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1 毫秒
1.
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中功率特性变差和充放电效率下降是制约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之一。为提升动力电池低温动力性,基于AMESim的1D仿真模型对不同热管理方案下动力电池目标功率的持续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动力电池预加热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动力电池低温动力性,但是预加热方案不仅受预加热电量来源、动力电池初始SOC以及环境温度的影响,还会在动力电池初始SOC较高时造成电量浪费;动力电池预加热+行驶加热方案不仅能提升动力电池低温动力性,还可以避免动力电池在初始SOC较高时进行预加热造成电量浪费。通过不同热管理方案下动力电池低温动力性的研究,对电动汽车低温行车过程中热管理方案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混合动力汽车车用镍氢动力电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混合动力汽车对动力电池的要求,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了镍氢动力电池的技术特点、性能,介绍了国内外镍氢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价值最高也是安全风险最大的部件之一,其事故责任和保险理赔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动力电池商业附加险现状和统计分析动力电池安全测试的实验数据,从单体和系统两个层级构建了动力电池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并研究设计出了基于安全风险评估的动力电池涉水损失险、动力电池事故损失险和动力电池附加险费率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4.
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的"心脏",纯电动汽车的开发关键在于动力电池的竞争。但由于目前动力电池的比能量不够高、充电时间长、一次充电行程短、安全性差、电池成本高等原因,尚不能得到大范围推广,所以电动车用动力电池的发展成了电动车发展的瓶颈。1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种类电动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可以分为化学电池、物理电池和生物电池三大类。  相似文献   

5.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功能物质,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的运行稳定性和行驶里程。针对新能源汽车中可能引发安全类问题的动力电池不稳定因素,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进行定位,梳理动力电池安全管理在当下遭遇的挑战,给出动力电池安全管理措施,并预测动力电池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循环寿命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参数,循环测试工况是动力电池寿命测试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循环测试工况,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P)、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等国内、海外标准及学术界车辆行驶工况,介绍了理论计算和实车测试两种车辆行驶工况向动力电池工况转化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动力电池循环工况情况,并展望了未来动力电池循环工况完善方向。文章将对动力电池循环工况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针对“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车用动力电池管理,提出了一种孪生数据驱动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新模式,建立了数字孪生驱动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架构,详细阐述了该架构运行机理。以孪生数据为核心,从动力电池设计、制造、使用、再制造、梯次利用、回收再生共6个场景对数字孪生技术在动力电池上的应用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中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数字孪生驱动的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对动力电池制造、运行、维护提供实时反馈和保障,为动力电池绿色低碳设计、安全高效设计的全局最优解提供路径,通过提高设计质量,能有效实现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良性循环,虽然一些关键技术尚待突破,但数字孪生技术在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上的应用具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8.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一直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和量化。目前,新能源汽车广泛的使用圆柱18650型磷酸铁锂动力电池作为储能元件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源,而动力电池热效应的技术管理手段直接制约动力电池的使用性能、寿命及安全,故研究动力电池的散热强化是提升18650动力电池性能的必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废旧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亟需解决.近年国家出台了多个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政策,规范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门槛.本文简述了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政策及对相关企业的影响和当前动力电池再生利用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0.
