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急医疗物资调度不尽合理、集配中心中转效率不够高等问题,重新设计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应急医疗物资调度与配送体系,并给出了应急医疗物资的分类方法。从医疗物资使用需求和库存估计可使用时间2个维度构建需求点紧急度指标,考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征,以加权的需求满足率最大化为主要目标、车辆行驶距离最小化为次要目标,构建应急医疗物资动态分配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兼顾医疗物资分配的公平和效率,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医疗物资供给和需求的动态变化特性,确保在物资短时间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各需求点也能公平获取一定比例的物资;且模型仅要求各需求点上报各种品类医疗物资的使用人数和库存量,同时模型还给出数据缺失时的自动计算办法,可操作性更强;运用紧急度指标对需求满足率最大化目标进行校正,解决了各需求点因需求量差异对公平分配造成的影响,使得应急医疗物资分配更加合理。研究成果结合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应急医疗物资调度的具体过程,使得分配模型更符合实际需要,可为城市应急医疗物资优化调度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讨论一系列入口匝道交通量是能造成交通需求超过主干道的服务交通量。介绍了一个交通分布马尔可夫模型,该模型能够分析交通需求和出口匝道分流经率不确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相关关系模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分析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传统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的不足之处,建立两步式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的相关关系模型,给出模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正反馈效应,使得路网规划方案难以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化。在研究交通需求与路网容量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前馈的手段,把交通需求的变化预载到规划模型中,规划模型是以建设成本、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和未满足的交通需求所造成的机会损失成本之和的年平均值最小为目标,并让总成本具有时间性来克服规划方案与未来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达到对当前的规划工作采取前馈控制,使规划方案兼顾未来的需求和规模上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交通需求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5.
胡军红  闻成维  汤瑞  张雯婕 《公路》2023,(9):261-268
研究了考虑环境影响的分流路网设计问题的双层优化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系统出行总时间最小,CO排放最小为优化目标,并以路段最大饱和度为约束,下层模型为确定性需求下Logit型随机用户均衡配流模型。使用是否选择道路用于分流作为决策变量,将道路网络离散化,设计了基于MSA-Dail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利用Nguyen&Dupuis网络对模型和算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不考虑CO排放,考虑CO排放影响下所设计的分流路网能够减少2 760 g的CO排放以及145 h的出行时间。同时,还求得了客车和货车的分流路网,并给出了各个路段上客车和货车的交通量。此外,通过对OD出行需求的敏感性分析,发现OD出行需求大小对分流路网决策方案的设计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分流路网设计时,应尽可能获取准确的OD出行需求,并针对高峰期和平峰期设计不同的分流方案。  相似文献   

6.
库存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的重要方面。文中通过Eviews软件建立时间序列模型对产品需求进行预测,建立了最优订货批量模型,并与传统经济订货批量模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前者对于降低库存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固定需求条件下求解网络设计问题是不全面的,本文采用双层规划模型描述基于弹性需求的连续平衡网络设计问题,设计了基于灵敏度分析法的启发式求解算法,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算例。  相似文献   

