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汽车科技》2013,(6):31-31
据《欧洲汽车新闻》日前报道,戴姆勒旗下梅赛德斯-奔驰正在将谷歌眼镜整合到汽车导航系统中,提升车辆的智能化程度。奔驰已经研发出一款采用谷歌眼镜的汽车导航系统,镜片上带有语音启动的界面,具备多项功能,例如结合车载导航和谷歌眼镜自带的GPS:用户在给车载导航设定目的地并驾车到达后,还能通过谷歌眼镜自动接收余下路程的步行导航信息。最终目标是让用户不必在多个设备上重复输入目的地信息。  相似文献   

2.
高精度定位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随着全球卫星导航技术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接收机的性能评估与测试也更加重要。目前,相关国家标准针对定位性能有着明确的要求,但并未给出明确具体的测试说明。本文以车载导航接收机为对象研究其性能测试的具体方法。论文从仿真测试和实车道路测试两个方向进行研究,分别列举测试项目并针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车载导航接收机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3.
云清 《商用汽车》2005,(6):102-104
菱科电子技术(中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政府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是我国最早从事车载计算机GPS导航信息系统及车载高端多媒体系统研究开发的公司之一.菱科崛起于我国汽车业百年来的盛世,以精湛的专业技术底蕴、收放自如的市场运筹,游刃于我国GPS导航和汽车电子领域.在GPS应用技术、嵌入式计算机硬软件技术、多媒体影音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地理信息技术、汽车电气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车载导航产品更是享誉市场.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汽车也走进了千家万户,人们对汽车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代步的需求,而变成了对品质生活的追求。在汽车上就像是在办公室、家里等日常生活场景,可以实现听广播、打电话、上网、工作等要求,而这些功能都是由不同的车载控制器(ECU)来完成,因此无论是传统燃油汽车还是新能源电动汽车,ECU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功能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汽车技术网联化、智能化、科技化的巨大进步,带来了车载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从而给用户提供了安全、便捷、舒适的驾驶和乘坐体验。车载无线通信技术主要包括蓝牙、WIFI、2G/3G/4G/5G移动通信等,这些技术实现了车载导航、多媒体娱乐、无线通信、语音识别、紧急报警等功能。因此,汽车流入市场前,无线通信功能是否正常工作,成为下线检测的一个关键步骤,有问题的车辆不但会影响用户的体验,严重的还会影响用户的安全,尤其是2018年3月31日起,欧盟规定出口车型必须配备eCALL功能。本文提出基于模拟基站的生产现场无线通信测试系统设计,可实现蓝牙、WIFI、移动通信以及e CALL功能和性能参数的下线检测,以便消除之前人工抽检方式的隐患,提升汽车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GPS在汽车导航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要地介绍GPS在汽车导航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阐述GPS工作原理以及车载GPS发展对今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新市场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时代,汽车是一种普及化的代步工具,这已经是现实;信息年代,汽车渗入多功能、多媒体,这正在不断深化;知识经济时代,汽车将是为满足人们享受和乐趣为主要目标之一的服务性的活动装备。 这种趋势已成为国际汽车界的广泛共识。可以想像,如果现在一辆汽车,连收音机或空调都没有,可能很难卖得出去。五年后,如果一辆汽车没有卫星导航装备、车载多媒体,也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工艺的发展,汽车时速不断增加,对安全车速的掌控就更加困难了。而在高速公路上车辆超速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对于安全车速的掌控,除了交管部门的监控和驾驶员的自觉控制意外,车辆自身也需要进行一个对于超速的报警控制,汽车超速报警器是通过车载导航来控制报警器工作的,超速报警器主要分为两个工作阶段。第一阶段进行超速报警提示,第二阶段进行降速处理。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攀升,其原因在于汽车智能化和网络化.各种舒适性、安全性、科技性的功能模块被应用于汽车中.传统的点对点电控单元的控制方式,已经不能适用于现代汽车的发展.车载网络系统的发明,不仅能良好的解决各电控单元的控制,而且更有利于汽车现代化的发展.本文围绕车载网络系统发展现状、功能、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汽车音响市场从市场处于萌芽状态到市场需求呈井喷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卡座向CD升级的消费趋向,转而开始追求由纯听觉的CD享受产品向视听、导航等多媒体享受产品"升级"的消费。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长足稳定发展,中国汽车音响市场也随着整个车市平稳上升。在未来汽车市场发展中,车载影音及导航娱乐系统将成为汽车的主流配置产品,同时还对未来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汽车技术正日趋智能化、互联化、个性化,车载语音技术的出现,有助于驾驶员安全、便捷地使用车载设备。为了更好地提升用户体验,Nuance公司致力于自然语音技术的研发,最新的Dragon Drive(声龙驾驶)平台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具个性化的驾乘体验。随着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汽车已不仅仅是代步工具,而成为一个移动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如何安全、便捷地与车辆以及外界进行互动沟通,成为消费者的一大诉求。语音技术的出现,可以让驾驶员更方便地操控车内没备.提高行车安全性。技术革新提升用户体验Nuance车载业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Arnd Weil表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制造》2006,(2):10-10
随着科技的发展,消费电子类产品日益兴起。作为汽车用户的得力助手,汽车导航产品与其他新型消费电子产品一样已经成为时尚潮流的弄潮儿。近日,国内GPS导航产品新秀佛山市三水好帮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又有新举措,全新推出卡仕达CA4002便携、车载两用GPS导航仪,使得原来限定在汽车内部使用的导航仪破茧而出,可以同时被用于户外运动、旅游指引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汽车业务方面,捷普拥有专业而丰富的经验,产品也从汽车内部到外部均有涉及.捷普的汽车产品分为5大类:导航和驾驶信息、车载娱乐和通讯、车身控制(乘客舒适和保安系统)、汽车照明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发动机、底盘和安全设备.  相似文献   