动力电池在正常循环及滥用条件下均会产生气体。研究动力电池产气检测技术,对于探究动力电池内部反应机理,提升动力电池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正常循环和滥用条件下动力电池产气的成分、机理以及影响因素,之后本文从产气量、产气分布、产气成分三个维度分别介绍了目前行业内常用的检测方法,剖析了这些检测方法的测试原理、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最后,本文展望了动力电池产气技术的发展趋势。本文将为动力电池研发和测试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王树华 《隧道建设》2012,32(1):11-18
针对成都砂、卵石地层盾构施工中刀盘、刀具和螺旋输送机等磨损大的问题,提出和实施了预防磨损和提高耐磨性的几方面措施,提出和应用了适用于成都砂、卵石地层的刀具,并特别强调了滚刀在成都砂卵石地层中使用的重要性和适用性。延长了刀盘、刀具和螺旋输送机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磨损和消耗,减少了在砂卵石地层中的修理和更换刀具次数,顺利达到长距离掘进和施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智能拆除机器人的功能和应用,分析了智能拆除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和中国智能拆除机器人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智能拆除机器人的技术特征和关键技术,阐述了智能拆除机器人的技术发展动态,最后描述了国内外智能拆除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陈馈  冯欢欢 《隧道建设》2013,33(2):91-97
为更好地认识与规避TBM施工风险,从地质水文条件、TBM装备及TBM施工队伍3方面,全面分析总结引发TBM施工风险的各种因素,其中详细阐述影响TBM施工的地质因素,并对TBM施工装备和施工队伍提出相应要求。在此基础上,着重从不良地质及对策、TBM装备设计2个方面,提出规避各种风险的对应策略。最后,以台湾雪山隧道TBM工程为例,详细介绍和剖析其施工风险及应对措施,能够为类似工程TBM的设计、施工风险的分析与规避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结合水泥搅拌车、危险品运输车辆、测井车电气系统改装案例,具体分析3起案例中车辆的改装用途、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并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改装需求,然后详细介绍技术方案和实现方式,最后总结电气改装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公路管理段在体制改革过程中,机械设备发展的几种主要模式,并且对其进行了分析比较,总结了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提出了目前状况下机械设备发展过程中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在富水厚卵砾漂石地层中,采用传统的注浆浆液进行止水,浆液极易在地层内大量流失,且注浆后浆液扩散不均、多呈"糖葫芦"状扩散,无法保证注浆效果。针对富水厚卵砾漂石地层的地质特点,针对注浆材料进行一系列室内配比试验,并通过注浆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进行卵砾漂石地层的注浆材料研究。试验表明:在厚卵砾漂石地层中,采用2种新型浆液即CD-SCA(水泥+聚羧酸钠盐型分散剂-水玻璃+硫酸铜+明矾)浆液和PC-SCA(磷酸-水玻璃+硫酸铜+明矾)浆液,注浆浆液呈柱状均匀扩散,扩散半径满足设计要求,地层的渗透性明显改善,满足了帷幕止水墙的止水效果,为今后同类地层注浆止水工程施工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7.
大跨径梁式桥的主要病害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论述了预应力混凝土大跨径梁式桥的两种主要病害,一是跨中下挠,二是梁体开裂。分析了跨中下挠、垂直裂缝、斜裂缝、纵向裂缝的原因,并叙述了预防对策。这些对策主要是:梁有足够的正截面和斜截面强度;设计中要控制恒载挠度(包括徐变挠度)在一个较小值;在梁纵向两悬臂端施加水平力对顶后合龙;三维分析箱梁主拉应力并布置预应力束;预留体外备用钢束;混凝土加载龄期不小于7天;竖向预应力应两次张拉以保证有效预应力。  相似文献   

18.
汽车隧道内气流及污染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研究了汽车隧道内的空气流动及污染扩散问题。对隧道内各种通风竖井进行简化,建立相应的隧道内空气总的运动方程。在采用龙格-库塔法求出流动情况的基础上,求解污染扩散方程,计算隧道内的污染纵向分布,从而建立了一套隧道内的流动及污染分布的工程估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得出了使用不当的通风竖井方案反而会抑制隧道内污染物扩散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概述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评定标准,探讨测试中需注意的关键问题.桥梁结构在列车荷载作用下能否安全工作和桥上列车是否会脱轨是大跨度高速铁路通车鉴定的重要内容,需进行理论分析并逐步积累我国实测试验资料,完善适合于我国高速铁路的评估标准.根据大跨度高速铁路桥梁的信号特点对采样频率与滤波频率进行设置,对脱轨系数分析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高速公路通信系统实际检测的多年经验,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中经常出现的光纤传输损耗过大所产生的危害以及主要原因,并且从五个方面详细描述了降低光纤接续损耗的措施和方法;然后阐述了SDH同步数字传输通信系统的三种时钟提取方法,并结合实际使用情况详细说明了当前高速公路SDH通信系统主干传输网和接入网的时钟追踪方式,分析了引起高速公路SDH通信系统时钟漂移超限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高速公路通信系统时钟优化设置的方法,尽量避免时钟漂移超限的出现;文章的结尾针对高速公路通信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