双向钉形搅拌桩复合地基方案对加快地基沉降收敛和减小地基的沉降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依托惠盐高速深圳段改扩建工程,建立加高拓宽路基变形计算模型,分析了路基弹性模量、地基压缩模量、路基加高高度等因素对路基沉降变形的影响,得到了旧路加高拓宽沉降变形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拓宽部分地基较软弱或旧路加高高度较小时,横断面的沉降曲线呈“反盆形”;当拓宽部分地基压缩模量较大或加高高度较大时,横断面的沉降曲线呈“盆形”;随着新填路基弹性模量的提高,道路的不均匀沉降量逐渐减小,但减小的速率逐渐降低;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后的压缩模量不宜超过既有道路下地基的压缩模量,过分加固地基可能会使路面形成反向坡;对于路基加高高度小于2 m的路段,宜使拓宽部分地基的压缩模量大于旧地基;对于路基加高高度大于2 m的路段,则应使拓宽部分地基的压缩模量小于旧地基。  相似文献   

15.
高速公路新老路基拼接的台阶开挖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国印 《公路》2012,(7):49-53
对于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小新老路基的差异沉降,其中开挖台阶是新老路基结合部常用的技术措施之一。对5种不同的台阶开挖方式,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老路边坡开挖和加宽路堤填筑对老路及地基变形特性的影响,对高速公路拓宽工程台阶开挖的设计与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铁路建设中广泛使用桩网复合地基这种地基处理型式。桩网复合地基就是以桩作为竖向增强体,以网作为水平增强体的联合型复合地基。以厦深铁路潮汕车站的深厚软土地基处理项目为例,采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软件FLAC3D,建立FLAC3D三维数值模型,对潮汕车站软土地基上的路堤填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设置不同桩间距、不同桩帽尺寸对比分析了桩网复合地基沉降规律。为施工期间的沉降预测及控制工后沉降提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法是一种新型的软基加固方法,该法利用粉喷桩施工时产生的侧向压力和竖向排水通道,加速土体中孔隙水的排出,以达到快速加固软土地基的目的。结合工程实际,运用Plaxis有限元软件对工法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发现排水粉喷桩复合地基法的沉降主要发生在排水固结区,且呈向下和向外逐渐减小的趋势,粉喷桩桩土应力比在1.8左右,孔隙水压力呈先增长后逐渐消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王超 《路基工程》2019,(6):128-133
针对CFG桩加固铁路软弱地基的效果和变形特性,运用Midas数值分析软件建立二维全断面双线路基模型,分别对施工期地基加固前和加固后6种工况下的竖向位移进行计算。以地基沉降值、路堤沉降值和工后沉降值作为分析指标,说明了CFG桩加固软弱地基的优越性。由于梯形路基附加应力分布不同,沿路基宽度方向地基表面沉降呈“中心大两边小”的不均匀现象。地基压缩层和路堤填料层是地基加固前路基结构的变形关键区,路堤填料层是地基加固后路基结构的变形关键区。桩土之间由于力的分配不平衡存在差异沉降,桩-砂石垫层之间存在最大剪切应变。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注浆对明挖基坑揭露断层带的加固效果,以南京地铁上元门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考虑基坑开挖过程中渗流场与围岩应力场的相互耦合作用,建立相应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软弱破碎层、注浆加固带、基坑地下连续墙以及围岩所组成的耦合系统进行模拟,研究注浆加固前后围岩渗流场、位移场以及应力场的特征,最终获得基坑地下连续墙的水平位移、基坑外地表沉降、围岩塑性区分布、基坑内围岩变形以及基坑内涌水量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1)通过对基坑底部断层带的注浆加固,基坑侧向位移及基坑外地表沉降均得到有效控制,相比于注浆加固前,其最大水平位移和地表累计沉降量减小50%以上,满足工程要求; 2)基坑底部区域内塑性区范围明显减少,基坑外塑性区扩散也得到有效抑制; 3)基坑底部断层带注浆改变了渗流场分布,有效降低了基坑涌水量,基坑治理区域涌水量由最初的94 m3/h逐渐减小到4 m3/h,堵水率达96%; 4)注浆结束后现场钻孔取芯率达到75%~80%,开挖揭露大量劈裂作用形成的浆脉,验证了注浆可有效治理明挖基坑所揭露的软弱断层破碎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