14.
多媒体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开创了远程通信和信息处理以及智能交通系统的全新领域。远程通信和信息处理是应用车载信息处理系统为驾驶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方便的驾驶环境。而智能交通系统(ITS)和先进的旅客信息系统(ATIS)则把汽车多媒体、导航和通信系统与车载电子系统结合起来,在旅行途中为驾驶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信息。汽车多媒体概念的推出,旨在帮助人们设计最适合自己的汽车生活方式,通过提供在行驶中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私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汽车导航因为其便利性和实用性正逐渐被消费者所熟悉和接受。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车载导航安装率不到2%,远远低于日本的59%和欧美国家的25%。有研究机构预测,到2007年,中国车载导航产值至少超过200亿人民币。作为世界领先的汽车导航产品供应商,西门子威迪欧对中国市场表示出了信心。在日前举行的“2006上海国际导航产业与科技发展论坛”上,本刊记者采访了西门子威迪欧汽车信息娱乐解决方案部战略与市场营销副总裁周建锋博士。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由于纯电池电动汽车商品化困难重重。电池混合动力汽车作为清洁汽车应运而生。同时,汽车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新的电气装置在汽车上被不断广泛采用,如种种电控系统(电控喷射、废气再循环电控、增压电控等)、巡航控制、陆地导航、气候即时控制、车载计算机网络等,使汽车电子附件所占的比例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7.
车载Telematics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嵘 《汽车电器》2011,(7):1-4,8
车载Telematics系统通过位置信息和无线通信网络,整合多种服务应用,为汽车驾乘者提供安防、辅助导航及信息通信、娱乐等综合性服务.本文详细剖析车载Telematics系统服务的主要内容及其产业链上下游的关系,提出可行的Telematics体系架构,另外,采用划分功能模块的方式对车载终端的硬件和软件系统结构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8.
"前方200m,请左转到XX路".清晰的汉语提示音来自先进的实用型车载GPS导航系统.深圳易凯数码有限公司在多家科研机构及国家GP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导航工程部协助下,在沪推出首款可单独出售的实用型车载GPS汽车卫星导航系统.  相似文献   

19.
新品秀     
“GPS车载导航系统”作为车载周边的高科技产品,往往只出现在国外的高档汽车上,而现在,对于普通的车主来说,GPS这个词汇也许耳熟能说。但是如何在汽车上实现GPS导航呢?如果原车上没有配置相关的设备,我们又该如何来添加呢?下面为你介绍的就是时下流行的三种GPS导航车载方案及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日常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中,以车代步越来越被普通老百姓接受.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用户对于汽车的要求也从最初的代步工具提高到享受驾驶乐趣,同时对于车上电子电器设备的使用要求也逐步提高.车载无线电广播接收功能是汽车音响的一个基本功能,应用于每一台汽车上.通过近几年JD Power等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反馈,车载无线电广播接收效果抱怨的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本文将针对中国特殊无线电广播环境及其对车载无线电广播接收效果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并且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