8.
提高公共交通需求量的灵敏度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3种交通模式(公交车,一般机动车,自行车)的城市混合交通均衡配流模型进行了灵敏度分析,建立各交通模式的需求及路段流量与公共交通各项特性指标的线性的近似关系式;然后提出合理分配投资金额以使公交需求量达到最大的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设计了求解算法;最后进行了数值试验,实验结果给出了公交车需求与舒适度、转车次数及票价3个参数的近似关系式,以及投资金额的最优分配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顾客需求变动下冷链品配送路径的规划与优化模型选择问题,首先以带时间窗的车辆路径问题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以配送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的冷链品配送模型;然后,通过节约算法进行配送路径的优化;最后,通过算例比较了运用随机性配送模型(考量顾客需求的变动)与确定性配送模型(使用给定需求期望值)所规划的优化路径及其差异.结果显示,当顾客需求波动幅度较大时,随机性模型规划优于确定性模型,当顾客需求波动幅度较小时,确定性模型规划优于随机性模型;此外,随着需求变动程度的增大,两种模型所得出的配送总成本都会相应增加,因此,最后提出了降低顾客需求不确定性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用神经网络方法处理固定需求交通平衡分配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神经网络理论为基础,将并行处理方法用于求解固定需求交通平衡分配问题之中,从而减少了利用平衡交通分配模型进行交通分配的时间,降低了分配过程的复杂性,为该模型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为解决冷链货物配送时效性较差、顾客满意度低以及配送员积极性不高等问题,研究了以总成本与满意度为目标的冷链物流车辆路径优化方法。采集并拟合了工作日、节假日、双休日交通拥堵指数趋势图,得到道路交通拥堵时间分布规律,提出了不同时期、时段内道路路段节点之间的实际通行时间计算方法;设计了配送员薪资与工作强度相结合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基于灰色白化权函数的配送员满意度评价模型。考虑随机需求、满意度和时间窗等约束,构建了多目标车辆路径优化模型;针对多目标模型求解的复杂性,设计了改进的自适应大规模邻域搜索算法,算法搜索过程中充分利用其算子的自适应性,有效平衡了NSGA-II算法大规模寻优与耗时之间的关系。以经典的Sioux-Falls交通网络为例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①考虑配送员满意度模型后,在工作日、节假日、双休日总成本分别增加了2.05%、1.93%和1.16%,但配送员满意度分别提高了39.43%、46.26%和57.37%,顾客满意度平均提高了1.16%、4.76%和9.75%,运输时间缩短了2.42%、7.34%与8.41%。②以配送总成本最小为主要目标时,当需求变动(即随机需求的标准差σ=1,2,3,4,5)时,得到的缺货成本比未考虑随机需求模型的结果分别增加了0.79%、0.89%、0.93%、0.94%和0.95%,印证了顾客随机需求对企业配送成本产生的影响。所提模型和算法为冷链物流管理中提升配送员和顾客满意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基于交通小区用地性质的交通需求模型建立方法,对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建模过程和可行性进行了阐述.针对传统交通需求的不足.用遗传算法进行模型的标定和求解来改进。在实例分析中.通过交通分配数据证明了该建模方法的精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Agent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ITS下的出行者信息服务领域中,出行者对出行信息的个性化需求问题,采用决策树方法来获取用户对信息的个性需求,利用Agent技术建立信息服务终端模型,并定义各组件的功能。此外,还在出行终端的基础上,提出以移动处理为指导思想的ITS信息服务网络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14.
路网描述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满足交通仿需求角度分析了路网描述建模的要点,提出了以节点、路段、节段、车道为基本构成要素的路网描述仿模型。该模型能更准确、细致地反映道路网拓扑关系和道路几何条件,为交通仿真模型真实地反映路网交通状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较快,经济增长波动较大,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密切相关,因此增大了预测难度。1994-1995年,我国汽车市场完成由 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后,市场需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需求的增长主要受到出租车及私家车需求的双重拉动。目前私家车市场仍处于积蓄力量阶段,其放量增长了可以预见,但却无法准确地预期。正是由于私家车市场这个最大的变量难以预测,我们在预测需求时,应以1-2年的短期预测为主,在模型选择时应关注未来轿车市场需求的非线性趋势。  相似文献   

16.
高速公路IP电话应用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IP电话的原理及应用,结合高速公路对广域网络和通信系统的需求,给出了在高速公路上实现IP电话系统的基本应用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语音的压缩、传输和网络控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高速公路上实施IP电话系统是安全适宜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揭示多维因素对出租车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影响机制与局部关联特征,基于多源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分别从全局和局部视角研究多维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效应及其异质性。首先,利用出租车GPS数据在分析夜间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夜间场景下的研究区域及时段划分;其次,从建成环境、人口分布、路网结构3个维度提出夜间出行需求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基于POI数据、手机信令数据和路网数据进行指标量化。在交通小区尺度下分时段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从全局视角探讨不同时段下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效应;通过构造距离负指数衰减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量化分析关键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随地理距离变动的过程。最后,借助MGWR模型从局部视角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影响的空间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解释变量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直接效应大多在0.05水平下显著,而溢出效应差异明显;美食与停车设施密度影响最为显著,两者的溢出效应在不同时段分别表现为负向和正向影响,即美食设施呈现出虹吸现象,停车设施具有诱发作用;停车和美食设施对夜间出行需求的空间溢出效应随距离变化均具有非线性衰减特征,分别呈现先增强后减弱的倒“U”形过程和负向先减弱后增强的过程,并在地理距离分别为1 500 m和1 000 m时,空间溢出效应达到最强;MGWR模型拟合效果优于经典GWR模型,局部回归系数的空间分布模式表明关键影响因素对夜间出行需求空间作用的异质特征显著。研究结论从夜间设施影响范围及强度的空间差异等方面为夜间交通需求的科学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为夜间商业及交通配套设施的合理配置提供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8.
国家区域公路网需求模型及依赖-偏好指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国家区域公路网密度与人口密度,人均GNP的关系,建立了国家区域公路网的宏观需求模型,考虑到公路网的建设还受地理位置,资源产业结构,建设历史及政策偏好等的影响, 国家区域公路网依赖-偏好指数的概念,并以此解释公路网密度统计值与模型值之间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以传统的运输规划为基础,将城市居住土地使用合理地引入到城市交通运输问题中,构造了具有弹性需求的城市交通运输与土地使用组合模型。在模型中,城市居住土地使用补分为拥有和非拥有两种形式,土地使用主要表现出行的数量上。  相似文献   

20.
供给影响下的后涌式公路交通需求预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模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后涌式交通需求预测是以四阶段模型为基础的改进方法,它克服了传统的四阶段模型无法考虑交通供给对交通需求的缺陷,通过研究交通供给设施对交通需求的影响机理,在四阶段模型中引入了反映路网、路线、路段的服务水平参数,使得整个模型系统能够充分反映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